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0-21 17:48:02
每經記者|許戀戀 每經編輯|杜毅
10月21日,在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公益慈善論壇”上,字節跳動副總裁張羽分享了互聯網公益的三個關鍵詞:賦能、創新、人人公益。張羽表示,互聯網賦能公益,公益讓互聯網變得更暖。
字節跳動副總裁張羽在烏鎮 圖片來源:字節跳動供圖
今年1月,原央視知名主持人張羽入職字節跳動,也就是今日頭條和抖音的母公司。“年紀到了,想換一種活法”,當時張羽回應,在字節跳動“主要參與公益及社會責任工作”。
“隨著數字技術的持續發展,互聯網打破了傳統壁壘,為社會各界參與公益創新提供了新的通道和新的思路。創新者正在利用互聯網改變行業、改變社會。”張羽在這次發言中表示。
“只有用互聯網技術賦能公益,才能真正讓公益項目高效率、大規模、可持續。”張羽以自“頭條尋人”項目舉例:頭條尋人借助“互聯網+”的精準地域彈窗技術,對尋人或尋親信息進行定向地域推送,來幫助家屬尋找走失人員,也幫助在救助管理機構的疑似走失人員尋找家人。
同時,張羽從字節跳動網絡扶貧的角度印證了互聯網公益的創新性。以抖音啟動的“山里DOU是好風光”項目為例,它有別于以往以捐贈為主要手段的傳統公益項目,而是聚焦文旅扶貧,為貧困地區的特色旅游景點打造品牌,助推它們成為熱門景點,來帶動當地旅游產業的發展,提高居民收入。“該項目為各地貧困縣美景提供了超50億次曝光。”
張羽分享的第三個互聯網公益的關鍵詞是“人人參與”。他在演講中表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公益的生態一直是“小眾慈善,大眾圍觀”。正是互聯網的發展,打破了傳統壁壘,通過技術和產品,在規則和模式上降低了公眾參與公益的門檻,真正實現了人人可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