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巷財經 2017-04-11 14:45:18
每經編輯|戈安黎
國內第三輪自貿區的爭奪、批復、劃片、揭牌結束后,真正意義上的好戲終于上場了!
其實,對于獲批的區塊甚至更為廣泛的區域來說,揭牌只是個開始,或者說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接下來怎么在自貿區紅利之下,為具體的貿易等產業服務,發展成為一個現代、成熟的貿易區域,并帶動周邊區域或者城市一起開放,這才是其目的!
陜西自貿區4月1日揭牌,僅從面積來看,以西安高新區為中心的陜西自貿區中心片區,當然是核心區域。
我們知道,位于內陸的西安高新區,無論在地理、區位、經濟基礎或產業配套上,與沿海等城市的新區相比,不占多少優勢,但卻連續多年成為國內排名前四的高新區——這的確極為難得。
2017年4月1日之后,陜西迎來“后自貿區時代”,在如此重要的發展期,西安高新區的任務不輕:
它要繼續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等西安乃至陜西最受重視的產業
推進服務貿易促進體系建設
全面打造“一帶一路”的高端產業和人文交流平臺
“GDP越高,責任越大!”!西安高新區將會上演怎樣的再出發?
排名第四的高新區再出發!
4月1日,陜西自貿區揭牌!
盡管這次批復的陜西自貿區有三大片區,但陜西揭牌儀式還是毫無爭議地放在了西安高新區。這其中當然有場地、設施等便利因素,但是更重要是,陜西本次自貿區的三大片區中,中心片區——高新區片區的確是核心的區域。
我們再看西安高新區的最新成績單!
最新公布的官方數據中,2016年西安高新區營業收入達到13680億元,占西安市近17%。而科技部最新發布的全國高新區綜合排名中,西安高新區位列146個國家高新區第4位。
這還只是基數,西安高新區的GDP等幾個經濟指標的增速,也高于西安市的指標。
這就是說,基數能保證,增量也能做上去!
其實西安高新區“風光”背后,也有“苦惱”,而這個“苦惱”正是來源于西安高新區在陜西乃至全國的地位,和目前取得的成績。
我們知道,一個城市或者區域的發展,就像圍棋選手的進步一樣,到了一個階段,就需要突破此前的境界,以期更上一層樓。
盡管西安高新區無論在經濟體量還是增速上,都超越了所在的區域,但“陜西的老大”,“西部的老大”一直不足以讓西安高新區引以為傲,如何“突破”一直是其預備的關鍵詞。
其實無論從政策支持還是從陜西整體的形勢來講,高新區目前已經處在了發展的最好位置,來到了發展的最好季節,站在了發展的最好風口!
這種難得的機遇下,西安高新區提出再出發。
西安市委常委、新城區委書記、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李毅近日表示,高新區將啟動三次創業:“對標成都,我們還存在差距,唯有全力以赴、三次創業,才能更好地追趕超越。站穩國家級高新區第一方隊。”
“GDP越高,責任越大!”
歷來“創業艱難百戰多”!對于“家底”比較豐厚的西安高新區也概莫能外。我們先從近期一個有意思的排行榜說起。
3月21日的“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建設暨 2016年區域品牌價值評價結果發布會”上,“西安高新”在全國160家參評園區中區域品牌價值榜中制造業區域品牌三十強名列第2位,品牌價值高達627.31億元。
這個對區域有趣的估值,側面也說明西安高新區的價值。不過對于一個新區或者開發區而言,“GDP越高,責任越大!”
而按照自貿區功能劃分,以西安高新區為核心的中心片區:
將要重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
著力發展高端制造、航空物流、貿易金融等產業
推進服務貿易促進體系建設
拓展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健康產業等人文交流的深度和廣度
全面打造“一帶一路”的高端產業和人文交流平臺
從上面的羅列可以發現,所涉的產業要么是西安目前最重要的產業,要么是西安乃至陜西接下來重點布局的戰略產業。
何況產業之外,西安高新區片區還將推進服務貿易促進體系建設——這就需要西安高新區要引領帶頭。
多名專家此前就說過,陜西自貿區不僅僅是陜西的自貿區,同樣是西北的自貿區,這就意味著,在自貿區戰略的覆蓋之下,以西安高新區片區為核心的陜西自貿區,除了自身發展、創新、變革,還要帶動西北發展。
當然不要忘記:國家層面批復陜西自貿區,一個重要的戰略用途,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所以有專家解讀,陜西自貿區也是“一帶一路”的自貿區。所以多個方面的定位,西安高新區的確責任重大。
另一個方面,我們看到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設立的雄安新區引起巨大熱議,新區再次成為關注的內容,在全國范圍內新區的競爭同樣火熱,西安高新區要“追趕超越”,步子就要邁大,就要從創新、革新的角度要求自身。
所以對于西安高新區而言,“GDP越大,責任越大!”這也是西安高新區三次創業、再出發的一個不可忽略的原因!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