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1-29 01:06:04
傳統商業模式面臨巨大挑戰,新商業模式尚未成型,探索與轉型成為志在發展的壽險公司的必然選擇,華泰人壽自然不例外。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袁園
◎每經記者 袁園
隨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低利率、資產配置荒等市場環境對保險公司,特別是對壽險公司的資產配置帶來較大壓力,加之互聯網保險的崛起,傳統壽險業正面臨多方面的沖擊和挑戰。
傳統商業模式面臨巨大挑戰,新商業模式尚未成型,探索與轉型成為志在發展的壽險公司的必然選擇,華泰人壽自然不例外。
堅守價值成長 回歸壽險真諦
華泰人壽成立于2005年。在發展初期,依托股東資源和自身積極開拓、穩健經營的方式,華泰人壽以高質量服務水準迅速贏得了社會口碑和市場影響力。
2011年至2012年,經歷了高速規模擴張之后的壽險行業弊端初現,廣鋪機構、人海戰術等傳統的粗放式圈地戰略給行業發展埋下隱患。“沒有清晰的方向,基本上是指哪兒打哪兒。”2012年履新華泰人壽總經理的李存強在經過充分調研后如此評價公司當時的狀況,沒有明確的戰略方向是當時華泰人壽的主要問題。
內外部的壓力正逐步轉變為變革的動力,當保險業正處于探索與轉型的十字路口時,華泰人壽率先做出預判。隨后,公司管理層開始了長達半年的分支機構調研和市場分析,為華泰人壽把脈求方。經過了深度調研、分析和論證,華泰人壽的“藥方”正式出爐——第一,定位于中高端客戶群;第二,回歸保險保障和長期財富積累;第三,崇價值、重保障、調結構、防風險,也就是現在流行的“保險姓保”。
作為一家壽險公司,華泰人壽做出了“堅守價值成長,回歸壽險真諦”的道路選擇。回歸保險的真諦就是,在扎實做好風險管理的基礎上,加速轉型,推動公司經營管理、產品與業務結構、渠道發展和風險管理的全面轉型和變革,打造公司核心競爭力,以期實現公司長期可持續健康發展。
“長遠來看,回歸保險產品的保障價值才是壽險企業經營的核心。”李存強表示,正是看到這些,華泰人壽的轉型工作才會推行得堅定而決絕。
轉型成果初現 業務結構趨合理
經歷過開業初期伴隨行業快速規模發展之后的華泰人壽認識到壽險價值成長、保險姓保的行業屬性。2013年下半年啟動了“追求價值、回歸保障, 成為一家真正壽險公司”的艱難轉型。功夫不負有心人,2015年華泰人壽戰略轉型成效初現。當年,華泰人壽實現凈利潤3.2億元,公司成立10年來首次實現承保利潤;戰略主渠道代理人渠道貢獻新單標準保費的76%,貢獻新業務價值的96%;代理人渠道新單保障類業務標保占比達48%,較轉型前的2012年提升了4倍。產品結構持續優化帶來新業務價值率提升,渠道專業能力的提高帶動業務的快速增長,雙輪驅動新業務價值增長速度加快。2015年底,公司業務結構和積累呈現合理、均衡的發展趨勢,2013年制定的3年戰略目標得以全面落地。
“我們希望通過轉型和變革把華泰人壽先做好、做強,再做大,成為一家能為客戶、員工和股東創造價值,并能實現持續盈利的壽險企業。”李存強表示。他的目標是要把華泰人壽當作百年老店來做,真正實現壽險企業的價值。
三大挑戰推動華泰人壽二次戰略轉型
轉型和變革從來就不是一個自覺自愿的過程,而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必然結果。
“新經濟環境下,壽險公司面臨著三大挑戰。”華泰人壽董事長李存強表示,復雜利率環境和資產配置荒;長期負債成本高企;以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智能技術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在行業的應用等構建了壽險企業經營的復雜局面,給壽險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續經營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
在產品負債端,低利率像一把“雙刃劍”,壽險產品在利率下行環境中的相對競爭力不降反升,但對長期負債存量保險業務而言,利率下行將意味著負債成本上升。降低負債成本將是一項長期且緩慢的過程。
在資產端,利率下行使得壽險公司到期資產和新增資產投資收益率降低,進而降低整體投資組合的收益率。同時,隨著經濟增速持續下行,優質資產供給減少,“資產配置荒”大難題給壽險機構的資產配置帶來挑戰。
“這導致壽險企業很難找到與壽險負債成本、久期和資金風險等相匹配的投資標的,而這直接考驗著壽險機構的盈利能力。”李存強坦言。壽險機構的贏利點主要來源于三個:利差、費差、死病差,其中來源于資金運用的利差是中國壽險企業盈利的絕對主力,多年來壽險企業的凈利潤完全依賴于利差益。
負債成本相對剛性的保費收入的快速增長與投資收益下滑之間的矛盾加速凸顯,利差損風險增加。壽險企業盈利能力和償付能力全面承壓。
與此同時,以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智能技術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在行業的應用的高速發展,沖擊著傳統壽險企業固有的商業模式和營銷渠道。
在三大挑戰帶來的雙重壓力下,壽險企業的轉型與變革成為當下不得不面對的現實。華泰人壽的二次轉型應運而生。華泰人壽二次轉型就是構建以客戶為中心,通過新技術應用提升客戶體驗和企業經營管理效率為手段的人生風險管理與服務的專業管理體系。李存強表示,在扎實做好風險管理的基礎上,加速轉型升級,推動公司經營模式與業務創新與轉型,打造公司核心競爭力,勇敢面對并破解市場和行業風險,可期實現公司長期持續的健康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