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22 18:23:15
在藥明康德、歌禮制藥、百濟神州、華領醫藥等公司先后上市的背景下,微芯生物的上市動向更加受到關注。就在外界紛紛猜測之時,微芯生物將目光轉向了上交所科創板。
每經記者|劉玲 每經編輯|陳俊杰
近期,科創板熱度持續提升。創新藥企微芯生物原本擬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如今也將目光轉向了科創板,并且已經完成了安信證券的上市輔導。
值得一提的是,自2001年成立以來,微芯生物經歷了8輪融資,其創始人魯先平曾在2018年透露,微芯生物在一級市場的估值已達50億-60億元。
“你們公司計劃到哪里上市?”這是魯先平曾被頻繁問到的問題。
2018年初以來,不管是A股還是H股,都以前所未有的姿態向生物醫藥“獨角獸”們敞開了大門。外界不僅緊盯資本市場政策動向,更密切關注著這些創新生物科技企業對上市地點的選擇。
微芯生物是國內知名的創新藥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原創腫瘤新藥,其研發的新藥西達本胺已經正式上市。微芯生物官網還顯示目前處于III期臨床狀態的新藥有西格列他鈉、I/II期臨床狀態的新藥有西奧羅尼,均有望在今年上市。除此之外,還有5個新藥處于臨床狀態。
雖然目前微芯生物有且只有西達本胺一種在售藥物,但是該藥物已經實現了多年的盈利。據挖貝網報道,一位接近微芯生物的一級市場投資人士表示,2017年西達本胺的銷售額約1.2億元,由于2017年西達本胺納入了國家醫保目錄,2018年醫保支付逐漸在部分省市落地,2019年有望達到2億元的銷售額。
因此,在藥明康德、歌禮制藥、百濟神州、華領醫藥等公司先后上市的背景下,微芯生物的上市動向更加受到關注。就在外界紛紛猜測之時,微芯生物將目光轉向了上交所科創板。
2019年3月19日,安信證券在官網上公布了《關于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輔導工作總結報告》,稱已完成對微芯生物的上市輔導工作,輔導期內微芯生物將申報板塊由上交所主板變更為上交所科創板。對于轉戰科創板上市的考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微芯生物方面,并發送了郵件,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天眼查數據顯示,微芯生物創立之初至2018年4月11日,其共經歷過8輪融資。魯先平則在2018年透露,微芯生物在一級市場的估值已達50億-60億元,其投資方包括深創投、同創偉業、招銀國際等國內知名投資機構。
實際上,微芯生物從創立到擬上市并不是一帆風順。
2001年創立之初,微芯生物就拿到了第一輪近5000萬元的融資,但是到了2005年前后,一輪融資已所剩無幾,海內外對創新藥的投資也幾乎停滯。在制藥行業,研發一款原創新藥,需要花費的資金和時間投入巨大,因此5000萬元是遠遠不夠的。
為了渡過難關,微芯生物將已經在國內完成臨床前評價的原創新藥西達本胺的國際專利作價2800萬美元,授權給美國滬亞公司。西達本胺也成為我國醫藥歷史上首個授權給跨國企業的創新藥。此后的微芯生物,為了推進新藥的研發也不斷地尋求著融資。
到了2015年,經過12年自主研發,西達本胺終于獲批在國內上市。資料顯示,西達本胺是全球首個亞型選擇性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劑,也是全球首個口服治療外周T細胞淋巴瘤的藥物,主要對抗治療的是復發及難治性外周T細胞淋巴瘤。
西達本胺面世,填補了我國T細胞淋巴瘤治療藥物的空白,而且該藥品的價格也僅為國外藥物的5%-10%。
據統計,中國每年大約有12萬人患上淋巴瘤,而T細胞淋巴瘤又是一種“中國特色”的淋巴瘤,中國T細胞淋巴瘤的病人比例高于全球水平。2017年7月,西達本胺成功被納入2017版國家醫保目錄,并且降價30%。
事實上,西達本胺目前在國內尚無競爭產品,在進行醫保談判時,微芯生物原本可以不降價。但據《時代周報》報道,魯先平當時表示,“我們是主動選擇降價,外周T細胞淋巴瘤的患者以低收入為主,對藥品的價格比較敏感。實際上,降價后用藥的病人數量增加了許多,這對我們的銷售增長是有利的”。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