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9-08-21 20:30:54
時至今日,科創板已完整經歷了一個月的交易。從目前的總體情況來看,科創板首批25只股票及后續上市的3只股票價格運行平穩,投資者參與熱情較高,各項改革成果發揮了較好成效。
圖片來源:攝圖網
7月22日,科創板鳴鑼開市,首批25家公司正式登陸A股,宣告著中國資本市場進入科創板時間。
時至今日,科創板已完整經歷了一個月的交易。
從目前的總體情況來看,科創板首批25只股票及后續上市的3只股票價格運行平穩,投資者參與熱情較高,各項改革成果發揮了較好成效。
截至8月21日收盤,科創板28只股票全部較發行價取得上漲,平均漲幅171%。
回顧科創板過去一個月的交易,有兩個時段資金參與熱情達到峰值。
一是科創板開市首日,打新籌碼的了結意愿和場外資金的進場意愿形成共振,帶動首批25只股票價格顯著上揚。
截至當天收盤,首批25只股票平均較發行價上漲140%,其中22只股票盤中觸發臨時停牌,個股換手率平均為78%,成交總額485億元,超出部分機構預期。
二是科創板開市第二周,當時科創板股票普遍漲勢如虹,較強的賺錢效應吸引資金持續加碼。
7月29日至8月2日,科創板首批25只股票周線全部收漲,平均周漲幅為32.71%。8月2日,科創板首批股票合計成交429億元,僅次于開市首日的485億元,個股換手率平均為53%。
除了上述兩個時段資金情緒稍顯激進外,其余時間科創板投資者情緒均較為理性,個股成交較為平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科創板后續新股上市首日股價波動明顯收斂。
晶晨股份、柏楚電子、微芯生物上市首日均未觸發盤中臨停,且股價波動主要集中在早盤半小時內。
另一方面,科創板股票日內換手率顯著下降。
本周前三個交易日,科創板28只股票日均換手率分別為22%、17%、22%。其中,中國通號、瀾起科技、南微醫學等個股日內換手率一度降至10%以下,顯示這些個股流通籌碼已趨于穩定。
科創板多項交易規則有別于主板,對于廣大投資者而言,科創板兩融規則的變化對實際交易影響較為深刻。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交易特別規定》,科創板股票自上市首日起可作為融資融券標的;《科創板轉融通證券出借和轉融券業務實施細則》規定,符合條件的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險資金等機構投資者以及參與科創板發行人首次公開發行的戰略投資者,可以作為出借人,通過約定申報和非約定申報方式參與科創板證券出借。
相比之下,滬市主板股票需上市交易超過3個月才可作為融資融券標的,且實際流通的融券券源主要以券商自有證券為主。
開市僅一個月,科創板融資融券交易已顯露出自身特色,其中融券余額持續高企成為最顯著特征。
8月14日,科創板融資余額總計31.80億元,融券余額總計31.79億元,融資融券比例逼近1:1。相比之下,當天滬市主板股票的融資融券比例為122:1。
此后,中國通號出現一輪大額的融券償還,科創板整體融券規模隨之小幅下降。
截至8月20日,科創板融資余額總計33.00億元,融券余額總計27.37億元。個股方面,中國通號、虹軟科技、晶晨股份、沃爾德等12只科創板股票融券余額高于融資余額。
戰略投資者出借意愿強烈構成科創板融券余額持續高企的主要原因。
從戰略配售可出借信息顯示,容百科技、杭可科技、南微醫學、航天宏圖、嘉元科技目前戰略配售者所持股份已全部通過轉融通出借,晶晨股份、柏楚電子戰投出借比例高于99%。
心脈醫療、中國通號因為轉融券余額達到上市可流通市值的10%,而一度被證金公司暫停轉融券業務。
機構分析認為,由于科創板制度設計注重多空力量平衡,制度設計亮點主要集中在轉融通制度方面,該制度有助于發揮市場化均衡效應。
7月29日至8月20日,上交所陸續披露了85張科創板股票龍虎榜,機構席位僅僅現身6次,且其中5次均現身于賣出榜單。其余上榜席位全部由券商營業部構成,顯示游資在科創板開市首月交易更為積極。
部分營業部背后資金已然扎根于科創板之中。
中信建投證券上海營口路營業部7月29日以來已連續18個交易日現身科創板股票龍虎榜,更引人關注的是,該席位在沃爾德共計19張龍虎榜(包括一張三日榜單)中無一缺席,且常常同時現身買賣兩邊,買入金額與賣出金額相差無幾。
一位私募人士向記者表示,科創板首批股票在過去一個月中,整體經歷了普漲、分化、回調等一系列過程,這與A股市場中某一主流熱點的演化過程基本類似。盈利模式方面,T+0低吸高拋已經取代了以往的追漲殺跌,成為科創板目前較為有效的交易策略。
為維護科創板股票交易秩序,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防范交易風險,上交所在科創板開市之前制定發布了《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異常交易實時監控細則(試行)》,明確了五大類11種行為將被認定為科創板異常交易。
隨著科創板交易的持續進行,科創板異常交易監管也步入常態化。
整體上看,雖然資金參與科創板的熱情高漲,但大多數投資者秉持了對規則的敬畏之心,“踩線”行為不多。
科創板開市首月,上交所共對8起科創板異常交易行為采取了自律監管措施,予以書面警示,涉及9名個人投資者,其中8名投資者為超大戶。這8起異常交易行為,5起為拉抬打壓股價類型,3起為虛假申報類型。
展望后市,研究機構普遍認為,長跑不必勝在一時,公司基本面終將是決定科創板股票中長期走勢的關鍵因素。
天風證券策略團隊
隨著交易日的推進以及價格發現機制的完善,科創板股票換手率將逐漸穩定。由于科創板上市首日便開放融資融券,科創板股票定價較創業板當時更為合理,因而波動較為理性。
申萬宏源研究所策略團隊
以創業板為鑒,無論是從創業板首批上市新股還是創業板指的角度來看,上市初期的估值溢價都用了接近兩年的時間才得以消化。
在上市初期的估值溢價逐步消化后,真正優秀的公司逐步走了出來,比如首批28家創業板公司中誕生了愛爾眼科和億緯鋰能兩只十倍股,但這兩只大牛股在上市初期表現平平;反觀上市初期表現亮眼的金亞科技已經被強制退市,股價較發行價跌去84%。
預計隨著科創板新股數量的增加,上市后的交易表現更加趨于理性,分化亦將逐漸加劇,個股基本面對上市交易表現的影響將不斷提升。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