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03 01:32:15
浐灞耕耘綠色生態的野心,不僅在于實現區域的復興,迎來生態價值兌換。據了解。借助絲綢之路經濟帶東風,浐灞以歐亞經濟論壇為依托,構建歐亞經濟論壇園區和西安領事館區,欲再次華麗轉型,打造西部區域金融中心。
生態文明,這一與經濟增長方式轉型密切相關的改革,儼然成為眼下最熱的詞。而十年前成立的西安浐灞生態區 (以下簡稱浐灞),率先治理“生態重災區”浐河和灞河,以“西安生態補償區”的發展定位,現在來看頗有“先見之明”。
因糟糕的生態環境,浐灞地區一直是西安發展的“短板”,成立伊始的浐灞,首要任務就是治理浐河和灞河,修復區域生態環境。而通過十年綠色生態的探索和實踐,浐灞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兩相宜的道路。
浐灞生態區管委會資料顯示,2011年7月,曾經是生態重災區的浐灞經國家環保部批準成為西北地區首個國家級生態區。浐灞的生態價值亦正在兌現,除了舉辦頗具影響力的世園會,歐亞經濟論壇在此永久落址。最新的消息,浐河綜合治理的亮點工程——浐灞桃花潭景區已免費開放,成為浐灞生態區踐行生態治理的又一力作。
事實上,浐灞耕耘綠色生態的野心,不僅在于實現區域的復興,迎來生態價值兌換。據了解。借助絲綢之路經濟帶東風,浐灞以歐亞經濟論壇為依托,構建歐亞經濟綜合園區核心區和西安領事館區,欲再次華麗轉型,打造西部區域金融中心。
十年生態耕耘/
位于西安的浐河和灞河,作為八水中最著名的二水,是水污染的典型代表。
浐灞生態區位于西安城東,因“長安八水”中著名的浐河、灞河交匯于此而得名。歷史上,浐灞風光旖旎、人文薈萃,素有“浐灞之間,三輔圣地”的美譽。
然而,在現代西安市的城市發展中,由于長期無序發展和人為破壞,浐、灞河因河水污染嚴重、徑流量劇減,兩條河水原本所具有的生態功能已基本喪失,成了城市發展的“生態短板”。
糟糕的生態環境,亦造成浐灞地區的邊緣化與西安市城市發展的水平漸行漸遠。2004年9月,西安浐灞生態區成立,首要任務就是治理浐河和灞河,率先開始對區域生態進行治理恢復。這一年,亦成為浐灞“綠色生態”探索和實踐的開始。
經過近10年的努力,浐灞生態區已脫胎換骨,目前浐灞生態區由過去的生態重災區變為西安重要的生態補償區,成為一座大水大綠、宜業宜居的生態新城。在2010年10月17日,國家環保部組織的國家生態區考核驗收中,浐灞區生態區順利通過,成為西北地區首個國家級生態區。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浐灞生態區新增水域濕地面積近1.5萬畝,新建河流親水岸線53.6公里,河岸植被修復長度68.3公里。生態區水域濕地面積共18030畝,河流水質由劣五類恢復到地表三類,負氧離子含量達到2000到6700單位,遠高于世界衛生組織清新空氣1000單位的標準。
成為生態補償區的浐灞,已經承辦了西安世園會,2012年西安世博園免費開放,2013年浐灞國家濕地公園開放。據最新了解,浐灞生態區踐行生態治理的又一典范——浐灞桃花潭景區,亦已面向廣大游客免費開放。
最新消息還在于,西安浐灞生態區西安世博園國家級水利風景區近期成功通過水利部專家組驗收。這是繼榮獲西北地區首個國家級生態區、首個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示范區之后,“后世園”效應在城市功能提升中的再次發酵。
“生態紅利”兌現/
十八大以來,中央政府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按照改革的邏輯,西安浐灞生態區早在十年前就在“生態綠色”上做文章,并已成績斐然。
2011年7月,西安浐灞生態區經國家環保部批準成為西北地區首個國家級生態區,2013年3月,經國家水利部批準,成為全國第六個、西北地區首個國家級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示范區。
通過治理生態環境,并以此為依托積聚綠色產業,走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相結合的 “綠色之路”,西安浐灞生態區的生態價值亦正逐步兌現為經濟價值。
