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1 00:25:39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黃琳涵 發(fā)自上海
每經記者 黃琳涵 發(fā)自上海
與地方政府攜手,先后在大連、廣州、武漢等地示范運營了近兩年后,東風日產旗下電動車產品啟辰晨風正式進軍私人消費市場。9月10日,啟辰晨風在上海正式上市,三款車售價區(qū)間為26.78萬~28.18萬元。
據東風日產市場銷售總部專職副總部長葉磊介紹,與啟辰晨風同一平臺上的電動車聆風(Leaf)在全球銷量排名領先,因此,與聆風“技術相通”的晨風也能在技術和品牌上“沾光”。
至于消費者關心的價格,得益于地方政府和國家的雙重補貼,按晨風最低價車型計算,補貼后價格最低將在18萬元以下,這一價格水平相較于比亞迪E6等同級別的電動車產品具有一定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市場,消費者除了價格和充電設施等方面因素外,電動車的殘值問題也是消費者顧慮的問題。傳統(tǒng)燃油車使用5~10年后還能通過二手車市場進行二次流通,而有關電動車殘值目前尚未形成評估體系。為此,東風日產針對晨風將推出電動車回購方案,以打消消費者購車顧慮。
欲建電動車二手殘值標準/
隨著首批免征購置稅的新能源車型目錄正式出爐,啟辰晨風進軍新能源私人消費市場再添利好因素。
據估算,綜合國家和地方政府對于純電動車的雙重補貼,加上省去購置稅,消費者購買晨風電動車最低配置車型的花費最低在18萬元以下。相較而言,另一同級產品比亞迪E6補貼后最低價格在20萬元左右。
不過,在進入市場時,東風日產并未選擇全線鋪開,初期只是先行進入北京、上海、天津、杭州等9個新能源汽車推廣環(huán)境較為成熟的城市,其中已經實施“限購”“限牌”的城市尤為重要。
東風日產的相關人士表示,并非所有消費者都愿意為了節(jié)能環(huán)保放棄售價更為低廉的傳統(tǒng)燃油車,因此,借助政策紅利是電動車降低消費門檻的最好方式。
在技術安全方面,東風日產介紹稱,此前已投入500輛晨風電動車路試了300萬公里,故障率為零;與晨風同一平臺的電動車產品日產聆風自2010年上市至今,已在全球累計銷售達12萬輛,是全球銷量排名第一的電動車,遠遠超過了目前風靡美國的特斯拉。
值得注意的是,在售后方面,啟辰除了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充電樁安裝服務,還將在5年/10萬整車公里質保服務基礎上,特別推出“保值回購”政策,以解除消費者對電動車殘值的擔憂。
葉磊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消費者在正常使用啟辰晨風五年后,如果要轉讓車輛,東風日產將以不低于5.5萬元的價格回購車輛?!睎|風日產表示,這一定價主要是因為晨風在五年時間內的電池衰減率將不高于20%。這意味著東風日產將率先在國內建立二手電動車的企業(yè)評估標準。
目前,整個新能源車行業(yè)還處于起步階段,上半年新能源汽車整體銷量規(guī)模僅在2萬輛左右,二手電動車產品流通體系并未形成,更難言行業(yè)評估標準。據了解,目前僅有特斯拉、寶馬等少數車企提供電動車回購。
計劃到2018年銷量達5萬輛/
葉磊此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我們以前做過的調查結果來看,中國消費者是不太愿意為環(huán)保買單的,而現在發(fā)現,目前的消費者已開始發(fā)生變化?!?/p>
不過,由于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尚處于發(fā)展初期,尤其是私人消費市場正經歷破冰階段,因此快速上量并不現實。
東風日產更加清楚啟辰晨風目前面臨的市場局限。一方面,晨風的價格決定了其難與10萬~15萬元的同級傳統(tǒng)燃油車產品直接搶奪市場;另一方面,由于目前電動車的產業(yè)配套并不完善,同時大多電動車的電池續(xù)航里程都集中在150公里左右,因此,這類產品并不適用于有著較高里程需求的消費者。
“對于消費者而言,短期內電動車并非傳統(tǒng)燃油車的替代品,更可能是傳統(tǒng)車的一個補充?!比~磊表示,該車的主要用戶人群需要有一定環(huán)保意識,且日常出行環(huán)境與晨風續(xù)航里程匹配;而在一些“限牌”城市,目標消費人群多已擁有一輛傳統(tǒng)燃油車,電動車只是滿足增購需求。
東風日產為啟辰晨風規(guī)劃了一條循序漸進的路線。葉磊認為,由于電動車尚未形成產業(yè)化規(guī)模,在開發(fā)、生產過程中存在不菲的成本,因此,初期只能選擇性進入部分城市。隨著產業(yè)不斷成熟,進駐城市增加,電動車對于傳統(tǒng)汽車的功能也可能從“補充性”向“替代性”過渡。
參照聆風目前在全球市場的銷售表現,東風日產為啟辰晨風定下的目標是到2018年的銷量要達到5萬輛,并力爭成為電動車銷量第一的車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