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4-15 20:29:06
4月12日,證監會網站發布了《場外個股期權交易風險警示問答》,針對一些互聯網平臺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群組等方式招攬客戶,為投資者提供場外個股期權交易服務的違規情況,提醒投資者高度警惕,不輕信、不參與,以免上當受騙,遭受損失。
每經記者|楊建 每經編輯|謝欣
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編輯 謝欣
近期,監管層對于場外個股期權交易的監管在不斷加碼,此前證券業協會自4月11日起,暫停了券商與私募開展場外期權業務,而4月12日證監會網站就發布了《場外個股期權交易風險警示問答》,提醒投資者高度警惕一些違規招攬普通投資者做場外個股期權交易的互聯網平臺,不輕信、不參與,以免上當受騙,遭受損失。
近期,場外個股期權交易成為監管的重點?!睹咳战洕侣劇吩鴮鐾鈧€股期權交易的一些亂象進行了深度調查報道,該系列報道得到了監管層的關注。此后基金業協會宣布暫停涉及場外期權業務的期貨資管新增備案,時隔不久,在4月11日,證券業協會叫停了券商與私募開展的場外期權業務。
在4月12日,證監會網站發布《場外個股期權交易風險警示問答》,提醒投資者,一些提供場外個股期權交易服務的互聯網平臺沒有相應的金融業務資質,內控合規機制不健全,權利金要求過高,缺乏資金第三方存管機制,存在明顯風險隱患。
證監會表示,近期一些互聯網平臺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群組等方式招攬客戶,為投資者提供場外個股期權交易服務。投資者無需開通證券賬戶,也不必進行視頻認證,僅提供身份證號和銀行賬戶即可完成注冊。投資者在確定操作標的、看漲看跌方向、持有期限,并接受期權報價(即權利金)后,即可買入成為期權的權利方。以看漲期權為例,若行權日個股價格高于約定價格且上漲金額大于權利金,則投資者盈利;若上漲金額小于權利金或個股出現下跌,則投資者損失部分或全部權利金。
證監會進一步強調,這些平臺沒有相應的金融業務資質,內控合規機制不健全,權利金要求過高,缺乏資金第三方存管機制,存在明顯風險隱患。此外,這些平臺往往使用“高杠桿”“虧損有限而盈利無限”“虧損無需補倉”等誤導性宣傳術語,片面強調甚至夸大個股期權的收益,弱化甚至不提示個股期權風險。投資者通過這些平臺參與場外個股期權交易,存在較大的風險,若平臺存在欺詐行為或者發生“跑路”等風險事件,自身權益難以保障。請投資者高度警惕,不輕信、不參與,以免上當受騙,遭受損失。
此次證監會網站發布《場外個股期權交易風險警示問答》主要針對的是一些互聯網平臺違規招攬投資者參與場外個股期權交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自2018年1月下旬以來,越來越多關于場外個股期權交易的推廣信息出現在各大微信群中。曾有一位業務員興致勃勃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現在市場波動比較大,配資的風險也高,不如試試場外個股期權交易。假如你要購入名義本金10萬元的股票,利用場外個股期權,最低只要5%,即5000元的權利金就能買入。如果股票上漲10%,那么你就能盈利5000元,也就是本金翻倍;如果股票下跌10%,那么你可以選擇不行權,損失也就只有5000元權利金,只要選對方向就能盈利。
實際上按照相關規定,參與場外個股期權投資的機構,不僅要通過相關測試,還要有長期的模擬交易經驗等條件,此外還有資金門檻。而有些場外個股期權中介是剛剛注冊成立的,根本就不具備相關測試的條件,不具備在券商備案的條件。這類中介機構也并非是其對外宣稱的私募機構,有私募人士就對此指出,像這樣的平臺,很可能就是自己搭建個假平臺,與投資者做對賭盤,對手方就是這些中介自己,是明顯的“野盤”,客戶繳納的名義金也就沒有安全性可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談業務為名和一個業務員取得了聯系,據該業務員告訴記者,他們公司目前開發了自己的軟件,對于資金量小的散戶可以通過軟件就能操作,通過軟件下單,然后公司總部再與券商對接。實際上這些中介的開戶平臺也很簡單,在其公司自己的公眾號或APP上就可以開戶,沒有任何的測試要求及資金門檻要求。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