2005年,首屆歐亞經濟論壇在西安舉行,西安擔當起了新絲綢之路的“尋源使”。此后,歐亞經濟論壇永久會址落戶浐灞生態區,每兩年舉辦一屆,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
兩年后,F1摩托艇世界錦標賽在西安浐灞生態區開賽,2013年,環中國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在浐灞啟動。人們傳統認知中干涸、古樸的西安,也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山水靈秀和生態成就。
最大的價值兌現,亦是讓浐灞生態區名聲大噪的是2011年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的舉行。“西安世園會是讓西安沿著鮮花大道邁向國際化的重要一步,也是西安重回國際化大都市的重要標志。世界開始認識,西安不僅是歷史古都,還是一座舒適、宜居、綠色環保的現代創新之城。”對于世園會的意義,當地學者如是表示。
世園會結束后,浐灞生態區還做足“后世園”文章,進一步完善西安世博園、浐灞濕地、雁鳴湖等生態園區建設。
借助城市生態“補償區”,浐灞亦成為高端服務業聚集區。“按照浐灞生態區規劃,浐灞生態區已經逐步形成以金融商貿、總部經濟、旅游會展、文化創意等高端服務業為主導,以新興產業為補充的現代產業體系,未來將建成集生態、產業、居住等功能為一體的生態新城。”浐灞生態區黨工委書記楊六齊表示。
以2014年西洽會為例,憑借清晰的產業定位,浐灞生態區受到眾多高端服務業投資者青睞,簽約華潤萬家西北總部、寶能金融城、綠地智慧金融城、陜西省人民醫院等14個產業民生類項目,總簽約金額達556億元。
按照浐灞的構想,坐擁西安金融商務區的浐灞生態區憑借其得天獨厚的優勢,旨在以打造“西安國際大都市的金融核心區,關中——天水經濟區金融服務支持基地,中國西部區域金融創新實驗區”為定位。
歐亞經濟綜合園區核心區/
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的提出,讓浐灞的發展更加充滿想象。
按照陜西省委書記趙正永的描述,要努力把陜西建設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新起點和橋頭堡。毫無疑問,這一宏大格局中,作為歐亞經濟論壇永久會址所在地的西安浐灞生態區,需要肩負多項重大使命。
第五屆歐亞經濟論壇上,“推進古絲綢之路沿線復興和新歐亞大陸橋互聯互通”成為論壇的主要目標,這一話題貫穿論壇始終。該屆論壇也旗幟鮮明地提出,要讓歐亞經濟論壇成為踐行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主要平臺和交流陣地。
據此,浐灞生態區提出,將以歐亞論壇為依托,籌建“浐灞·歐亞經濟綜合園區”,建設面向歐亞的標志性、實體性平臺,使浐灞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陜西段的新起點。
西安浐灞生態區管委會相關人士認為,浐灞生態區的核心功能,就是要辦好歐亞經濟論壇,建設歐亞經濟綜合園區,加快國際性會議會展中心建設。而借助絲路熱潮,構建歐亞合作專業園區,浐灞可謂占據天時地利人和。
據了解,目前,歐亞經濟論壇綜合園區管理辦公室已正式批復設立,2013年初就已啟動了綜合園區前期各項準備工作。
與此同時,西安浐灞生態區管委會披露,浐灞管委會編制的《歐亞經濟綜合園區戰略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處于上報待審階段。
上述《規劃》顯示,歐亞經濟綜合園區核心區即首發區規劃面積約為45平方公里,包括國際會展功能區、國際金融區、領事館區、國際商貿區、國際文化旅游交流區等功能區。
浐灞生態區管委會最新消息,目前歐亞經濟論壇綜合園區規劃建設工作不斷加速,并將先行設立歐亞經濟綜合園區核心區,率先開展歐亞經濟綜合園區試點工作。
為了發揮好論壇的品牌優勢,浐灞生態區計劃建成以歐亞經濟論壇永久會址為核心的凱賓斯基等7個星級酒店,形成歐亞大道星級酒店群。同時,建設歐亞國際展覽中心,培育3至5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會展,使歐亞經濟論壇永久會址成為歐亞各國會議會展和文化交流的首選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