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7-28 17:59:32
*ST滬科公司主要銀行賬戶余額不足3000,但公司總經理一年稅前的薪酬達30萬元。7月28日,*ST滬科相關工作人員在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詢問時表示,公司高管的薪酬符合上海地區水平。此外,由于上市公司本身為控股型企業,基本不從事生產經營工作,因此現金流主要集中于數家子公司。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孫嘉夏
每經記者 孫嘉夏
主要銀行賬戶現金余額不足3000元、連續兩年虧損、凈資產為負值,但僅總經理一年支取的薪酬就達到30萬元(稅前)——由法院查封賬戶而引發的投資者對*ST滬科(600608,SH)的吐槽“紛至沓來”。
7月28日,*ST滬科相關工作人員在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詢問時表示,公司高管的薪酬符合上海地區水平。此外,由于上市公司本身為控股型企業,基本不從事生產經營工作,因此現金流主要集中于數家子公司,同時,公司所涉擔保訴訟案件中,其他共同擔保單位提供的物保理應足以償付借款,綜上,法院對賬戶的凍結暫時不會對公司造成實質性影響。
上市公司此前公告稱,由于為當時控股子公司南京寬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京寬頻)向浦發銀行南京分行借款950萬元提供連帶責任擔保,而遭致法院查封主要銀行賬戶。
公司:高管薪酬符合地區水平
*ST滬科2014年年報顯示,除包括公司董事長在內的部分高管系從股東單位領取薪水之外,公司董事、總經理蔣煒一年領取的薪酬合計30萬元(稅前)、副董事長黎興宏薪水26.34萬元(稅前)、副總經理朱速建薪水26.60萬元(稅前)。
在不少投資者看來,*ST滬科所保有的現金數,甚至都不足以支付高管們一個月的薪水。
7月28日,公司工作人員在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詢問時表示,高管薪酬數字符合地區水平,“在上海區域并不特別高。”該工作人員認為。
此外,對于公司現金稀少、現金流困窘的說法,該工作人員表示,由于上市公司是控股型企業,不從事生產經營工作,因此現金流主要集中于下屬子公司,如上海異型鋼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異鋼)、上海永鑫波紋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永鑫)、上海益選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益選)等。
*ST滬科在7月25日發布的公告中也介紹,公司目前主要業務為異型鋼管、波紋管等金屬制品的生產制造及大宗商品貿易,相關業務主要通過子公司上海異鋼及其子公司、上海益選開展。
但即使合并子公司,*ST滬科的現金流量仍不如人意。
公司發布的今年一季報顯示,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985.21萬元,同比減少了155.34%。合并資產負債表顯示,公司貨幣資金期末余額為1640.77萬元,而這一數字年初則為2695.56萬元。另一方面,公司短期借款達到了3500萬元,流動負債合計達1.99億元,但流動資產合計卻僅有1.44億元。
旗下兩大經營主體去年虧損
這或許與*ST滬科的經營狀況有關。
公司在2014年年報中提及,在宏觀經濟內生增長動力不足及全國鋼鐵行業持續低迷的大背景下,目前上市公司所處的鋼管制造行業面臨的市場形勢也愈發嚴峻,主要下游鍋爐、電站、機械制造等行業市場需求明顯下降,產能過剩矛盾逐步凸顯,價格競爭趨于白熱化。在日趨嚴格的國家能源和環保政策以及高企的人工成本影響下,公司上下游產業鏈生產日趨惡化,原材料價格下跌所帶來的成本優勢無法有效轉化成產品競爭優勢,鋼管產品銷售價格及盈利水平均呈明顯下滑趨勢。
年報數字顯示,*ST滬科的主要經營實體之一上海異鋼2014年實現營業收入1.14億元,凈利潤為-581.04萬元。
