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0-22 23:27:39
當前正值上海交大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建院100周年之際,本屆論壇匯聚全球商學院及相關組織機構的最強陣容,就各項議題共同商討,以促進中國、亞洲乃至全球商學教育的發展。
每經記者|夏冰 每經編輯|祝裕
以“影響力與變革”為主題的第七屆全球商學院院長論壇于10月22日在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揭幕。來自五大洲、42個國家和地區、160余家機構近200位全球知名商學院院長、國際著名商學院組織AACSB、EFMD、AMBA、EMBAC、AAPBS、AABS的最高領導人、國際權威排名機構負責人、各國駐滬領事館領事以及各國上海商會代表參與了本次論壇。33名國際著名商學院院長出席論壇并就商學院在國際管理教育界、全球商業實踐和更廣泛的國家經濟中發揮的影響力等話題展開深度探討。
《每日經濟新聞》注意到,當前正值上海交大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建院100周年之際,本屆論壇匯聚全球商學院及相關組織機構的最強陣容,就各項議題共同商討,以促進中國、亞洲乃至全球商學教育的發展。
上海交大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陳方若教授在致辭中指出,影響力對于商學院來說是很重要的主題,對于任何一個學校,對于一個大學來說都是如此。
“我們如果要衡量商學院的影響力,我們必須要衡量研究和教學的成果。”陳方若教授如是指出。
那么,又該如何對研究和教學的影響力進行衡量呢?整個衡量的指標是什么呢?陳方若直言,這也是一個問題。“所以,本屆論壇邀請到的幾位杰出嘉賓大家來共同探討一下對于商學院來說有哪些影響力和變革,應該具備怎么樣的影響力,如果要進行變革如何開展進一步提升影響力。”
記者注意到,院長論壇自開辦以來一直致力于推動全球商學院教育的交流與發展,不僅成為了發達國家與新興國家的商學院院長最重要的研討交流平臺之一,近年來也積極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流與合作。今年的院長論壇有幸迎來了包括俄羅斯、巴西、南非、印度、塞爾維亞等國家商學院的演講嘉賓,并與大家分享他們獨特的智慧與經驗。
兩年一屆的“全球商學院長論壇”是上海交通大學最重要的國際品牌論壇之一,自2006年首屆論壇成功舉辦以來,歷經十二年六屆的發展,已經成為一個全球化的品牌。如今該論壇已經成為全球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商學院院長級峰會之一,在論壇演講嘉賓的級別和數量上,更是達到國際管理教育界最高水準。論壇因其全球性的規模和視野,在國際商學院教育領域頗受矚目。
在開幕式后的全體論壇中,美國康奈爾大學商學院創始院長、AACSB前主席、國際商學院網絡(GBSN)理事會主席Soumitra Dutta 教授,英國倫敦商學院院長François Ortalo-Magné教授進行了主旨演講。
美國康奈爾大學商學院創院院長、國際商學院網絡(GBSN)理事會主席Soumitra Dutta在當天的主旨演講中介紹到,GBSN主要的工作是希望能夠幫助新興市場打造自己的管理實踐,希望能夠從全球各個地方把最佳管理實踐帶給新興的市場,學習不僅要從發達國家學習,從發展中國家也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這是我們GBSN想做的。
英國倫敦商學院的院長Francois教授在說到影響力和變革時認為,“對于我們領導人來說,我們要做一個改變,要幫助人們更好的延伸他們整個夢想。一旦你能夠放大你整個夢想,可以讓他們取得更大的成功,也可以讓他們走的更深,能夠走的更廣,而且能夠讓他們更加具有包容性。”
改革開放推動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上世界舞臺,中國企業的管理創新的實踐受到了國內外學界和企業界的關注。中國的管理經驗如何走向世界?中國商學院如何將中國的管理實踐有機地融入到科研與教學中,建立影響世界的中國企業行業研究體系?對此,陳方若院長對話海爾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先生,共同探尋實踐與研究融合之道。
張瑞敏在主題為“創世界級物聯網模式”的演講時指出,“物聯網已經到來了,但是物聯網的管理模式并沒有出來,特別像中國的企業,我們過去沒有自己的管理模式,我們都是學外國的,學西方的,按照它的管理思想來做。但是今天世界的所有企業都在探索怎么樣來建立物聯網的模式。”
記者注意到,張瑞敏始終堅持人的價值第一的理念,從傳統文化土壤汲取養分,將企業管理實現升華,創建了“人單合一”模式,探索出中國特色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實現了中國企業從學習模仿到引領世界管理模式的突破。因其在管理思想上的建樹,張瑞敏兩度入選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榜單。
為什么要顛覆傳統模式,張瑞敏覺得有三個原因:第一,時代已經改變了,你必須要改變,不改變肯定不行。第二,原來經典的管理理論肯定不好用了,現在一定要有新的管理理論。第三,就是海爾所進行的探索。
“在互聯網時代,我覺得已經把傳統的東西開始顛覆了,因為物聯網的本質就是三個‘無’:無界、無價、無序。”張瑞敏表示,在互聯網的顛覆之后,跟著就是物聯網。在他看來,二者最大的區別在于互聯網主要的是以移動互聯網帶來的電商為主,但是物聯網一定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帶來的最大的不同是互聯網和傳統經濟一樣,和用戶之間、和顧客之間還是交易。發生是交易的關系,但是物聯網一定和用戶是交互的關系,一定是滿足用戶的體驗。”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