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4-07 13:59:54
據CNBC報道,美國有這樣一對夫妻,30多歲,生活在紐約,養育兩個小孩,稅前家庭年收入高達50萬美元(約合336萬元人民幣),但是他們仍然覺得自己“就是個窮人”。這對高收入夫妻為何會有錢不夠用的感覺?究竟是這對夫婦過于矯情,還是紐約的世道過于艱難?
每經編輯|孫志成
圖片來源:圖文無關
“明明月入5萬,卻活得像月入5千”,這樣的情況在美國也會出現。
據CNBC報道,美國有這樣一對夫妻,30多歲,生活在紐約,養育兩個小孩,稅前家庭年收入高達50萬美元(約合336萬元人民幣),但是他們仍然覺得自己“就是個窮人”。
也許有些人會覺得:“紐約嘛,美國一線城市,年入50萬美元肯定不算高啊”,可是看了數據就不會有人有這種想法了。
50萬美金的稅前家庭年收入在美國絕對算得上高收入群體。
據CNBC報道,美國個人稅前年收入中位數也只有3萬美元左右。
美國家庭稅前年收入的中位數也只有7.6萬美元左右,遠比不上這對夫妻的50萬美元。
哪怕是在紐約這樣的城市,一個四口之家的年收入中位數也只略高于10.4萬美元。在世界任何城市,50萬美元的年收入都可以稱得上高收入了。
不同學歷和行業的美國人,收入差距還是很大的。2017年第四季度,美國人平均年薪是4.4萬美元左右;沒有高中學歷的人群平均年薪只有2.7萬美元左右。
那么這對高收入夫妻為何會有錢不夠用的感覺?究竟是這對夫婦過于矯情,還是紐約的世道過于艱難?
我們來看下他們的家庭花銷賬單...
我們可以看到,雖然他們的稅前年收入有50萬美元,但扣完養老保險(美國稱為401K計劃)、各種稅之后,就只有27.8萬(約186.7萬人民幣)美元了。除去各種花銷,最后一年下來居然只能剩7300美元...
再仔細一看圖表,這對夫妻年收入很大一部分流向退休福利計劃,而且他們還要償還助學貸款的債務。盡管他們的年收入算是“高收入階層”,但除去稅、固定開銷、撫養孩子的費用和其他的酌情花費,好像確實剩不了多少...
這起高收入者哭窮的案例也引起了彭博社的關注。
圖片來源:彭博社報道截圖
對于夫婦倆的開銷,彭博社直言:這對夫婦大概不理解“窮”這個字的真正含義...
圖片來源:彭博社報道截圖
從他們的開支來看,完全看不出來他們有自己說得那么“捉襟見肘”。這個家庭每年有三次度假,旅游享受性消費達1.8萬美元。
除此之外,這對夫妻還有一項格調很高的支出:1.8萬美元的慈善捐款。
很明顯,這個家庭并沒有明顯的經濟壓力。他們每年花1.8萬美元在旅行上,還捐1.8萬美元給慈善團體,還在紐約養了兩輛價格不菲的車(每年養車費6萬美元)。
除此之外,還有每年有1萬美元的“額外開銷”,因為“總是有突如其來的花銷”。美聯儲去年5月的一份報告顯示,40%的美國人連400美元的緊急支出都負擔不起。
除此之外,他們每年存下的錢也遠遠不止賬單上顯示的7300美元這么點。他倆的退休金福利計劃賬戶一年就有3.6萬美元;他們每年的房貸支出有6萬美元,償還學生貸款金額有3.2萬美元。這些償還貸款的支出其實也增加了這對夫妻的凈資產,無論是從增加房屋資產凈值的角度來說,還是從削減他們學生貸款債務的角度來說。
據彭博社記者計算,這對夫婦實際上一年可以存下10萬美元(占稅前總收入20%左右)。
他倆根本就不是勉強維持生活;他們實際上存下了很大一筆錢。他們在財富的積累不光體現在那7300美元的賬面資金上,還有更大一部分在養老金賬戶和房產上。
但是因為還貸款的錢不是用來自己花(xiang shou)了,所以這對夫妻可能并不認為這些錢是存款。
看到這對高收入夫婦哭窮的新聞,大量美國網友坐不住了!直接開啟瘋狂吐槽模式。
CNBC這條推特下面有1萬多條評論(截至發文前)。
他們的房屋價值150萬美元,房產稅要2萬美元。真是“普通家庭”哦...
看到這對夫婦一年必須度假三次,我真心感覺他們的日子“夠艱難”的。
他們一年還有1萬美元的額度給“突如其來的花費”...
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到150萬美元的房子?寶馬車的首付金額?每年有三次6千美金的度假?我真是對這個家庭表示“同情”。
我是個殘疾人士。我每月的總花費只有1300美元,且房租就要700美元。這對夫妻一年剩下的7千美元要是讓我來花的話,我一定能花得充滿創意!
我每月在食物上能花的錢只有200美元,還有60美元應付其他一切開銷(不包括賬單),我要淚流成河了。
事實上,在美國,貧窮也是隨處可見的。
《財富》雜志的一篇文章指出,百萬美國人民距離貧窮只有1個月薪水那么遠...
根據Prosperity Now的一份最新報告,40%的美國家庭極度缺乏流動資金。這就意味著,如果他們的薪水突然中斷,他們沒有足夠的存款滿足貧困線以上的基本生活開銷。
Prosperity Now還指出,實際情況可能比報告中還糟糕,因為一個四口之家的“流動資金貧窮”的定義是流動資金少于6275美元。如果一個家庭遇到點什么事兒,這個流動資金需求只是保守的估計。
那么問題來了,這對紐約夫婦明明比多數美國人富足了,為何他倆還真的感覺自己“挺窮的”?
彭博社的記者給了這樣的解釋:
可能有另一個原因導致高收入美國家庭哭窮——總是有比他們更有錢的人存在。這對年收入50萬美元的夫妻可能會與年收入200萬美元的夫婦交際。
對于不同級別的富人來說,許多想往上爬的富人們可能會仰望更高層級的人,因此非常焦慮地想要追上更富裕的人。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CNBC、彭博社、環球時報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