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從人口“爭奪”看城市競爭新格局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4-02 22:07:45

      無疑,人才很重要。以往,網羅智力資本、天下英才一直為城市主政者所重視,但“人才大戰”如此激烈,甚至轉化為“搶人口”,這還是第一次。那么,當前人口“爭奪戰”全面爆發的原因在哪里?

      每經編輯|李宇嘉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李宇嘉

      肇始于2014年的“人口大戰”,近期有幾個變化:

      一是京滬這兩個從不缺人才,甚至要疏解人才的超級城市,近期也加入“搶人大戰”;

      二是二線城市人才爭奪“白熱化”,人才學歷門檻降至大中專及技工,年齡門檻降至50歲;

      三是專設人才落戶的公共戶口,并放松投靠落戶(夫妻投靠、子女投靠、老人投靠)門檻;

      四是社保和納稅年限(一般不低于5年)落戶范圍不斷擴大,外來人口落戶門檻降低,租房落戶政策漸次“落地”。

      目前,我國高職高專甚至大學本??平逃靖采w適齡人口的情況下,人才引入和落戶門檻放松,也意味著“搶人才”轉為“搶人口”。

      無疑,人才很重要。以往,網羅智力資本、天下英才一直為城市主政者所重視,但“人才大戰”如此激烈,甚至轉化為“搶人口”,這還是第一次。那么,當前人口“爭奪戰”全面爆發的原因在哪里?

      筆者認為,首先就是當今“人的因素”之于城市和區域發展之重要,是過去所不能比擬的。過去,人口往往被認為是負擔,但現在,隨著城鎮化推進、社會保障覆蓋城鄉,道路、物流、通訊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互聯網普及拓寬了視界,城鄉居民分享城市化、工業化紅利比過去任何時候都強烈。同時,消費觀念更新,信用消費普及。

      特別是,時下城鄉居民在優生優育、撫養小孩、子女教育、改善居住、旅游觀光、老人養老等方面愿意支出。因此,有了人口就有了家庭和消費,人口在城市“扎根”下來,不管家庭生活消費、教育消費,還是住房消費、醫療等,都是細水長流的城市增量產值、稅收貢獻。人口集聚和消費增長會帶動市政設施、基礎設施和房地產(包括增量房屋、舊城改造等)等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而且,遷入人口學歷越高,綜合貢獻越大,這就是各地重視人才和人口的主要原因。

      其次,1998年“房改”以來,房地產市場化、城鎮化快速推進,但房地產市場化一直快于城鎮化,城市范圍擴張很快、新區新城建了很多,但人口遷入速度較慢。2000~2011年,我國城鎮建成區面積增長76.4%,遠高于城鎮人口50.5%的增長速度。目前,全國縣以上規劃建設的各類新城和新區,合計超過3500個,規劃人口達34億,能容納全世界近一半人口。2014年以后,隨著人口流向和樓市空間發展分化,國家政策轉向“人的城市化”,并控制城市擴張、“土地城市化”,地方政府也開始以引入人口填充已落成的城市空間。

      近期,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實施2018年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的通知》,明確提出“人地錢掛鉤”的政策,即上級轉移支付、新增建設用地指標與落戶人口掛鉤,落戶的人口越多,財政轉移支付、新增用地也越多。2014年以來,為抑制地方“土地城市化”和地方債務,大城市劃定邊界,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

      近日,國土部受理各地2018年建設用地申報中提出,“省級國土部門應依據城市2014~2016年平均供地率,審核城市新增建設用地規模”。近幾年,大城市供地完成率普遍在40%~60%。想獲得指標外的新增供地,各地只能靠增加戶籍人口了。

      更重要的是,我國人口形勢逆轉,流動人口和勞動人口雙雙下降。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5年全國流動人口首次減少,從2014年的2.52億降至2015年的2.47億,減少約500萬人,2016年進一步減少200多萬人至2.45億。截至2016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16~65歲)人口數比2011年降低約3325萬,年均減少600多萬。另外,老齡化和新增人口銳減從兩頭削弱已趨式微的人口基數。

      而且,近年來互聯網、高鐵和軌道、基礎設施等實現互聯互通,依靠外需的發展模式讓位于內需驅動,人口和物資流動成本下降、便利性提高,產業遷入和新產業引入變得順暢。

      這就是為何,近年來高鐵節點型城市和人口大省的核心城市,綜合人口增速、經濟增速、產業布局、城市面貌,其整體改善要優于京滬穗深等一線城市。特別是,近年來房價和房租快速上漲,人口在京滬穗深扎根的難度更大了,生活成本更高了,京滬穗深等超大城市的相對競爭力下降。

      另外,互聯網和內需崛起的新時代,在新經濟和消費成為增長引擎的前提下,相對于過去主政者重視高等級人才,現在一般人才和創新思維顯得更重要,這就需要人口大規模集聚以激活交流。

      人口增長速度下降、紅利人口減少,對于各大城市來說,集聚人口和人才的競爭就是“零和博弈”,這就是“人才大戰”如此激烈,并轉化為“人口搶奪”的原因。

      當然,對于京滬來說,到2035年,常住人口分別控制在2300萬和2500萬左右,未來幾年年均只有15萬左右的增量戶籍指標。在“減量發展”定位下,考慮到留給現有戶籍人口的增量指標、積分入戶的指標,剩下的稀缺指標只能給高等級人才了。因此,京滬常住人口減少是必然的。對其他城市而言,一方面要吸附京滬流出的人口,另一方面更要吸收本省流動人口、其他省份外流人口,特別是全國高校畢業生。

      數據顯示,2017年常住人口增量排名靠前的有深圳、廣州、杭州、成都、武漢等??梢姡⒎鞘欠績r越低的城市,吸引的人口越多,還要看就業機會、落戶門檻、產業發展等。對于深圳和廣州來說,由于就業機會多、落戶門檻較低,吸引的人口和人才也越多。杭州、成都、武漢等,近年來不僅產業升級快,也是國家級中心城市,高鐵樞紐和節點型城市,相對一線城市來說房價也不算很高。當然,落戶和住房等優惠政策力度越大,人才和人口流入也越多。因此,未來城市間“搶人大戰”會繼續上演,且愈加激烈。

      (作者為資深地產研究人士)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人口 爭奪 城市競爭 新格局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免费|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手机|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二区| 亚洲A丁香五香天堂网| 日本中文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国产尤物在线视精品在亚洲| 狠狠入ady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精华液一区二区| 亚洲精华液一二三产区| 久久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区| 精品久久亚洲一级α| 亚洲?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亚洲国产一区视频| 超清首页国产亚洲丝袜| 亚洲欧洲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综合成人亚洲区| 无码专区—VA亚洲V天堂| 亚洲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性猛交xx乱| 四虎亚洲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天天综合亚洲色在线精品|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精品看片在线观看 |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2020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 亚洲国产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av无码精品| 亚洲片国产一区一级在线观看| av在线亚洲欧洲日产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日韩久久成人AV| 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性色 | 国产大陆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性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 | 久久精品夜色噜噜亚洲A∨|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麻豆|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