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9-15 00:43:21
基于此,未來樓市政策將相機抉擇。一方面,管理層希望樓市在歷史高位上多停留一段時間,不要沖擊到“穩增長”。為此,新一輪樓市激勵政策窗口開啟,差別化地降低首套房貸的首付成數成為可能。
每經編輯|李宇嘉
◎李宇嘉
8月份,盡管重點城市樓市成交量在連續高增長后正常回調,但回調的幅度在5%以內,高位景氣依舊是主基調,不會影響到全國樓市成交回暖。
8月13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今年前8個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累計同比增長7.2%,增速比1~7月份提高1.1個百分點,這是自今年2月份以來,累計同比增速連續6個月增加。
目前,需求端回暖的局面進一步夯實,這主要得益于去年四季度以來,“降成本、降首付、提杠桿、挖需求”等方面的措施。
一系列激勵政策的落地,極大地改善了市場預期、降低購房成本、促成購房需求(特別是改善型購房需求)的持續釋放。其中,商業性住房按揭貸款利率降至接近2008~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的水平,而公積金貸款利率則降至歷史最低水平,這成為促進需求回升的最大動力。
盡管重點城市樓市高歌挺進的勢頭在7~8月份放緩,但隨著“限外令”的退出、公積金二套房貸首付成數調低,樓市政策層面繼續寬松是大趨勢,這將繼續改善市場預期。
資金層面,8月底央行“雙降”、房企境內發債“井噴”,近日存款準備金考核變為“平均法”,這些措施不僅繼續降低購房者的成本,而且極大地改善了銀行的資金面,特別是改善因上半年樓市火爆而造成的“房貸荒”局面。
8月,主要城市首套房貸平均利率為5.15%,創歷史最低水平。全國首套房優惠利率占比升至56.44%,再創歷史新高。但同時,融360數據顯示,7月試行二套房貸九折或九五折利率優惠的銀行,8月已全部取消,目前基準利率上浮10%為二套房貸主流。但隨著央行相關政策的頒布,不僅首套房利率繼續穩中趨降,二套房貸利率也將下降,有利于改善型需求穩定釋放。
經濟下行疊加“結構調整”的陣痛期,房貸業務優質性凸顯,隨著資金面明顯改善,預計9月之后,商業銀行對于個人住房業務放貸的積極性將上升。此外,在政策寬松、房企到位資金連續5個月回升的前提下,房企必然會打營銷戰,沖刺年度目標。
受銷售端持續回升的傳導,樓市先行指標——新開工和土地購置筑底跡象顯現。1~8月,房地產開發企業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16.8%,土地購置面積下降32.1%。在全國繼續“去庫存”的同時,包括京滬深在內的部分重點城市開始了“補庫存”進程。
從銷售—新開工—拿地—房地產開發投資的傳導鏈條上,房地產開發投資在最末端。因此,盡管1~8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僅增長3.5%,連續20個月下滑,但這種增速下滑是對去年以來樓市回調的滯后反映。
國家統計局對本次公布的房地產宏觀數據進行了解讀,強調了開發投資增速回落的原因,一方面意在防止市場過度理解樓市下滑,穩定市場預期,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房地產開發投資的重要性。
今年以來,由于經濟和樓市疊加下滑、財稅改革推進及收緊地方平臺融資,被寄予厚望的基建投資發力并不明顯。再加上基建投資的體量小于房地產開發投資,無法對沖后者增速下滑,這也是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下滑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剩下的4個月,國家力捧樓市的基調不會改變。盡管樓市回暖趨勢已經形成,但供求錯配的問題仍舊存在,需求集中在重點城市,供應和庫存集中在非重點城市。
近期,不管是退出“限外令”,還是公積金二套房貸首付下調,均強調重點城市可自主決定是否執行,這意味著政策寬松偏向于非重點的三、四線城市,目的就是為了進一步去庫存,改善市場預期。
基于此,未來樓市政策將相機抉擇。一方面,管理層希望樓市在歷史高位上多停留一段時間,不要沖擊到“穩增長”。為此,新一輪樓市激勵政策窗口開啟,差別化地降低首套房貸的首付成數成為可能。
另一方面,考慮到樓市繼續加杠桿或給金融系統帶來風險集中等問題,基建投資真正發力以減弱對房地產的依賴也是政策考慮之一。但不論如何,先行指標筑底后,樓市中短期內回升的趨勢不會改變。
(作者為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研究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