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 2017-03-07 10:27:18
從去年11月底算起,萬達商業進入排隊受理名單已超過3個月,如今其沖刺A股審核進度有了新的進展。
行業毛利10年下降25%,專家稱快遞業并購整合已成行業趨勢
“無論此次順豐上市原因為何,如果順豐順利上市,王衛將成為繼王健林、馬云、馬化騰之后的第四大首富。”順豐控股啟動IPO信息傳出后,立即成為業界焦點。
記者梳理發現,一貫低調的順豐控股,對發布接受上市輔導公告的處理仍然保持神秘,僅僅被發現隱蔽在深圳商報2月20日的分類廣告欄里。不過,在此前的2月4日,順豐控股接受上市輔導的消息已經出現在中信證券(600030,股吧)官網。其顯示,在1月14日,中信證券、招商證券(600999,股吧)以及華泰聯合與順豐控股簽署輔導協議。
隨著2月4日順豐控股向證監會深圳監管局報送輔導備案申請材料并獲受理。這意味著順豐控股20年堅守不上市的神話被打破,順豐控股掌門人王衛“不上市”的豪言壯語成為往事。
此前王衛對上市熱情不高,緣何此次選擇啟動上市?
日前,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申正遠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物流只是其產業鏈上的一個環節,尋找新的利益增長點和加強對產業鏈的控制,或是順豐控股上市的主要原因。
1.王衛食言啟動IPO
經過20年的發展,順豐控股已是國內當仁不讓的快遞業巨頭。
公開數據顯示,在2014年,順豐控股總營收已經超過400億元。近幾年來的年利潤也在十億級別之上。
公開資料顯示,1993年,王衛以10萬元設立順豐公司,順豐起于廣東順德,起家業務為香港件,到1997年已經局部壟斷深港貨運。2003年,借航空運價大跌之機,與揚子江快遞簽下合約,成為國內第一家使用全貨運專機的民營速遞公司。其后,順豐借包機便利,以低價香港件做主打產品,橫掃國內快遞市場,轉入發展迅速時期。
上述期間的運營資金來源,據接近順豐的業內人士稱,少有依賴外來資本投資的跡象,幾乎全部來自企業運營的利潤和銀行借貸。
正是這樣一家民營公司,其營收節節攀升,在國內快遞業界勢不可擋。
2010年,這家公司的銷售額已經達到120億人民幣,擁有8萬名員工,年平均增長率50%,利潤率30%。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高增長率以及利潤率等,國內很多資本看中順豐控股這塊“肥肉”,紛紛想與順豐方面接觸,甚至有機構不惜重金通過中介方邀約與王衛一場飯局,足顯對順豐的重視,但順豐控股卻顯得十分高冷。
資本意欲進入順豐的消息紛至沓來,順豐還是特立獨行。早在2012年9月,順豐官微曾向外公布,一直以來由資本找順豐洽談,但順豐方面并未與任何資本簽訂任何協議。順豐創始人王衛也一度對蜂擁而至的資本太冷談。
不差錢,這是外界對于順豐控股的印象。
業內人士分析,王衛的經營策略似乎以輕資產為主,營收利潤主要投入到信息系統、運轉設備等方面,并不太熱衷于由股價主導公司的運營。對此,王衛此前曾對媒體表示,“不能為了錢而上市”。“上市后,企業就變成一個賺錢的機器,每天股價的變動都牽動著企業的神經,對企業管理層的管理是不利的”。
不過,時至今日,“不上市”這個擲地有聲的詞最終被打破。
這次,王衛食言了。
2.快遞業從攻城伐地轉向資本戰
快遞業屬于勞動密集型、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行業,不過,這個行業目前正在被眾多資本所涉獵。長江商報記者了解到,已有國內多家快遞企業上市或借殼登陸資本市場,或正在籌劃。
據長江商報記者初步統計,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至今,國內快遞業上市動作密集。去年12月2日,艾迪西(002468,股吧)(股代:002468)公告稱擬以169億元置入申通快遞100%股權,與此同時擬募集配套資金48億元,申通快遞擬以重組方式登陸國內資本市場。今年1月15日,大楊創世(600233,股吧)(股代:600233)在公告中稱,公司與圓通速遞股東就重大資產重組等事宜達成一致。
此前除了申通和圓通以外,郵政速遞、宅急送、中通、韻達等企業頻頻流傳出籌劃與資本市場對接的消息。而就在此前,有消息稱中通快遞正計劃在國外上市。競爭對手離順豐越來越近,去年阿里巴巴入股圓通后,圓通速遞購買15架飛機,而在運輸車輛規模上,圓通和中通早就超越了順豐。
業內人士指出,從國務院出臺促進農村電商和快遞業發展宏觀政策背景下,順豐有望成為國內快遞標桿企業也是眾望所歸。另外,快遞企業頻頻與資本接觸,至少說明中國快遞業正從攻城伐地階段向資本戰升級,而在這種快遞業高溢價時機或將到來,可以說上市對于國內民營快遞不失為一個好機遇。
還有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國內的互聯網巨頭亦在最快遞業進行蛋糕分割,此前的消息顯示,阿里巴巴、蘇寧、京東已經通過自行建設物流公司來降低對諸如四通一達這樣的快遞企業的依賴,騰訊也同時對匯通天下進行了投資。
