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萬億新能源特區虛實:企業排隊進入張北

      2014-10-28 00:53:21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王辛夷 發自張北    

      每經記者 王辛夷 發自張北

      近年來,風電并網消納難而帶來的棄風限電問題日趨嚴重。由此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讓產業鏈上的各方都備受煎熬。現在,又有消息稱,由原中科院院長路甬祥院士牽頭的國家級調研組近日完成一項報告,提議國家在河北張家口市張北縣一帶建立新能源“特區”。計劃未來10到15年內,建成京津冀地區最大的風電、光伏及光熱項目集群。預計總投資達萬億元以上。這個萬億大“蛋糕”是虛是實?能給京津冀霧霾治理帶來多大的助力?張北在發展新能源的時候又有哪些經驗可以借鑒?帶著這些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前往張北調查。

      由北京出發向西三百多公里,河北省張北縣的氣溫要更低一些。這里是距離北京最近的草原,是京津兩地的 “后花園”,也是京畿地區繼北戴河、承德之后的第三大避暑勝地。

      驅車進入張北,一穿過野狐嶺隧道,就能看到“草原天路”的指示牌。夏天來到這里,可以看到碧綠的草原和無邊的花海。而此刻初冬時節,強勁的北風吹得人瑟瑟,蒼茫而枯黃的原野上,最為醒目的是連綿成片的巨大風車——高達70米的風力發電機,一共1400余架。它們不僅僅是張北的特色旅游資源,也是一道代表產業革命的新“風光”(風能和光伏儲能項目的合稱),更承載著京津冀地區對藍天的渴望。

      “風光”旅游成名片/

      壩,在蒙語中是山嶺的意思,也指隆起的地帶。河北省張家口市下轄七區十三縣,分為壩上和壩下。南部壩下,平均海拔僅六七百米,而從張家口市區到張北縣城50公里的路程,海拔就上升了1000米。

      特殊的地形造就了張北獨特的氣候條件。要問張北的風有多大,當地人會告訴你“這里一年刮兩次風,一次刮半年”。熱情的當地人民還會提醒你,到了張北一定要戴口罩,不然臉很容易被吹裂。除了風大,張北的另一個特點是日照強烈。由于海拔較高,陽光中紫外線強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張北縣的幾天里很少見到“白人”。

      寒冷、多風、缺水,極不適合小麥、水稻等高產農作物生長。千百年來,當地農民守著這片土地,靠種燕麥、養牲口度日。

      直到2000年前后,來自北京、天津的背包客們發現了張北,這個緊鄰京津,風光秀美的地方。經過十多年發展,張北旅游產業不斷創造新的記錄。根據當地政府統計的數據,僅今年前9個月,張北就接待了346.3萬游客,實現旅游收入20.09億元。

      而“風光旅游”作為張北的名片,也是功不可沒。“(風電旅游)發展得很紅火,旺季的時候風電主題公園里停滿了旅游大巴。”張北縣新能源辦公室副主任王學斌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他所說的風電主題公園由中節能集團投資1億元,于2009年建成。站在公園中心的風電觀光塔上,成排的風車盡收眼底,這里已經成了張北旅游的一張新名片。

      全產業鏈快速發展/

      佇立在原野之上的巨大風車勻速轉動,帶動的不只是旅游業,更有張北縣新能源產業的迅速發展。

      1996年,張家口長城風電有限公司在壩頭野狐嶺“試水”,豎起了第一架風力發電機——張北縣新能源產業發展就此開始。“張北縣的風電產業是和全國同步的,可以說張北發展到什么地步,中國就發展到什么地步。”王學斌自豪地說。

      200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將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列為能源發展的優先領域,通過制定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總量目標和采取相應措施,推動可再生能源市場的建立和發展。

      此后,國家又陸續出臺了《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和費用分攤管理試行辦法》和《可再生能源發電有關管理規定》。借此東風,張北縣的新能源產業進入了高速發展期。短短幾年時間里,張北縣風電裝機容量發展到200萬千瓦,并網規模約185萬千瓦,兩項指標位居全國第二,僅次于甘肅瓜州縣。同期,當地還完成光伏并網4萬千瓦,位居全國首位。

