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9-01 17:51:16
樂視、小米、暴風、PPTV等互聯網企業紛紛跨界進入智能電視行業,以其低價策略大力搶奪市場份額,大幅壓縮行業毛利空間,對彩電行業形成了巨大沖擊。
每經編輯|每經實習記者 吳瞬
每經實習記者 吳瞬
8月29日,深康佳A(000016,SZ,以下簡稱康佳)發布的2015半年報顯示,其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9.4億元,同比上升6.61%,但凈利潤的虧損高達2.9億元,同比大幅下滑768%。康佳在公告中表示,由于公司主營產品市場價格競爭激烈,報告期內本公司主營業務的盈利能力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下降。
同時,康佳對于凈利潤大幅下滑解釋稱,2014年半年度公司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為2.59億元,主要為公司轉讓深圳市康佳視訊系統工程有限公司產生的投資收益;而2015年半年度報告不含類似的大額非經常性收益,以上因素導致2015年半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大幅下降。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康佳上半年凈利潤仍下滑93.14%。康佳董事會秘書吳勇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彩電行業整體市場規模下降和行業毛利率下滑,導致康佳彩電業務出現一定程度的虧損,也在相當程度上造成本公司整體經營虧損。
行業毛利大幅下降
2014年對彩電行業而言并太如意,雖然這一年智能電視的發展為彩電業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但彩電銷售規模和銷售額均出現一定幅度下滑,這意味著國內市場已飽和。奧維咨詢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彩電零售量為4461萬臺,同比下降6.6%,全年9個月份同比下降,零售額1462億元,同比下降14.5%。
在吳勇軍看來,彩電行業整體市場規模下降和行業毛利率下滑,導致康佳彩電業務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虧損。他認為在行業市場規模的不斷下降的同時,樂視、小米、暴風、PPTV等互聯網企業紛紛跨界進入智能電視行業,以其低價策略大力搶奪市場份額,大幅壓縮行業毛利空間,也對彩電行業形成了巨大沖擊。
吳勇軍還表示,公司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方法改善下半年的經營狀況。他認為,目前康佳的主要方向仍是積極擁抱互聯網,全面推動業務戰略轉型,改變單純依賴硬件的盈利模式。“積極布局3軟(互聯網、投資、科技園)、3硬(智能家居、移動互聯、智能終端)的業務模式,打造自主經營體,降成本、控費用,守住價格和毛利率,提高經營收益,開創綜合盈利模式。”
對此,中國家電商業協會營銷委員會執行會長洪仕斌認為,康佳在這一波“互聯網+”的大變革時代中,能否找到屬于它自己東山再起的機會,主要看新的管理層能否把康佳改造成一個迎合時代、真正互聯網化的公司。
加速轉型布局OLED
今年6月,康佳的大股東華僑城集團與中小股東對董事會席位進行了激烈爭奪,中小股東試圖通過“奪權”促使康佳加速“互聯網+”轉型。此前吳勇軍亦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華僑城集團和中小股東已經達成共識,在目前康佳董事會結構下,共同支持康佳做強做大。有利于康佳發展的事情,華僑城集團都會支持。新董事會致力于建立一個良好的激勵機制、市場化的經營管理體制,公司新的經營團隊則致力于提升公司業績,向智能電視、智能家電及互聯網+轉型。”
事實上,康佳的新團隊在8月中旬的一次發布會上就已公開表達了對公司轉型的迫切要求。康佳新任總裁劉丹在會上首次公布了涵蓋彩電、手機、冰箱、洗衣機等家電在內的智能家居戰略。
“加上之前與騰訊、優酷和阿里云合作推出的騰訊超級電視、優酷電視及阿里云電視三大系列產品,公司著力打造的智能家居生態圈平臺和圍繞終端產品性能優化的增值模式已初具雛形。在未來,公司將全面向智能電視、智能家電及互聯網+發起轉型,實現“易戰略”到“易戰略2.0”的快速升級。”吳勇軍說。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內彩電企業就未來顯示技術路線的選擇已出現分歧,多數業內人士均認為OLED是未來顯示技術的方向。康佳與創維一起已開始在OLED電視展開布局,有望在這一領域獲得先發優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