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06-16 01:01:46
新加坡交易所在幾年前就已經成為了中國香港聯交所之外首個設立中國企業直接上市渠道的海外交易所。這意味著,中國企業既可以“紅籌”模式在新加坡上市,也可經由證監會審批等程序而直接在新加坡上市。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左越
每經記者 左越
新加坡從港口城市到金融中心的發展歷程,可稱為世界金融發展的難得藍本。截至目前,有4000只基金在新加坡注冊,其已坐擁24萬億美元的管理基金,體量居亞洲之首。
中國、新加坡兩國之間的資本市場合作交流同樣熱火,近年來多家中國企業在新加坡交易所直接上市,中國企業的債券在新加坡成功發行……
6月13日,在“創新與資本高峰論壇暨2015成都經濟證券化提升行動計劃”會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中新兩國的資本合作、新加坡證券發展的經驗借鑒等問題,專訪了新加坡交易所執行副總裁黃良穎。
中企可在新交所直接上市
除了滬深交易所,中國企業上市地點已經有了越來越多的選擇,美國納斯達克、中國香港聯交所、新加坡交易所等都有不少它們的身影。近年來,選擇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國企業已經超過百家,這其中不乏中國石化等知名企業。
在黃良穎看來,企業海外上市的動機通常是尋找新的商機,新的市場,新的科技,新的平臺。“但是外面的平臺很多,不是每個都適合你,最好的最適合你的,第一是公司的估值會得到公平的比較,第二是有維持性,這才可以持續融資。”
事實上,新加坡交易所在幾年前就已經成為了中國香港聯交所之外首個設立中國企業直接上市渠道的海外交易所。這意味著,中國企業既可以“紅籌”模式在新加坡上市,也可經由證監會審批等程序而直接在新加坡上市。
黃良穎表示,與美國相比,同為中國企業上市選擇的新加坡有自己的優勢。“因為企業要到美國上市要花費時間很長,前期搭建VIE架構等工作會花費兩三年,甚至這兩三年有變化的話最后也沒法上。但是在新加坡,中國企業就可以直接上市,時間縮短很多。
融資平臺里的投資者對企業的認識也很重要,距離越遠認知越少。黃良穎說,“在新加坡我們還可以給你一個市場,東盟甚至是印度都是我們的市場。”
在資本市場里,中新兩國的合作遠不止股市一處。在新加坡的債券、大宗商品等多個證券細分領域里,都可尋得中國企業和中國投資者的身影。黃良穎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企業發債根本不需要在新加坡上市,比如,寶鋼是中國的國有企業,沒有在新加坡上市,但是它在新加坡發行公司債券,而且發的是人民幣債券。還有衍生產品、大宗商品,同樣可以在新加坡的平臺上。我們也會和中國的滬深交易所、期貨交易所合作。”
年內推出眾籌平臺
從股票、債券到衍生產品,新加坡交易所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路程。改革與創新,永遠是資本市場的一大活力源泉。
黃良穎向記者提到,今年內,新加坡交易所將會推出債券交易平臺和眾籌平臺。“現在的債券只有上市,沒有交易,這使得債券市場沒有透明性。而在融資的價值鏈里,眾籌是很重要的,并且要通過我們的眾籌平臺,方便這些企業未來的上市。所以我們考慮的是整個價值鏈,既有風控需求,又有投資者。”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企業和投資者也將可以完全參與到債券交易平臺和眾籌平臺當中。
在A股市場IPO提速、注冊制將落地的關鍵時點,新加坡交易所的一系列發行和退市規則,也許對中國當下的改革有借鑒意義。
新加坡交易所在股票交易方面有2個板塊,即主板和凱利版。其中,凱利版瞄準高成長的中小企業,施行保薦制度,更強調披露性。“交易所做審查主要關注招股書的健全性以及表述是否清楚明白,以及內控是否健全。以后如果有問題,我們可以找公司、找投行。但如果你披露的很清楚,我們是不會干擾公司的。”
在上市公司強制退市方面,黃良穎也提到,“如果是強制退市的話,主要就是上市公司犯規。還有一個就是上市以后,公司的市值或者是股價低于了交易所的規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