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7-22 21:58:33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中國能源環境科技協會獲悉,“十三五”規劃將執行《中國制造2025》并把再制造業納入到發展規劃中。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記者 李彪
中國已布局制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正在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
2015年5月,《中國制造2025》正式出臺,成為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中國能源環境科技協會獲悉,“十三五”規劃將執行《中國制造2025》并把再制造業納入到發展規劃中。
據了解,2015年9月8日~9日,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能源環境科技協會將聯合在北京舉辦“2015再制造產業大會”。大會將重點探討再制造技術創新能力,再制造產業發展的支撐體系建設等問題。
再制造業是對廢舊產品高技術修復、改造的產業化。在工業再制造領域,今年以來,推進步伐明顯加快。
今年6月,國家工信部下發《關于再制造產品認定申請受理結果的通報》,北京南車時代機車車輛機械有限公司等19家單位再制造產品通過認定。
同時,今年4月發改委制定了《2015年循環經濟推進計劃》,發改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質檢總局牽頭實施“以舊換再”試點。開展2015年再制造產品“以舊換再”試點,適時擴大試點范圍。啟用“以舊換再”管理信息系統,對購買再制造產品并交回舊件的消費者進行補貼。
《中國制造2025》中重點強調需要加快制造業綠色改造升級、推進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積極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工業互聯網和綠色制造將作為最大的風口,擁有巨大的投資機會。
在新的政策背景下,再制造產業由市場為主導,是一個循環利用、低碳減排的新興產業。
推進工業再制造的背后,是巨大的經濟利益和環保效應。成都市再生資源協會秘書長謝香蘭曾指出,再制造產品可降低成本50%,節能60%,節材70%,減少污染物排放80%以上,而先進工程技術在再制造中的應用,可將舊件再制造率提高到90%。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