不過,這已是*ST滬科業務所涉的兩大主要行業中,毛利率相對較高的一項了,其“鋼管制造業”的毛利率為10.93%,公司另一子公司上海益選所處的“商品流通業”毛利率甚至低至0.001%。
上海益選是*ST滬科于2014年中新設立的合資公司,公司注冊資本1000萬元。其中*ST滬科出資550萬元,上海泰恒凱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出資450萬元。*ST滬科介紹,上海益選主要開展國際貿易業務,將利用上海自貿區的區位及政策優勢開展國際貿易業務,為公司開拓新的利潤增長點,有助于公司全面開拓國際貿易業務。
但至少從目前來看,這筆新投資也并未帶來收益。*ST滬科2014年年報介紹,上海益選當年實現營業收入1.07億元,凈利潤為-130.25萬元。
凍結賬戶或影響有限
*ST滬科工作人員介紹,公司所涉南京寬頻擔保訴訟一案,由南京蘇廈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其位于南京市集慶路198號主樓1~6層和24層房產抵押擔保,同時由*ST滬科和南京斯威特集團有限公司提供連帶責任擔保。
“該套房產的總價值是8200余萬元,在去除順位在先的抵押權人所得后,剩余價值約3500萬元,應該足以支付南京寬頻所借的950萬元本金加利息部分了。”上述工作人員介紹。
同時,根據*ST滬科所聘律師給出的反饋意見,也理應先執行物保,只有在物保不足以償還借款的情況下,才需由*ST滬科執行連帶責任擔保。“現在律師也已經向法院提出了申訴,要求先執行物保。當然最終還要看法院執行的結果,比如司法拍賣該處房產后,如果金額足夠,這一事項就不會涉及到上市公司。”該工作人員介紹。
而對*ST滬科“有利”的一點則是,由于法院僅能查封擔保方即上市公司的賬戶,因此該訴訟案件并不會涉及上市公司的經營實體。“我們的現金流、資金主要集中于三家子公司,上市公司只是持有這幾家公司的股權,因此銀行賬戶的凍結暫時不會對上市公司造成實質性的影響。”上述工作人員表示。
寄望重大資產重組?
經營暫未見好轉,*ST滬科似乎一度將希望寄托在出售資產扭虧。
2014年5月24日,*ST滬科公告掛牌轉讓所持有的蘇州國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州國芯)41.05%股權。公司稱出售該項股權有利于盤活存量資產,加快公司產業結構調整,并獲得一定的投資收益,優化現金流,有利于公司未來運營和戰略發展。最終*ST滬科以1940萬元的價格轉讓了該筆股權。
*ST滬科試圖轉讓的另一項資產,是由全資子公司上海異鋼所持有的上海永鑫70%股權,公司設定的轉讓價格為不低于資產評估價格2697.64萬元。與上述出售蘇州國芯股權不同的是,轉讓上海永鑫股權的努力以失敗告終。
原本的如意算盤或許是,如果以2697.64萬元的價格轉讓上海永鑫股權的計劃得以實現,且以2014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56.50萬元計算,*ST滬科將在2014年扭虧為盈。不過,上海永鑫在2014年僅實現營業收入7608.52萬元,凈利潤虧損775.11萬元。
也有投資者認為,以*ST滬科7月28日收盤價9.22元計算,公司當前市值約30.33億元,且在連串資產出售后,有成為“凈殼”的趨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早前,曾有券商評價*ST滬科連串資產轉讓行為時說,“公司原主要資產中,僅有上海異鋼尚未做出售計劃”,同時,“現有盈利能力較差的資產逐漸剝離,未來仍存在繼續注入優質資產的可能,從而有助于公司實質性轉型”,因此仍可“繼續期待資產注入重組”。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11月,*ST滬科還掛牌轉讓了江蘇意源科技有限公司76.97%股權,后者也屬于*ST滬科曾籌劃的重大資產重組中擬出售資產的一部分。
這也意味著,在中國證監會未核準*ST滬科的重大資產方案后,盡管公司董事會和控股股東一度決定繼續推進公司重大資產重組項目,但隨著江蘇意源的轉讓,該方案本身也面臨著重新調整的需要。上市公司在2014年年報中也表示,截至報告期末,“該事項仍處于前期的政策及可行性研究階段,暫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