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3-19 23:14:09
根據協議,自2018年上半年起,在未來的27年里,中國礦運將每年承運淡水河谷發運的鐵礦石約1600萬噸。
每經編輯|夏冰
每經記者 夏冰
3月18日,全球最大的礦產品公司之一淡水河谷與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遠洋海運”)在北京簽署運輸協議,就將世界上最優質的鐵礦石運往全球開展合作。
根據協議,自2018年上半年起,在未來的27年里,中國礦運將每年承運淡水河谷發運的鐵礦石約1600萬噸。
拿下長期運輸協議大單
中國礦運是中國遠洋海運全資子公司中遠散貨運輸(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散集團”),與中海發展在新加坡聯合設立的合資企業,主要業務為專項鐵礦石海上運輸及相關干散貨業務,中海發展出資1.617億美元,持有中國礦運49%的股權,剩余51%由中散集團持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中國礦運拿下的27年長期運輸協議系由淡水河谷航運和鐵礦石市場營銷執行經理麥禮仕與中國遠洋海運副總經理葉偉龍在北京共同簽署。淡水河谷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費慕禮與中國遠洋海運董事長許立榮出席簽約儀式,見證了該協議的簽署。
“此次與中國遠洋海運簽署的運輸協議,是淡水河谷與中國之間長期合作伙伴關系的又一明證。”費慕禮表示。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與淡水河谷的長期運輸協議,鎖定長期運輸服務,有利于雙方進一步建立長期、穩定、互惠的合作關系。同時,也將進一步優化客戶和貨源結構,提升基礎貨源比例,從而提升自身抵抗市場風險能力。
總部位于巴西的淡水河谷是全球第二大礦業公司,同時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鐵礦石供應商,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國,同時也是淡水河谷最為重要的出口市場。
然而,淡水河谷大船入華之路卻多年來受阻。記者注意到,在受阻多年后,一向態度強硬的淡水河谷選擇與中國航運公司合作,以求實現其滿載著鐵礦石的“大船”在中國靠岸。
淡水河谷與中國遠洋海運的合作始于2014年9月12日,當時簽署的框架合作協議顯示,淡水河谷將為中遠散貨運輸公司提供25年礦石運輸合同,中遠散貨運輸公司將相應為淡水河谷定制10艘大型礦砂船并收購淡水河谷所擁有的4艘大型礦砂船。
“我們可以發現,雙方在商談一年半后,終于就鐵礦石運量達成一致,這一協議簽署意味著雙方正式敲定長期伙伴關系。其實也是大家利益共享,淡水河谷以比較低的運費往中國運礦石。同時,也讓中國船東有了比較穩定的現金回報,中國船東也能借此獲得穩定的豐厚收益。此外,這也將給中國的幾大港口帶來機會。”一航運界資深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
入華鐵礦運費可減半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關于這10艘超大型礦砂船的進展也已有了披露。
《財新網》14日報道稱,3家中國船東將在國內4家船廠下單訂造30艘40萬噸級超大型礦砂船。每家船東訂購10艘。這些礦砂船最終將被租給巴西礦業巨頭淡水河谷。這批船每艘造價約為8800萬美元左右,訂單總額約為26.5億美元(約合174億元人民幣),是全球迄今為止最大的單項目造船訂單。
上述3家中國船東分別為中國遠洋海運旗下的中國礦運、招商局集團旗下的招商輪船和工商銀行旗下的融資租賃公司工銀租賃。
“這個訂單的生成,從側面也反應出中國航運業當下的低迷狀態,也看出淡水河谷一直沒有放棄與中國港口合作的決心。”生意社鋼鐵分社主編何杭生對記者分析稱,淡水河谷在本月的7號剛剛披露出和FMG集團計劃結盟的消息,18日又確認了和中國遠洋簽下長期運輸協議,這一切都表明淡水河谷方面對中國市場有著越來越迫切的需求。
“全球礦石供應市場目前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當前礦石價格已處于觸底反彈的階段,誰的市場大,就意味著誰就可以在這波抄底的過程中取得更大的利益,所以,此次淡水河谷頻繁和中國這個最大的礦石需求市場展開合作,表明其對中國市場看好,對中國需求市場占有率的擴大有著非常大的決心。”與此同時,何杭生稱,相比17萬、18萬噸的船型, 40萬噸大船正式靠岸,淡水河谷鐵礦入華的運費下降一半不是問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