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09 01:12:39
我們繼續看好券商股,原因是:一方面,IPO重啟直接利好券商業績。
另一方面,券商10月初以來已出現業績回暖跡象。經過多輪降息降準,目前市場流動性充裕,而券商股是為數不多的年初至今漲幅仍然為負的板塊。
本輪券商股上漲邏輯的不同之處在于,由于上市券商借給證金公司自身資本金的20%參與救市,券商自營盤占資本金的比重創歷史新高,有望形成與大盤指數的正向反饋,所以買券商其實就是買大盤。如果你認為大盤可以上4000點,建議可繼續配置券商股,特別是有主題機會的中小券商股票。
與此同時,在利率下行周期中,保險產品收益率較銀行理財產品優勢明顯,所以銀行存款往保險產品搬家,保險公司資產規模持續快速增長。2014年以來壽險公司的保費和新業務價值雙雙實現高速增長,四家上市險企的新業務價值增速是保費增速的兩倍多,保費收入結構持續優化。從長期來看,伴隨人口老齡化,養老和醫療還將帶來大量的保險需求,保險股的投資價值將凸顯。
此外,IPO重啟對創投股也形成直接利好,建議近期重點關注一下相關投資機會。 (王心田)
匯添富基金袁建軍:結構性投資看好四大板塊
對于未來的結構性投資機會,我們看好四個方向:第一是醫療,第二是消費,第三是環保、新能源,第四是TMT。
醫療方面,中國將進入老齡化程度不斷提高的階段,對于醫療的需求將會持續提升。而中國醫療機構和人才的增長恰恰又是非常緩慢的,因此供需矛盾在很長時間內很難緩解。
消費方面,目前市場上出現了大量新的消費趨勢,特別是文化、體育和教育等領域。比如,90后消費群體對于精神層面特別注重,今年以來電影消費增長了50%以上,大量網絡劇熱播。此外,《教育法》也在修改中,修改以后,教育資產或出現證券化浪潮。
環保方面,隨著國家環保標準的提高和環保法規執行力度的加大,環保產業面臨巨大的需求增長期。中國現在面臨著空氣、水務、垃圾等多方面環境治理的需求,而恢復環境生態需要大量的投資。
TMT方面,互聯網領域將會持續出現投資機會。接下來互聯網增長的主要領域可能從B2C轉向B2B。而一旦進入到B2B領域,BAT面臨著有力使不上,或者事倍功半的局面。因B2B的互聯網深化需要對各行業的深入理解,面臨行業人才的組織、行業技術的掌握等方面的困難。這些需要長期的積累,砸錢也不一定有用。這就為互聯網提供了大量新的投資標的和機會。
廣發基金朱平:市場見底概率偏大
目前,從情緒來講,相對樂觀的投資者可能較多,但與上半年那種樂觀不同,起對沖作用的股指期貨仍是貼水,表明很多投資者進行了對沖。從成交量上看,相比6月初市場很可能已經見底,盡管有很多人認為不少股票仍有下跌空間。
在大家相對悲觀時,這個市場好像慢慢走出來了,而且最先走出來的是那些成長股,它們漲幅不一定特別大,但是有業績。最近,券商股也開始動作,這些跡象表明市場見底的概率偏大。但是在宏觀經濟面并不樂觀的背景下,市場對股市會否繼續探底存在分歧。
目前經濟增速下降的重要原因是投資下降,股市則完全可以在一年內給中國經濟帶來接近上萬億的投資。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我們可以比較穩健地把資金引入上市公司,明后年的經濟很可能會好于現在的預期。如果出現這種狀態,我的觀點就傾向于市場底部出現,那么指數震蕩或震蕩向上的概率更大。 (譚婧)
國泰基金黃焱:明年機會圍繞“不破不立”
圍繞“不破不立”這四個字,明年有三個機會比較大的投資方向。
第一個是電動車。國家對電動車的推動力度非常大,思路也非常清晰。經過觀察,我發現電動車從技術和成本各方面都有顯著改善,銷量上已經有所爆發,明年趨勢更加確定。
第二是環保。環保的爆發性不像汽車,大家對環保要求的提高也有一個漸進的過程。我們的歷史欠賬比較多,因此環保領域的發展空間還是比較大的,對這塊明年可持續關注。
第三就是人工智能概念。智能駕駛對于未來的交通狀況會有革命性影響,智能制造,尤其是服務機器人這塊,未來的發展一定會推動人工智能的發展。
另外,如果明年能“先破后立”,大宗商品也有投資機會。 (王心田)
博時基金李權勝:以人為本是未來最主要的投資主題
長期投資的具體行業及方向選擇,我簡單概括為“國家意志,以人為本”。
國家意志,我們認為第一個層面是指的國家未來集中投資的新興戰略行業,例如半導體、信息安全、軍工行業。第二個層面則是更廣泛意義上的,包括國企改革、生產要素改革等。
以人為本,核心就是滿足國民更高的消費需求。主要包括兩大方面,一是中產人群的消費,醫療服務、養老等行業未來的潛在需求及消費是非常巨大的。二是新興消費,主要指90后的消費傾向,集中體現在文體傳媒等領域。我們在投資上要學會去擁抱這種趨勢。總的來說,不管哪個領域的消費,其核心都是以人為本,考慮人真心實意的需求,未來很多的投資機會就出現在相關領域。 (譚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