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01 07:38:11
由于今年中秋“提檔”至9月13日,而正宗陽澄湖大閘蟹9月23日才在常熟沙家浜開捕,這就意味著,陽澄湖大閘蟹不能準時在中秋節爬上吃貨們的餐桌了。
每經編輯| 盧祥勇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在江浙滬混得好不好,主要看中秋節有沒有人送你大閘蟹。”臨近中秋,朋友圈又上線了新段子。按照一般規律,中秋節前后,是最早開始吃蟹的時間。
由于今年中秋“提檔”至9月13日,而正宗陽澄湖大閘蟹9月23日才在常熟沙家浜開捕,這就意味著,陽澄湖大閘蟹不能準時在中秋節爬上吃貨們的餐桌了。對于大家最關心的價格問題,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表示,今年產量更高,但售價不會回落,也就是說只會持平或者漲價。
陽澄湖是中國最為著名的中華絨螯蟹(俗稱“大閘蟹”)產地,曾有詩云:“不是陽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蘇州”。
據中新網報道,為了保障飲用水安全,蘇州市于2016年底將陽澄湖的圍網養殖面積壓縮了一半。受此影響,2017年陽澄湖大閘蟹的總產量從前一年的約2100噸跌至1200噸左右。
為此,蟹農們開始加大大閘蟹的養殖密度。據蟹農顧敏介紹:“以往蟹農每畝都是放五六百只。為了維持產量,大家開始使用增氧設備,并加大了大閘蟹的養殖密度。今年陽澄湖大閘蟹的投放密度約為每畝一千只,但受蟹苗個頭增大的影響,產量有望進一步提升。”
隨著環保要求的逐漸加碼,大閘蟹養殖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太湖大閘蟹是陽澄湖大閘蟹長期以來的競爭對手,根據生態環境部對太湖水環境治理工作的督導要求,今年6月底前太湖蘇州市行政區域內水域4.5萬畝圍網已全面完成拆除任務,太湖圍網養蟹成為歷史。今年起,陽澄西湖也停止了續租。因此,今年陽澄湖大閘蟹的情況備受各方關注。
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表示,目前陽澄湖大閘蟹已進入最后脫殼階段。經過前期監測,2019年的產量要比往年高,但售價不會回落。上市后,母3兩、公4兩的10只裝螃蟹禮盒售價預計在人民幣800元左右。
對于消費者來說,每年最怕的就是買到假的陽澄湖大閘蟹,市場上仍然有許多假冒偽劣的陽澄湖大閘蟹,所以消費者一定要擦亮眼睛,小心分辨。
據“蘇州發布”,最近,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發布了一份《關于網絡銷售陽澄湖大閘蟹相關問題的提示函》。其中指出,“陽澄湖大閘蟹”特指蘇州市境內自然形成的,113平方公里陽澄湖水域所產出的,符合一定標準的大閘蟹。產地涉及沿湖常熟市、昆山市、相城區、工業園區4個縣級行政區域。
特別注意的是,只有取得陽澄湖大閘蟹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使用權的主體,經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地理標志產品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確認,才可以在店招、包裝盒上以及宣傳用語中使用“陽澄湖大閘蟹”、“陽澄湖”字樣。其他主體在經營活動中不得使用“陽澄湖大閘蟹”、“陽澄湖”字樣。
大閘蟹除了陽澄湖這個金字招牌,還有很多品種,也未必只有陽澄湖的才好吃。比如陽澄湖所在的江蘇省,有“十三蟹”之稱:鎮江長江蟹、鹽城大縱湖蟹、宿遷駱馬湖蟹、徐州微山湖蟹、連云港蟹、南通蟹、常州長蕩湖大閘蟹、淮安洪澤湖大閘蟹、無錫太湖大閘蟹、南京固城湖大閘蟹、興化紅膏大閘蟹、揚州高郵湖大閘蟹、蘇州陽澄湖大閘蟹。太湖、高郵湖、固城湖等均是高產量大閘蟹產地,而陽澄湖的名氣大,產量卻少。
那現在市場上的大閘蟹都是什么來頭?據勞動報報道,鮮少有人知道,目前上市的大閘蟹有部分是來自黑龍江、遼寧盤錦、山東東營等地的北方蟹。“北方蟹比南方蟹早上市,還有一部分為江蘇泰州、興化地區的池塘蟹。”陽澄湖大閘蟹協會原會長楊維龍表示。
另據江蘇電視臺報道,水產市場商戶表示,今年中秋節有所提前,而那個時候大閘蟹普遍還沒有進入成熟期,產量也不大,江蘇到時可能只有固城湖大閘蟹上市,價格相比去年會有所微漲。
嚴笙升是一位餐飲店店主,據其介紹,在(農歷)八月底九月初中秋前后,固城湖大閘蟹就已經很好了;再有半個月二十天之后,陽澄湖、洪澤湖的螃蟹就上市了;興化紅膏蟹是最后上市的,大概要到十月中旬。
生活水平提高了,大閘蟹也逐漸成為大眾消費品。特別是和節儉的父輩相比,更“愛吃”的年輕人吃大閘蟹的意愿更強烈。
據溫州商報,記者在淘寶網搜索“大閘蟹”發現,一家江蘇的大閘蟹品牌旗艦店的299元蟹券月銷量超過20萬件,在四萬多條評價里,大部分消費者都表示,是買來自己吃。
“不光是自己吃,有些客戶還會跟朋友一起團購。三份蟹券加一起,價格約等于一瓶護膚精華液,很多年輕人完全可以承受。”該店鋪的客服告訴記者,今年蟹券的銷量比去年翻了一番,顧客多是90后。如今,上網“囤”蟹券蟹卡,已成為90后實現“大閘蟹自由”的必選項。
不過網上買“期貨蟹”有風險。據業內人士披露,有品牌蟹商已打出“1箱79元”的超低價,且這樣的蟹券印發數量龐大。但實際上,不包括蟹,蟹盒、繩子、運費等的成本價就不止79元,蟹商打出超低價難以盈利,可能存在嚴重短斤缺兩、購買后短時間內無法提貨的尷尬。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中國新聞網、江蘇臺、勞動報、溫州商報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