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1-01 19:22:14
本次進口博覽會,國內目前共組建了38個交易團、500多個交易分團,已有超過7萬家企業和機構完成了線上報名注冊。四川、陜西、云南等西部省份均組建了數千人的交易團,還劃出了各自采購的重點領域,高端制造、智能及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等行業已成為大熱門。
每經記者|張懷水 每經編輯|陳旭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即將開幕。作為新時期我國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首屆進博會不僅吸引來自約150個國家和地區政要、工商界人士及有關國際組織負責人參會,全國各地交易團也已經進入最后的沖刺備戰階段。
10月30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獲悉,目前進口博覽會已基本完成企業展招展任務,招展情況超出預期,預計超過15萬境內外采購商到會。其中在國內方面,目前共組建了38個交易團、500多個交易分團,已有超過7萬家企業和機構完成了線上報名注冊。
記者注意到,四川、陜西、云南等西部省份均組建了數千人的交易團,還劃出了各自采購的重點領域,高端制造、智能及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等行業已成為大熱門。
圖片來源:新華社
據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官網內容顯示,本次進口博覽會預計到會的國內外專業采購商將達到15萬人,包括央企交易團、各地方交易團和境外采購商。各地方的專業觀眾將主要通過參加地方交易團的形式參加進口博覽會,包括企業、社會組織、事業單位和政府機構等可以通過官網預約參加報名。
7月30日,首屆進口博覽會籌委會辦公室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召開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全國交易團現場工作對接會。會議指出,在籌委會統一領導下,在各地區、各部門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進口博覽會交易團組織和招商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目前共組建了38個交易團,500多個交易分團。
會議強調,目前籌備工作重心已從招展為主轉向招商布展為主,交易團組織要對標國際一流,聚焦展會主題,積極邀請國內外客商參會,既要注重廣泛性,更要注重精準性,要著力抓好交易促進、登記注冊及資質審核等各項工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隨著首屆進口博覽會開幕時間的臨近,各地交易團已經進入加速籌備階段。
10月2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聯合北京市商務委員會(口岸辦)召開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北京市交易團新聞發布會。據悉,北京市交易團共報名注冊4741家企業和機構、14354人,分別超出預期目標18.5%、19.6%。排名前三的交易分團是國企分團、朝陽區交易分團、海淀區交易分團,注冊企業數分別為1018家、789家和297家。
天津商務網內容顯示,截至目前,天津市參加首屆進博會報名注冊參會企業和機構共計2471家、注冊人數5155人。采購商主要由天津市重點進口商、重點大型批發商、跨境電商、醫療機構和服務貿易企業組成。政策發布會擬簽約重點項目14個,預計總簽約金額超過50億美元。
陜西商務之窗顯示,陜西省交易團網上注冊報名單位共1389家,注冊人員數量3827人,其中企業801家、1684人。進口博覽會期間全省有采購意向企業47家,擬采購金額65億元。
10月29日,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傅自應在中外媒體吹風會上表示,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拓寬渠道。本次展會的展品既有優質農產品和食品,也有先進醫療器械、抗癌新藥等高端醫藥健康產品。
首屆進博會作為一場集聚全球新產品和新技術的國際“盛宴”,對于各地采購商而言,尋求精準、有效對接顯得十分重要。
江蘇省商務廳副廳長周常青表示,江蘇省早在6月初便組建了包含13個設區市、省屬企業、南京江北新區和蘇州工業園區等16個交易分團,并制定了招商行動方案,形成橫向協作、縱向聯動的工作機制。將重點圍繞智能制造、服務貿易、品質消費、醫藥醫療等產業和消費升級重點領域開展貿易對接、促進成交。
山東省商務廳副廳長王洪平介紹,山東交易團共有注冊單位8654家,報名人數16352人,山東將利用好這個平臺,放大進博會效應,加強與國外參展企業的洽談、對接與合作,擴大先進設備及消費品進口,對山東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促進消費轉型升級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平臺寬廣,將為我們打開一個向世界學習、推進思想解放的窗口,也向國外企業提供了了解中國市場的絕佳機會。”甘肅省商務廳廳長張應華說,甘肅省將利用好這個平臺,擴大先進設備及消費品進口,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促進消費轉型升級。
各地交易團踴躍參與,精準對接需求,已經成為首屆進口博覽會籌備過程中的一大亮點和特色。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博覽會,集聚了全球的優質產品,對企業而言,商機巨大。“各地交易團立足本地產業實際,指定采購計劃、引進先進技術,將更高效地推動地方經濟轉型升級,倒逼企業開拓創新。”
與東部沿海地區相比,西部地區雖然不具有地理優勢和沿海交通優勢,但后發優勢明顯,近年來,已經成為我國對外貿易中新的增長點。
據海關總署統計,2018年前三季度,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進出口增速高于全國整體增速,區域發展更趨協調。2018年前三季度,西部12省市外貿增速為16.3%,超過全國增速6.4個百分點;中部6省市外貿增速為13.9%,超過全國增速4個百分點;東北三省外貿增速為12.4%,超過全國增速2.5個百分點;東部10省市外貿增速為9%。
西部省份進出口貿易增速領先全國的同時,參與進口博覽會的熱情絲毫不減。
據四川省商務廳消息,為了更好地對接需求,四川省成立了四川交易團和22個交易分團,采購重點涉及智能和高端制造、日用消費品、服務等多個領域。
陜西商務之窗內容顯示,陜西省交易團團部及17個分團中,規模在200人以上的分團有醫療分團、高校分團和西安分團、咸陽分團、商洛分團等9個分團。大會擬簽約企業包括華天科技(西安)有限公司、陜西陜哈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陜西華山創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等,擬簽約項目涉及智能及高端裝備、農產品、汽車原材料等領域。
甘肅金川集團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陳得信表示,國內企業通過參加進博會可以深度參與全球采購供應鏈構建,豐富采購來源,降低采購成本。“通過采購大宗原料,可以豐富原料來源,降低采購成本,提升原料保障水平;通過采購先進裝備和技術服務,可以提升集團裝備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提升產業鏈運行效益。”
據四川南充交易分團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南充將緊緊圍繞“155發展戰略”,以“五大千億產業集群”和“五大百億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通過參加進博會學習國際先進經驗與發展理念。同時,“引進來”更高端的新設備、新技術、新產品和更好的發展理念。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第三批自貿試驗區多處于中西部地區,在促進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由于人力、土地等要素成本相對較低,地利位置更加靠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因此高端制造、智能電子等一直是中西部地區的優勢產業。采購商在參與進博會過程中必然要發揮精準對接的作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