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5-24 20:23:32
從小象生鮮到美團買菜,從自營打車到聚合模式,王興的進退之間,亦是美團的攻守之道。
每經記者|趙雯琪 每經編輯|王麗娜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在上市不到一年市值即超過BATJ中兩大巨頭百度京東之后,“攪局者”形象深入人心的美團又一次成為關注的焦點。
5月23日晚間,美團點評(3690.HK,以下簡稱“美團”)公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業績顯示,美團營業收入達191.7億元,同比增長70.1%。
值得注意的是,美團報告期內經調整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約為4.6億元,而上年同期為-11.2億元,這也是美團的EBITDA首次轉為正值。
“這意味著企業有有自我造血的能力和相對穩健的現金流基礎,企業未來則有足夠的資源做長期的一些投資。”互聯網分析師尹生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今年除夕,美團CEO王興曾在內部信中提到,在互聯網上半場,基本功不太好,還可以靠紅利、靠戰略、靠資源帶動快速發展,但到了下半場,基本功不過關,活下去都很難。
隨之而來的則是美團2019年的一系列動作,主體業務上延續增長勢頭,步步緊逼對手;新業務上,探索社區超市、推進摩拜海外重組計劃、減少網約車補貼。從小象生鮮到美團買菜,從自營打車到聚合模式,王興的進退之間,亦是美團的攻守之道。
盡管整體業務仍未扭虧,但是美團在主體業務上依然延續2018年的增長勢頭。
財報顯示,美團總交易金額增長27.9%達1384億元,年度交易用戶達4.1億,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8600萬,平均每位交易用戶每年交易筆數較上年同期增長24.8筆。
到店及酒旅方面,美團在2019年一季度實現營收44.9億元,同比增長43.2%,毛利率為88.3%,高于去年同期的87.8%。此外,變現率由7.8%升至9.7%,美團方面表示,主要是由于在線營銷收入的貢獻增加。
而在餐飲外賣方面,外賣業務變現率從12.9%上升到14.2%。外賣的毛利率則從去年同期的7.6%上升到14.4%。交易筆數從去年的12.24億筆,同比上升35.8%到16.62億筆,年活躍商家數為580萬。但是在到店、酒店、旅游等業務進入盈利周期之后,美團的外賣業務依然為虧損狀態。
記者注意到,為爭奪市場,前期看似“激進”的補貼方式打下的外賣市場,經歷了多年的虧損。而經過2018年美團上市和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成立之后,外賣行業開始進入了下半場精細化競逐,但競爭的激烈程度依然不減。
尹生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外賣競爭已經過了初級的流量競爭時代,競爭的關鍵已經在于服務和效率在各個環節的滲透。
同時他認為,外賣市場份額中短期內出現大的變化的可能性不大,最后取決于公司能不能提高整個行業的生產力,這包括提高商家利益、用戶利益,在整體上提升價值,繼而從中分一杯羹。
而今年以來,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的競爭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一方面,一些外賣平臺開始悄悄提高了針對外賣商家的服務費,另一方面,對于外賣商家的補貼活動也此起彼伏。
根據阿里最新財報,阿里巴巴的本地生活服務季度營收為52.7億元,目前為止餓了么也處于虧損狀態,而且,對于市場競爭方面,餓了么針對外賣商家的補貼力度也在加大。
“相比競爭對手,我們的投資更少,獲得的市場份額更大,同時也獲得了更好的財報成果。”王興在電話會議中如此表示。
懿坤資本消費合伙人陸麗羽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外賣市場商戶和消費者忠誠度都較低,平臺價格上漲都會導致新進入者攪局,外賣平臺需要找到提價外的新的利潤點。
一直以來,美團“無邊界”“攪局者”的身份深入人心,而在新業務的布局中,美團的策略似乎發生了一些變化。
今年1月,美團正式上線社區型生鮮零售平臺“美團買菜”,又一次以新形態進軍生鮮領域,同時試水社區超市。不過,美團去年在新零售的探索產品“小象生鮮”則關閉了北京地區之外的其他門店。
而在打車方面,曾一度掀起新一輪網約車補貼戰的“美團打車”,在去年王興表態不再拓展網約車業務之后顯得沉寂。而今年4月開始,美團打車推出“聚合模式”,并在不到一個月內連開17城。
而這些動作也直接反映在最新的經營數據中。財報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美團新業務及其他分部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新業務及其他當季實現交易金額164億元,營業收入39.8億元,毛利率環比上升12.2%。
在出行業務方面,財報顯示,美團通過對運營的優化,逐步收窄共享單車的虧損,并大幅縮減了對網約車服務的補貼,從而有效改善了新業務及其他分部的利潤率,此外摩拜海外重組也在按計劃進行。
也正是在此背景下,被美團所強調的是,其調整后的EBITDA首次轉為正值。對此,尹生表示,在目前階段來說,這意味著企業有自我造血的能力和相對穩健的現金流基礎,企業未來則有足夠的資源做一些長期的投資。
從小象生鮮到美團買菜,從自營打車到聚合模式,美團的系列轉變,或進或退,是為修煉內功,還是出于對外界對其盈利預期的壓力?
“我們的目標是把第三方叫車軟件與我們的平臺進行對接,提供市場,讓叫車軟件能夠接觸到我們的用戶,同時讓消費者能夠接觸到好的叫車服務。”王興表示。
同時他坦言,通過“聚合模式”不需要去管理司機的供應,不需要對司機進行補貼,也不需要因為這個模式產生大量的額外支出。
而對于生鮮,美團CFO陳少暉則在電話會議中表示,美團關注于本地零售業務,尤其是生鮮業務領域。
“我們試行了小象生鮮模式,最終決定關閉三四線城市的小象生鮮,原因是ROI低于我們的預期。以后,我們會更關注于社區里的小商店零售,叫做美團買菜。”他表示。
關于美團的調整,尹生認為,美團對于新業務的探索一直是以實驗為主,等商業模式清晰的時候再大規模投入,因此,其無論小象生鮮還是網約車的調整都不能算撤退。
同時他表示,美團打車推出“聚合模式”除了能幫助自己和合作伙伴建立更好的成本結構,也適應了中國的整體網約車現狀,在市場監管比較嚴的情況下,通過和其他機構合作可以獲得豐富的網約車資源、降低政策風險,并通過這些合作機構提供差異化的服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