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1-12 00:48:43
受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影響,國內家電產品自去年12月份迎來一波漲價潮,到今年1月份,漲價仍在延續。1月10日,國家發改委官網透露,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1月9日請來國內主要家電生產企業和主要電子商務平臺負責人,告誡企業不得相互串通橫向壟斷、不得哄抬價格。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陳鵬麗 每經編輯 曾健輝
每經記者 陳鵬麗 每經編輯 曾健輝
受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影響,國內家電產品自去年12月份迎來一波漲價潮,到今年1月份,漲價仍在延續。眼下,國家發改委出招了。1月10日,國家發改委官網上透露,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1月9日請來國內主要空調、冰箱、彩電、洗衣機、小家電生產企業和主要電子商務平臺負責人,在京召開了一場家電行業價格法規政策提醒告誡會。會上,國家發改委價監局負責人提醒告誡企業不得相互串通橫向壟斷、不得哄抬價格。
國內一家空調廠商相關負責人1月11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目前,家電產品的價格整體上平穩,并沒有因為發改委的“告誡會”而出現下調的情況。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家電此輪漲價主要是原材料及人力成本上漲傳導所致。
奧維云網(AVC)研究院院長張彥斌認為,國家發改委是看到大宗商品價格一直上漲,提前預防非理性漲價,同時希望引導企業通過內部管理降低成本。
●家電集中漲價遭“開會”
近期家電市場部分產品價格上漲,引起各界廣泛關注。為敦促家電生產流通企業守法經營,維護市場價格秩序,營造公平競爭環境,促進家電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約來”國內主要家電廠商及電商平臺,召開告誡會。
會上,國家發改委價監局負責人充分肯定了家用電器生產流通企業為家電行業快速發展做出的努力。同時提醒告誡企業,依法誠信經營、加強價格自律,規范價格行為,公平有序競爭。不得相互串通橫向壟斷;不得實施縱向壟斷;不得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不得哄抬價格;不得以排擠競爭對手為目的低價傾銷;不得利用虛假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實施價格欺詐。一旦觸犯法律,價格主管部門將根據《價格法》、《反壟斷法》嚴肅查處。
記者注意到,發改委發話的背后,是去年年底以來家電行業的集中漲價行為。先是去年12月19日惠而浦(中國)公司向全國商家發出一份《關于執行新價格體系的商函》,隨后奧克斯空調發出漲價8%的通知,接著,美菱冰箱、海信容聲冰箱也陸續發布調價通知。
多位家電廠商和業內人士均將漲價歸結于原材料價格的飛漲。去年12月份,國內六大壓縮機品牌也幾乎在同一時間發起了漲價通知,漲幅在8%~15%左右。
對于發改委的告誡,張彥斌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家電行業,廠商之間仍然是競爭關系,因此不存在廠商會串通橫向壟斷的問題。他認為,發改委的告誡會是預防作用,希望引導廠商通過內部管理降低成本。
蘇寧相關負責人則告訴記者:“我們確實沒有看到家電廠商哄抬的情況,當然不排除可能有廠商會借機進行合理程度之外的行為,因而政府進行及時的管控也很有必要。在發改委發話之前,蘇寧就已經和很多家電企業溝通過,希望通過大單采購,C2B反向定制以及用戶回饋等方式來平抑成本上漲帶來的影響。”
不過也有行業知情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目前每臺冰箱的BOM(物料清單)價格增加了100元,而洗衣機的BOM價格增加了60元,“不過你看,行業內漲價都在100元以上”。
●格力空調堅持不漲價?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得的一份志高去年12月份的提價公函顯示,2016年下半年以來,空調的大宗材料價格持續上漲,截至11月,主要原材料銅價上漲40%,持續在4.9萬元/噸的水平;鋼材價格漲200%以上,塑料、鋁材等漲價30%以上,人工成本不斷增加,物流費用因限超限載等因素上漲30%以上,本次原材料、人工成本和物流費用上漲“三箭齊發”,后期并無下調跡象。國內主流品牌已經在11月份全面實施漲價,公司決定:自12月份起空調價格上漲2%,1月份再上漲2%。與此同時,渠道終端、連鎖賣場和電商平臺零售價格必須自12月份起上調50~100元,元月份再上調100元。
張彥斌告訴記者,空調掛機的終端售價上漲200元左右,漲幅在5%~8%;奧馬電器冰箱事業部副總經理姚友軍告訴記者,冰箱冰柜在生產制造端成本增加10%~20%。
彩電方面,去年上半年面板價格狂漲,彩電業“壓力山大”,部分尺寸漲幅高達40%,目前面板仍然處于供不應求的狀體。樂視電視于去年12月份宣布了年內的第二次漲價,將對40英寸、43英寸、50英寸和55英寸部分機型每臺價格再上調100元,65英寸部分機型每臺價格上調300元。
值得注意的是,董明珠1月10日在“2016十大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接受媒體采訪時公開表示,“我不認同現在就漲價,這會給社會帶來一種混亂,所以我們堅持不漲價。”
她說,原材料成本增加,同行都在商量怎么漲價,但是成本的上升遠沒到前些年的制高點。“我們同行都在商量怎么漲價,但企業還是要顧全社會影響,我們還是不漲價。接近市場份額50%的空調不漲價,那別的可能也漲不了價格”。
張彥斌則告訴記者,格力、海爾等廠商都沒有明面上宣布漲價,是因為格力、海爾的產品線較長,他們可以通過產品結構調整的形式“提價”。
在他看來,作為龍頭,如果格力明確宣布了不漲價,其他廠商即使宣布了漲價也很難落到實處,“因為如果其他廠商漲價,跟格力的價差少,消費者肯定會傾向選擇格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