每日經濟新聞 2019-11-02 00:50:39
10月30日,暴風集團披露的數據顯示,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凈利潤虧損6.5億元。暴風集團在公布三季報的同時表示,公司副總經理張鵬宇、首席財務官張麗娜、證券事務代表于兆輝辭職。
每經記者|宗旭 每經編輯|魏官紅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在發布過多次股票存在被暫停上市風險的提示性公告后,爭議聲中,暴風集團(300431,SZ)終于發出了自己的三季報。
10月30日,暴風集團披露的數據顯示,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凈利潤虧損6.5億元。此外,凈資產也已減少至-6.33億元,比2018年末大幅下降2713.84%,與半年報數據相比進一步惡化。若凈資產繼續惡化,在2019年結束后,暴風集團即將觸及暫停上市。
作為最了解暴風集團現階段運營情況的人,眾多高管看起來并不相信暴風集團會上演驚天大逆轉,也不打算與暴風集團一起戰至最后,副總經理張鵬宇、首席財務官張麗娜、證券事務代表于兆輝紛紛辭職。暴風集團在公布三季報的同時公布了這一消息。
對于高管集體辭職的情況,深交所在10月31日的關注函中直接指出,除已被批準逮捕的總經理馮鑫外,暴風集團的高級管理人員已全部辭職。高管集體辭職導致恐慌情緒傳導至市場,10月31日,暴風集團股價跌停,11月1日,繼續下跌,跌幅為6.85%,報收于4.35元/股。與其巔峰時期超過百元的股價相比,天差地別。
暴風集團跌下“神壇”已經有了很長一段時間,自從體育業務、VR業務遇挫以來,暴風集團身上的光環就在慢慢散去,再加上TV業務不僅沒能成為暴風集團的業績增長點,反而成為吞噬利潤的黑洞,雖然馮鑫數次對外表態轉型的決心,但是外界對于暴風集團的信心卻始終不足。
在這樣的背景下,三年前一起失敗的海外投資也開始反噬,并將暴風集團拖入深淵。今年5月,光大浸輝及上海浸鑫以暴風集團和馮鑫不履行回購義務為由將其告上法庭,索賠約7.5億元。幾個月之后,9月2日,上海市人民檢察院官方微信公眾號“上海檢察”宣布,已經以涉嫌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職務侵占罪對犯罪嫌疑人暴風集團法定代表人馮鑫批準逮捕。
主營業務不振,公司身陷巨額官司,創始人也被批準逮捕,暴風集團真正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更為糟糕的是,暴風集團在發布的2019年半年報時指出,如果暴風集團不能改善糟糕的業績狀況,導致2019年末的凈資產為負,公司股票則存在被暫停上市的風險。
可以看到,在今年下半年,發布股票存在被暫停上市風險的提示性公告,成為了暴風集團的例行公事。但是對于暴風集團數萬名股東來說,中間并不是沒有遇見開心的事兒。
10月28日,因為“區塊鏈概念”,暴風集團“一”字漲停。10月29日,高開后的暴風集團又一度漲停,盡管后來漲幅收窄,但收盤時仍有3%的漲幅。不過,10月30日發布的三季報讓這種上漲的趨勢突然中斷。
三季報顯示,暴風集團2019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0.936億元,同比下滑90.95%;凈利潤虧損6.5億元,同比下滑184.50%。其中,暴風集團第三季度僅實現營業收入1000.75萬元,同比下降95.87%;實現歸母凈利潤-3.86億元,同比下滑215.76%。
在這種情況下,副總經理張鵬宇、首席財務官張麗娜、證券事務代表于兆輝紛紛辭職。
其實,暴風集團的高管們在這個時候選擇辭職,很難說是對是錯。畢竟暴風集團的經營困難情況大家有目共睹,此前公司也提到,現金流難以支撐日常經營,對員工的薪酬支付困難,公司人員持續流失。高管們選擇這個時候辭職,并不能說是錯誤的選擇。
從三季報可以看到,暴風集團貨幣資金僅有331.71萬元,資產負債率高達282.99%,償債壓力巨大。
現金流緊張,那么是否能發行股票或者證券融資呢?答案是:不行。由于暴風集團存在涉嫌違法違規事項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不符合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條件。另外,深交所也作出決定,對暴風集團及馮鑫給予公開譴責的處分。根據相關規定,上市公司最近十二個月內受到證券交易所的公開譴責,不得發行證券。
若靠主營業務業績增長拉動,也顯得十分困難。對業績持續下滑,暴風集團解釋稱,由于互聯網視頻行業競爭加劇,公司廣告業務收入不及預期;同時,互聯網電視業務處于快速拓展期,營銷力度加大,成本費用增加,所以業績不甚理想。雖然暴風集團再次提到互聯網電視業務,但是外界都知道,曾被馮鑫視為暴風集團未來的TV業務因為暴風智能控制權的易手已經有了變數。
雖然根據暴風集團目前的狀況,高管們選擇辭職并不是一個錯誤的選擇,但在外界看來,他們是最了解公司的人,他們的離去無疑也對外界釋放了“放棄暴風集團”的信息,這種信息傳遞到市場上,也引起了公司股價劇烈波動。10月31日,暴風集團跌停,11月1日,公司股價繼續下跌,跌幅為6.85%,報收于4.35元/股。
幾位高管離職后,除已被批準逮捕的總經理馮鑫外,暴風集團已經沒有高級管理人員。深交所也因此下發關注函,要求暴風集團盡快聘任相關高級管理人員,確保公司經營穩定,能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