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4-19 00:28:25
記者對比醫藥工業大行情和華納大主要擴產品種的行業情況后發現,華納大在三年內實現業績翻番的目標也許是一場豪賭。從大環境來看,我國醫藥工業發展正在放慢增長的腳步。
每經記者 吳澤鵬 金喆每經編輯 宋思艱
雖然沒有一個能被稱上“爆款”的核心產品,但華納大對公司的未來成長仍頗有信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招股說明書發現,華納大擬投資5.25億元用于新建廠房、研究中心等項目,并豪賭完全投產后將在2018年創收3億元、并每年貢獻利潤超過8000萬元。
3月下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前往華納大位于瀏陽市的工廠所在地和長沙市的辦公所在地,試圖了解募投項目的進展情況,但華納大方面拒絕了記者的采訪,有關募投項目業績實現途徑和健胃消食片、銀杏葉分散片產能擴張的疑問未得到公司解答。
豪賭募投項目創收3億
據華納大官網介紹,公司目前規劃三個生產基地,包括化藥制劑生產基地、中藥生產基地、化藥原料生產基地。3月下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華納大招股書登記地址來到瀏陽生物醫藥園區內的華納大,公司企業管理部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瀏陽公司只是一個生產基地,“我們總部在那邊(長沙),這里只是生產基地,只是注冊地址在這里。”記者現場了解到,生產基地內包括辦公區、生活區以及生產區,相關人士稱內約有三百余名員工。
華納大認為,募投項目達產后將使公司的營收和利潤上一個臺階。華納大的招股書顯示,2015年,華納大主要制劑產品產能中,片劑12.5億片,膠囊2億粒,干混懸劑、散劑8000噸,產能利用率分別為77.03%、80.73%、83.74%;主要原料藥產能為435噸,產能利用率84.78%。
但華納大并不滿足于這樣的產能。《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計劃將5.25億元募集資金投資于中藥制劑及配套5000噸中藥材提取加工建設項目、中藥配方顆粒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創新能力建設項目及制劑營銷網絡建設項目。募投項目達成后,新工廠的年產能將達到片劑20億片、膠囊5億粒及顆粒劑500噸,銀杏葉提取物生產車間建成后,年加工銀杏葉3000噸的中藥前處理、提取生產能力,并實現提取物100噸的生產能力。
2016年到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將分別達到2.95億元、3.41億元和6.94億元。記者據此推算,華納大也給自己許下了一個2018年較2017年營收翻番、比2016年激增135%的宏偉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華納大“底氣十足”的源頭來自2014年開工的募投項目。華納大在招股書中提到,該測算從謹慎角度考慮,以最近兩年期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平均值15.54%來測算,同時考慮2018年募投項目實施導致收入增加的情況,增加營業收入3億元,每年新增利潤總額8484萬元。
不過,華納大并未對募投項目的進展現狀做過多披露,僅表示“公司已對募投項目進行了審慎的研究,并聘請專業機構進行了可行性研究,根據目前我國藥品市場的快速增長趨勢及上述產品的市場供求狀況,公司通過進一步豐富各產品群系列、加大廣告和宣傳投入、拓寬拓深市場營銷渠道、加強普藥營銷及學術推廣的力度等一系列措施,能夠保證各生產線建設項目完成后新增產能順利地被市場消化。”
記者對比醫藥工業大行情和華納大主要擴產品種的行業情況后發現,華納大在三年內實現業績翻番的目標也許是一場豪賭。從大環境來看,我國醫藥工業發展正在放慢增長的腳步。根據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所長林建寧今年3月28日在廣州國際投資年會生物醫藥健康產業分論壇上分享的數據,2010年至2015年,世界藥品市場化進入低速增長期,我國藥品市場增速從22.0%的高增長區間逐步放緩到11.0%,長遠來看將保持在10%左右。
擴大銀杏葉產能
盡管2015年突然曝光的“潛規則”讓銀杏葉類藥物受到重創,華納大還是把銀杏葉擺在了未來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位置。《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5億元的募投計劃中,華納大計劃建設一個年加工銀杏葉3000噸、提取100噸銀杏葉提取物的生產車間。
在銀杏葉風波以前,華納大主要是對外采購銀杏葉提取物原料,正是其中一次與桂林興達的合作將公司卷入銀杏葉違規提取的質量旋渦中。記者在招股說明書中看到,未來華納大將通過自行建設中藥提取物生產線保證中藥提取物質量,從源頭上解決從外部采購重要提取物質量的風險。
據介紹,2014年華納大銀杏葉提取物原料的采購量在40噸以上,100噸的提取量意味著華納大將擴大銀杏葉提取物原料的產能。華納大認為,公司的現有產能已經飽和,不能滿足產品銷售增長的需求,隨著生產技術水平、生產過程監管及產品質量要求的不斷提升,需要新建生產車間來緩解產能不足的矛盾。
然而,根據華納大招股書披露的產銷情況和記者獲得的行業數據,華納大的募投項目能否全部投產并帶來效益還存在疑問。記者查閱招股書發現,銀杏葉分散片產銷率在過去三年多時間呈現下滑的局面。2013年和2014年,該產品的產銷率分別為101.76%和85.90%。2015年受銀杏葉事件影響,產銷率縮水到57.74%,而2016年前3個月進一步下滑到30.57%。第三方數據平臺信狐藥迅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年,銀杏葉片劑類產品整體較2015年未出現較大波動,市場份額第一的德國威瑪舒培博士藥廠依然強勢。
除了在銀杏葉提取物和銀杏葉片上“豪賭”擴產,華納大還將新工廠的片劑年產能提高到20億片,主要用來生產健胃消食片和裸花紫珠分散片。
在華納大70個產品中,健胃消食片業績比較搶眼。招股說明書顯示,2013年~2015年,健胃消食片的銷售收入分別為1288.17萬元、1627.91萬元和1519.36萬元,占比不足7%,而2016年前3個月的銷售收入達到844.33萬元,超過三年最高銷售收入的一半,當期占比也達到11.50%。同期的產銷率依次為100.29%、89%、83.89%及167.89%。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第三方醫藥信息平臺信狐藥迅的數據發現,健胃消食片在樣本醫院的銷售額有限,華納大排第五位,而在全國共有67個健胃消食片的生產批文。過往的招標數據中,華納大曾進入河北、廣西、海南、湖南等部分省級區域的醫保目錄,但次數有限。
與此同時,行業龍頭卻處于逐年下滑的疲軟態勢。江中藥業2015年和2016年,健胃消食片的銷量比上年下滑19.47%和8.43%。根據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綜合統計排名,江中牌健胃消食片獲2016年度中國非處方藥產品“中成藥”第一名。健民集團2016年年報顯示,健胃消食片銷售額為2520.19萬元,銷量比上年下滑14.19%,而在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數據,在重點城市公立醫院中成藥健胃消食片2016年前十企業份額格局中占比16.27%。
4月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江中藥業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2016年消化系統藥物收入為11.54億元,主要是健胃消食片和乳酸菌素片。健胃消食片受國家政策環境影響和公司渠道監控整合變化,短期內出現一定下滑,整個行業未出現大幅波動,健胃消食片仍是中藥非處方藥助消化領域第一品牌。對于其他同行的銷售情況和市場份額,該人士表示具體情況不了解,有可能是本來基數小,所以增幅就大。
不過,華納大沒有在招股書中透露更多關于健胃消食片銷量暴漲的原因,也沒有解答將健胃消食片、銀杏葉分散片擴產的評估目的和背景。對于上述疑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將繼續關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