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2-26 21:27:55
中國從事外賣、跑腿、即時配送相關服務物流從業人員已約800萬,業內認為,由于行業規范的缺失,整個即時配送行業良莠不齊,解決關鍵在于信用體系。
每經記者 李卓 每經編輯 盧祥勇
天冷不想出門,點一份外賣即可在家坐等美食。外賣等O2O行業的持續發展,創造了大量工作機會,尤其是“騎俠”人數迅速增長。“作為電商和快遞之間的有機補充成分,即時物流配送目前的市場規模已不止千億。”12月26日,中物聯物流金融專委會秘書長張煒在一場活動上做出上述表態。
但與此同時,由于缺乏行業標準和專業規范,配送人員普遍缺乏公眾認可和工作榮譽感,眾包的管理模式也使整個即時配送行業良莠不齊。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網絡事業部主任晏慶華表示,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建立即時物流平臺信用體系。
即時配送概念由來已久,但直到2016年8月,即時配送平臺點我達接受阿里巴巴近10億元投資,“即時物流”的概念才得以引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活動現場了解,依照不完全統計數據,截至2017年12月,中國從事外賣、跑腿、即時配送相關服務物流從業人員已約800萬。
目前外賣平臺物流配送主要分為自營、代理商、眾包三種模式,其中,自營即平臺自有騎手,如美團外賣;代理騎手是由各大代理商招聘;眾包配送代表企業包括人人快送、UU跑腿等,利用大眾搶單模式,來給附近的客戶配送。
對于眾包、自營和加盟模式的區別,晏慶華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自營配送運營成本較高,而眾包模式可以將社會資源聚集在一起,降低管理成本,也是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但是目前眾包管理模式還存在諸多監管問題,可控性不強,風險較高。
據齊魯晚報報道,今年11月,濟南女大學生小婧(化名)從某外賣平臺點了一份外賣,但過了送餐時間飯還沒有到,她電話聯系外賣小哥希望取消訂單,卻遭對方大聲呵斥。無奈之下,小婧通過商家取消了訂單,并投訴了態度惡劣的外賣小哥。沒想到,外賣小哥竟給她發來騷擾短信,內容非常不堪。
事情發生后,涉事外賣平臺負責人表示,由于涉事騎手電話無人接聽,他們也無法聯系到騎手,公司能做的只有暫時對其進行封號。
在多數業內人士看來,由于行業規范的缺失,平臺對配送人員的約束力較弱,服務質量難以保證。同時,眾包模式存在對配送人員基本保障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導致即時配送人員生活水平較低、榮譽感不強。
“現有的即時配送平臺上,騎手只需要上傳身份證就可以注冊,沒有完善的五險一金和監管,從業人員的基本權利得不到保障,未來需要更多人關注到這個群體。”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專家楊達卿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晏慶華認為,目前誠信體系在物流方面比較成熟,即時配送可以借鑒這一體系。通過誠信體系將騎士、商家和平臺連接在一起,聯合懲戒不和規行為,形成行業共同的誠信“黑名單”,未來對于即時配送行業的規范法規也會在這個基礎上應運而生。
(實習生趙雯琪對此文亦有貢獻)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