公開數據顯示,快遞業暴利時代已經過去,2005年至2015年十年間,快遞件均收入已從27.7元降至13元左右,行業毛利率由30%降至目前的5%左右水平。
綜合上述背景來看,行業洗牌正在加劇,順豐控股身處這種上市潮中,也是不得以而為之。
在申正遠看來,盡管目前中國快遞業保持48%的增長速度高度發展,但是利潤不斷被壓縮,“快遞業正從群雄混戰步入少數人的戰爭”。他認為,根據美國經驗,在市場競爭中最后存活下來的快遞公司僅有五家,國內快遞業也終將面臨并購整合,搶先上市能贏得發展先機,幫助企業在兼并戰中存活。
至于以何種方式對接資本市場,快遞業專家趙小敏此前對媒體透露,順豐很可能采取重組或定增等方式上市。
3.順豐控股為上市做足鋪墊
深諳企業管理的順豐速遞創世人王衛,不可能對于上市一時興起。
長江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在其公司股權以及人事調整的諸多方面上,已經做出實質性改變。在2月20日深圳商報發布的公告上顯示,順豐控股主要發起人為深圳明德控股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明德控股)、深圳市招廣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招廣投資)、嘉強順風(深圳)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下稱:嘉強順風)、蘇州工業園區元禾順風股權投資企業(有限合伙)(下稱:元禾順風)、蘇州古玉秋創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下稱:古玉創投)。
全國企業信息系統顯示,截止目前,順豐控股法人為王衛,注冊資本20億元,其中明德控股認繳額13.68億元,占比68.4%。明德控股注冊資本為11340萬元,法人為王衛認繳為11338.9660萬元,另外一名股東于國強認繳1.1340萬元,這是1997年創立的公司,主要業務為貨運代理等。其中,王衛持股占比99.9%,于國強則為0.1%。也就是說,王衛實現通過明德控股間接控制順豐控股。
另外,順豐控股工商資料顯示,另外股東為招廣投資、元禾順風、古玉創投和嘉強順風。其中古玉創投合伙人有古玉資本管理公司,蘇州古玉浩庭股權投資管理合伙企業等。2013年8月,蘇州元禾控股、招商局以及中信資本、古玉資本聯合對順豐控股投資近80億元,王衛出讓的股權近25%。
工商資料顯示,截止1月6日,王衛任順豐控股的董事長兼總經理,來自古玉資本的林哲瑩任副董事長,原總經理于國強不見蹤影,元禾順風的林向紅等投資機構派出人員任董事。不過,業內人士認為,在具有較長周期的國內上市過程中,對順豐控股的股權和業務進行調整和整合是關鍵要務。
從股權結構調整到人事安排,似乎已早為順豐控股上市做足鋪墊,這也從另一個層面顯示王衛務實的一面,順豐上市早已不能憑借一己之力了。
4.上市或為謀求上下游產業鏈
其實,順豐控股除了快遞業務以外,它的觸角早已經伸進生鮮電商、跨境電商、金融支付等領域。不過,相對于盈利能力第一的快遞業務,其他板塊的業務仍在大力發展。
2014年,王衛曾公開說:“有人問我,在公司轉型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難題是什么?其實在我看來,是在目前公司利潤稀薄的情況下,如何才能在降低前線員工勞動強度的同時又能夠保證其收入甚至提高收入的問題。”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最近幾年,順豐快遞成立順豐優選和豐趣海淘,并和中信銀行推出中信順手付,建立自己的網購社區店,具體到商業上,還設有順豐嘿店。此外,長江商報記者梳理發現,順豐控股應該是目前國內快遞企業涉獵較廣、業務多元化的快遞企業。
具體到順豐優選等與互聯網連接較為緊密的平臺上來看,業內人士認為,這種生鮮電商,物流到電商的距離還是有的,流量轉化并不太成功。后來順豐嘿店和順豐優選力圖憑借國內外7800家網點資源,讓市場充滿想象,因此順豐對生鮮電商下了大賭注。
在業內人士看來,要做好成本高利潤低的生鮮電商,不僅得看市場反應,還必須持續“燒錢”投資。業務多元化需要龐大資金支撐,據了解,2013年順豐控股引進的80億元除了購置土地和航空樞紐,還用于自動化系統,在多元化領域更是需要資金來擴張。事實上,在申正遠眼里,順豐嘿店、順豐優選以及海淘業務是產業鏈上端攀巖的舉措,一方面可以尋找新的利益增長點,另外可以更好的鞏固物流業務。
申正遠受訪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順豐控股一直持有重資產,成本較大、導致價格偏高,市場已經開始分層,短期內高端定位難以拉大行業競爭差距,,順豐作為高端領域佼佼者,如何深耕以鞏固市場地位這才十分關鍵。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