      不僅是裝機容量全國領先,張北縣還先后引進了運達風機總裝、河北安塔塔筒等一大批新能源制造企業。2009年,世界級新能源項目——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落戶張北,這其中包括了10萬千瓦的太陽能和50萬千瓦的風能項目。

      “這個示范項目意味著風電光伏應用的先進水平,對我們來說,不僅是稅收的效益,更重要的是引領效應。”當年的張北縣新能源辦公室主任于萬明曾表示。

      據記者了解,按照“產業化布局,立體式開發、示范性引領、全方位推進”的思路,張北縣將風電產業分為5個環節,第一是風力開發,第二是風機設備制造,第三是風機運輸安裝,第四是風電場運營維護,第五是風電旅游。

      事實上,張北地區目前新能源發展的產業布局已現雛形。進入張北的企業包括華能集團、大唐集團、華電集團、國電集團、國華能源、中廣核集團等30多家大企業,建成風電場77個。太陽能光伏方面引進了8家光伏開發企業。據了解,張北縣今年新簽約大型新能源項目5個,其中包括風機制造及50萬千瓦風電項目,光伏發電項目265萬千瓦。

      “目前張北已經基本實現了新能源產業的全產業鏈發展。”王學斌說。

      貧困的產業強縣/

      就在本月初,恒大集團宣布將投資900億元在河北張家口建設全國最大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我們根本不用招商,想要進入張北的新能源企業都排著隊。”王學斌說。

      在張北,資本對新能源的追逐總是和政府政策形影不離。2014年,河北省出臺政策規定,對采用省內生產光伏組件建設的光伏電站項目,優先并網,全額收購。裝機容量在1MW及以上,未享受中央財政資金補貼,且在省級電網并網銷售的光伏電站,2014年底前建成投產的,上網電價1.3元/kWh,2015年建成投產的為1.2元/kWh,上述上網電價自項目投產之日起暫執行三年。

      消息一出,眾多企業爭先恐后地要擠入張北。當地工作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在過去的一個月里,張北幾乎每一周都要簽兩三家光伏企業。

      十天前,據《中國證券報》報道,由原中科院院長路甬祥院士牽頭的國家級調研組向高層提交了一份報告,提議國家在張北建立“新能源特區”。報告提出,計劃未來10到15年內,在張北建成京津冀地區最大的風電、光伏及光熱項目集群。張北地區新建新能源項目并網裝機規模分別為:太陽能光伏發電500萬千瓦,風力發電1500萬千瓦,太陽能光熱發電500萬千瓦。

      不過,對于打造新能源“特區”的說法,當地政府并不十分感冒。王學斌介紹,目前張北可利用風場已被各風電企業全部利用,計劃到2020年建成風電裝機容量為500萬千瓦,即使算上康保、沽源、尚義,壩上四縣的風電資源,最多也只能是勉強達到報道中所預計的裝機量。

      另一個讓當地政府興趣不大的原因在于,新能源產業發展雖快,給地方帶來的好處卻著實有限。理論上來說,一萬千瓦裝機量每年應繳稅100萬元左右,200萬裝機量可以為張北帶來每年兩億元的財政收入。但事情并非如此。2009年,我國實施了新的增值稅轉型政策和企業所得稅法,張北縣大多數風電企業應繳稅款被大幅抵扣。

      不僅如此,風電產業和勞動密集更是風馬牛不相及。一個風場常常僅需幾名員工負責日常管理。而且,風電企業對人才的要求較高,專業對口、大專以上學歷的員工在張北當地并不多見。

      也正因為此,盡管作為新能源基地早已名聲在外,張北仍是一個年稅收8億元,人均年收入不過5000元的國家級貧困縣。

      《《《

      訪談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長周大地接受每經專訪:承受霧霾之重 新能源需靠政策托底

      每經記者 王辛夷 發自北京

      中國新能源產業在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實施后進入了發展快速道。短短幾年時間里,我國的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占到全球三分之一以上,成為當之無愧的領頭羊。

      在霾深霧重的日子里,風電被賦予了特別的期待,但是囿于輸送“公路”并不通暢,原本可以助力藍天的風電,依舊免不了“窩電”的窘境。其實不只是風電,在過去幾年里,不少新能源制造業受政策刺激作用影響出現了迅猛的增長,又因為失去政策的青睞而陷入低谷。

      風能、光伏能否彌補“減煤壓煤”后的能源消費缺口?新能源產業如何走出產能過剩仍急速增長的怪圈?針對這些問題,《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專訪了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長周大地。

      NBD:建設新能源特區真的能緩解霧霾嗎?

