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網 2019-05-01 18:58:42
從樂視網到三聚環保,從“神霧系”到東方園林,從康得新到康美藥業,這些昔日廣受追捧的白馬股一個個接連“爆雷”,讓人防不勝防。那么,究竟有沒有一份靠譜的“避雷指南”,能讓投資者盡量提前預知風險呢?
圖片來源:攝圖網
這里,小編教你一招:在難以看清財務報表情況下,先看看有沒有聰明的機構,尤其是外資機構入駐。外資機構一向謹慎,他們的動向,值得參考。
來看一下北向資金對于電子板塊的持股市值排名:
從上表可以看到,歐菲光作為電子板塊龍頭企業,并未得到外資的大力追捧,持股市值僅為5.76億元,在板塊內部屬于明顯低配。
再看QFII一季度持有電子板塊股票的情況:
可以看到,截至一季度末,QFII出現在31只電子板塊個股的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上,其中并不包括歐菲光。
耐人尋味的是,摩根士丹利和挪威中央銀行都曾在2015年一季度買入該股,但僅持有一個季度后便閃電退出。而自2015年二季度起的近4年時間內,未有一家QFII進入該股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
在滬上一位基金分析人士看來,外資往往對基本面“吃”得比較透,一旦覺察到公司財務狀況可能出現問題便會及早撤出,比如之前“爆雷”的康得新和康美藥業,外資持有的市值都不多,因此投資者或可以用外資的持股名單來“排雷”。
另有一位海外老牌資管公司股票投資負責人表示,公司的研究團隊除了平時緊密跟蹤企業基本面的變化外,在做財務模型預測時,還會將公司業務進行逐項拆分和量化。
“在預測企業未來業務增長情況時,不能僅憑概念就做出判斷,而是要有實實在在的數據作為支撐。比如一家企業3年后的收入可能大幅增長,但因為多雇傭員工所產生的工資成本,以及企業原材料成本的增長情況等因素,我們都必須要將它們反映在財務報表中并計算出來,看最后的利潤增長是否與企業的預測情況一致。”上述人士補充。
那么,對于一向挑剔的外資而言,究竟哪些個股能夠入他們的“法眼”呢?以下是今年以來北向資金加倉市值排名居于前20位的股票:
雖然參考外資持股量并不一定能夠百分百“避雷”,但這份名單在股民做出投資決策時或許可以起到一定參考作用。
來源:中國證券網 記者:王彭
以上內容為每經App出于傳遞信息的目的進行轉載,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入市,風險自擔。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