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7-24 22:40:27
分分都是命根,哪怕是0.1分也要盯緊!每年一次的分類評級下來,券商幾乎都要磨掉一層皮!分類評級這根券商“指揮棒”在不斷地改變著券商行業的生態。
每經記者 王海慜 每經編輯 謝欣
在2017年新修訂的《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實施迄今這一年中,在券商業務開展和市場競爭的背后,分類評級這根券商“指揮棒”在不斷地改變著券商行業的生態。
從新修訂的《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中可以看到,與券商研究所直接相關的機構客戶投研服務收入占經紀業務收入比例首度被納入券商分類評級的加分項,這對不少中小券商來說,有了“彎道超車”的機會,也進一步使得券商投研業務的生態發生較大的改變。有分析認為,由于大型券商的傳統經紀業務體量普遍較大,在短期內大幅提升機構客戶投研服務收入占比的可能性很小,而那些原來經紀業務體量不大的中小券商就有了“搶跑”加分的可能。
對于券商而言,證監會出臺的分類評級政策就好比“指揮棒”,任何涉及加分項、扣分項的變動都會引起券商的積極響應。
券商分類評級政策之所以日益受到各家券商的重視,主要是由于事關券商申請增加業務種類、新設營業網點、發行上市、確定新業務、新產品試點范圍、繳納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具體比例等多個券商經營、發展的核心節點。
從2017年的分類評級結果來看,在所有97家券商中,獲得A類及以上評級的券商有40家,還不到總數的一半。而能獲得目前最高AA級的券商有11家,絕大多數也是中信證券、國泰君安、海通證券這樣的頭部券商,這一格局也與加分項的設置有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2017年新修訂的《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中列出的加分項進行梳理后發現,在主要的12條加分項中,有5條和經營規模有關,而這也使得行業傳統龍頭的優勢在短期內難以被撼動。
不過中小券商也不是完全沒有“彎道超車”的機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根據2017年新修訂的《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中加分項的第5條規定“證券公司上一年度機構客戶投研服務收入占經紀業務收入比例達到40%、30%、20%,且經紀業務收入位于行業中位數以上的,分別加2分、1分、0.5分。”
通過查閱資料,《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這是《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自2009年5月26日首次公布,2010年5月首次修訂后,首度將券商的機構客戶投研服務收入占比作為加分項。
對此有行業人士分析認為,相比其他的加分項,由于大型券商的傳統經紀業務體量普遍較大,至少在短期內大幅提升機構客戶投研服務收入占比的可能性很小,而那些原來經紀業務體量不大的中小券商就有了加分的機會。
據某機構統計,近年來著力強化研究所建設的天風證券在今年的分類評級中,就有望憑借機構客戶投研服務收入占經紀業務收入比例超過40%獲得寶貴的2分,而幾大龍頭券商都未能獲得此項加分。
分類評級作為券商的“指揮棒”,其威力究竟有多大呢?
從證監會的表述來看,分類評級結果直接事關展業和新業務的申請,還事關券商的投資者保護基金上交額的多寡等。總之,幾乎每一個事項都涉及券商的“真金白銀”。
根據證監會的有關規定,在投資者保護基金規模在200億元以上時,AAA、AA、A、BBB、BB、B、CCC、CC、C、D等10級的券商,將分別按照其營業收入的0.5%、0.75%、1%、1.5%、1.75%、2%、2.5%、2.75%、3%、3.5%的比例繳納投資者保護基金。雖然每一級的繳納比例差距大致在0.25個百分點,不過對券商而言仍然是一筆較可觀的支出。
對營收規模大的券商而言,分類評級對投資者保護基金支付多寡的影響更為明顯。據某券商統計,以中信證券、海通證券為例,參考相關財報數據,其評級由2016年的BBB級回升至2017年的AA級將使這兩家券商的投資者保護基金繳納額分別減少2.85億元、2.1億元。
券商的分類評級高低還與券商的發債成本、融資成本、債券承銷資格息息相關,而這些又反過來影響到券商相關主業的經營表現,同時降低費用支出、降低風險計提比例,從而強化券商在分類評級中的相關業務優勢。此外,近年來券商積極開展的如場外個股期權、股票質押回購等創新業務的具體開展也與分類評級有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