      周大地:我們治理霧霾,中心的問題就是控制煤炭或者直接燃燒類化石能源的使用量,甚至出現明顯的下降。而我們的能源消費量卻還是需要有所增長,這樣一增一減就必須有替代的新能源。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對治理霧霾肯定會起到積極作用,但我想現在的霧霾問題不是靠一個基地就能完全解決的。

      NBD:我國風電裝機量很大,但棄風限電卻非常普遍,這個問題怎么解決?

      周大地:棄風的主要原因還是價格問題。要想治理霧霾,就要增大能源使用成本。煤炭便宜,但對環境污染大,造成的霧霾治理起來很困難。這是一個政策問題,電力調度方面是不是以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為中心,其他圍繞著可再生能源發電進行調整。如果我們還是像現在這樣采用利益均攤的方式,大家都有配額,好壞都要上,情況肯定難以好轉。不過我相信,隨著霧霾治理壓力越來越大,電力調度政策會做出調整。

      NBD:我國對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支持政策有很多,這些政策真的落到實處了嗎?

      周大地:應該說目前政策不配套的部分還是很多,這個不能慢慢調整,而是要盡快調整。新能源的發展需要社會多方面取得共識,變成明確的政策。比如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法治,那我們的能源法就要根據能源發展戰略和現在治理霧霾的要求進行必要的修改。這不是一個企業的問題,這是一個大政策,要實現可再生能源為中心來調度,產生的各種成本怎么分攤,還需要做很多工作,解決現實的經濟問題。

      NBD:政策應該調整的方向在哪?

      周大地:目前我們的政策之間協調性還是有問題,既有鼓勵新能源發展的政策,又有一些政策卡住了發展的路徑,政策之間不是往一個地方使勁。在我國,過去電不夠用,現在一些地方出現了電力富裕甚至過剩,那再發展新能源,就必然面臨著要關掉其他產能的問題,這就需要政策的支持。新能源利用率比較高的國家,比如德國,對于發展可再生能源有統一的目標和認識,即使一部分人的利益受到損失,全社會對于發展新能源的認識都是統一的,總體來說就不會有大的問題。

      NBD:所以風電上不了網不是因為電網安全或者電網建設問題?

      周大地:我認為核心問題不是。德國的可再生能源占到能源結構的百分之六七十,電網安全也是有保證的,所以核心還是調度問題。

      NBD:這兩年關于降低風電上網電價的議論很激烈,您怎么看?

      周大地:如果能保證風電上網,其實價格低一些風電企業也可以承受,關鍵還是上不了網的問題。

      NBD:風電電價高,這也是個現實問題。

      周大地: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電價肯定是要高一些,但是可以同時做好節能。在我國,除了少數高耗電產業,比如電解鋁之外,電力成本在大多數企業成本中并不高,提高電價對于企業的運行不會有太大影響。而在居民電價這塊,漲價可能只會對少部分入造成影響。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2017亚洲男人天堂一|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无码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动图| 亚洲一区二区观看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无线三区 | 亚洲午夜福利AV一区二区无码|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综合|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麻豆|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亚洲av成人片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日本波多野结衣| 亚洲AV女人18毛片水真多| 日韩欧美亚洲中文乱码|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 亚洲高清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尤物yw在线影院|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秋霞| 亚洲人成网亚洲欧洲无码久久| 久久亚洲精品视频|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老人 |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久久精品 |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电影| 亚洲第一区精品日韩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综合亚洲伊人午夜网|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专区| 亚洲AV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小说 |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琪琪| 亚洲伊人成无码综合网 | 亚洲av无码片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痴汉|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观看在线| 亚洲av中文无码| 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亚洲JIZZJIZZ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