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2-06 00:47:44
張敬偉
深港通真的來了。
從滬港通到深港通,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動力越來越強,和港股市場互聯互通的渠道更廣,對內地和港股市場以及海內外投資者而言,都是利好。A股市場和港股市場的融通,不僅強化了中國股市的開放程度,而且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資創富機會。
港股市場則借力深港通(當然也包括滬港通),增加了股市資金容量。資本市場只有強大的資金流和外向多元性,才能海納百川,更具活力。
就長遠而言,滬、港、深三市互聯互通機制,有助于打造“三城協力”的全球金融中心地位。
“三城記”是后危機時代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典范之作,全球資本市場將留下深深的中國印記。
后危機時代,中國步入系統化和結構化改革的新時期。資本市場改革啟動,中國資本市場對外聯通的通道也被打通,滬港通堪稱試水之作。
滬港通開通后,股市在去年出現震蕩,暴露了市場監管存在的短板。從去年中到今年上半年,證監會的最大任務是強化監管,補足制度漏洞,暫緩不合時宜的改革舉措,清理股市中的違規主體——股市熔斷機制被叫停,一大批違規者被處理,系統化的治理舉措開始出臺。與此配合的一攬子改革也在跟進,如利率和匯率改革,財稅體制改革,以及上市企業的審批程序等。很顯然,要想對接全球化市場,必先在監管制度和常態監管上和先進市場處于同一水平。
彼時,在補短板、強監管的當務之急下,深港通也被暫緩。現在,滬深A股市場已經穩了下來,深港通啟動可謂正當其時。
滬、港、深“三城記”,使中國資本市場穩步融入全球資本市場,穩固了三城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這和中國在后危機時代的全球地位是相稱的。
在西方世界出現政治孤立主義和經貿反全球化之時,“三城記”將開啟全球資本市場的中國模式,與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一起,為全球金融治理提供鮮活動力。
對投資者而言,深港通將提供更多的投資機會,再添創富紅利。A股市場將有更多的資金挹注,使券商股、低估值高股息的海灣投資熱門股和深圳相關行業板塊受益。投資者要注意的是,和滬港通不同,深港通每日額度均為105億元人民幣,互不影響也不相互調劑。現階段滬港通和深港通的市場聯通通道還是雙向聯通,并非三市互聯互通。
從滬港通到深港通,中國資本市場越來越開放。經過一年多的資本市場改革與股市治理,滬深兩市應對風險的能力在提升。整體而言,在滬深股市企穩向好的時候,深港通帶來的利好足可期待,可能的市場風險整體可控。
“三城記”的股市通道已經打開,中國股市納入MSCI指數的可能性在增加。中國股市也會加速實現全球通。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