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17 00:59:42
每經評論員 葉檀
1月份社會融資規模統計數據出爐,社會融資總量到達歷史峰值,金融洗牌趨勢更加明顯。企業與個人的總負債依然沉重,高債務杠桿在惡化,因為利率在上升。2014年1月份社會融資規模為2.58萬億元,分別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多1.33萬億元和399億元。
從2012年公布社會融資規模數據以來,社會融資總量大幅上升,2012年1月為9754億元,2013年1月為2.5446萬億元,2013年1月同比上升1.61倍,這是十分驚人的數據,而2014年1月同比僅上升1.4%,增速可算十分溫和,承兌匯票、企業債券兩大項受到嚴格抑制,尤其是承兌匯票是影子銀行的大宗產品。2014年1月社會融資規模的上升主要是人民幣貸款與委托貸款,但無法彌補影子銀行的漏洞,銀行傳統的利潤來源存貸差受到嚴峻挑戰。銀行存款下降,互聯網理財與銀行理財產品“功不可沒”。1月份人民幣存款余額103.44萬億元,同比增長11.3%,分別比去年末和去年同期低2.4個和4.7個百分點。當月人民幣存款減少9402億元,同比少增2.05萬億元。如果人民幣存款繼續下降,傳統的貸款方式將逐漸淡化其重要地位。
表面上,互聯網金融在分食銀行嘴里的肉,其實是鷸蚌相爭。互聯網金融理財的收益還是取決于央行與大型銀行,支付寶、理財通主要投資的是銀行拆借市場,一旦央行注水,同業拆借利率下行,互聯網金融產品的理財收益必然隨之下降,目前互聯網理財產品主要是瞄準實際利率上升周期,以互聯網籌集資金的便捷高效,大吃銀行一口肉,目前的產品設計能力沒有顯示出特別的優勢。
互聯網金融看似風生水起,實則看央行與銀行眼色行事,如果央行大規模放水,如果大中型銀行不堪現狀,如果互聯網理財產品如P2P一樣一個月崩幾家,恐怕其行不遠。
現在,投入大型互聯網公司理財產品的人還能夠放心,危機遠未到來。中國實際利率大幅上升,即使央行短期放水,市場對資金的饑渴依舊未能緩解。
中國最穩健、風險最低的市場的利率已經接近4%。1月份,銀行間市場同業拆借月加權平均利率為3.86%,比上月低0.30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高1.59個百分點;質押式債券回購月加權平均利率為3.98%,比上月低0.30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高1.73個百分點。實際市場上年息高達20%、15%的高息融資比比皆是。
未來利率下行的空間也不大,央行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只是一個因素,風險上升導致風險溢價疾速躥升才是關鍵。如劉煜輝先生所說,“只有當資金需求端受到有效壓制之后,利率中樞趨勢性下移才能發生。而需求端未來狀態的改變主要是看三件事是否允許發生:關廠(地方政府允許部分僵尸企業、過剩產能企業退出)、下馬(地方政府緩建或砍掉部分項目)和違約(信用系統的剛性兌付被突破)。否則無解。
經濟轉型期僵尸公司大而不倒,貸款風險界定以項目大小、政府背書為主,貸款風險紛紛呈現,最樂觀的數據是銀行“不良雙升”。利率上升以覆蓋風險,而利率上升已經超過正常經營企業的承受范圍,這就是火中取栗的龐氏騙局,如俄羅斯1998年債券崩盤之前,短期債券的收益率居然高達50%,跟中國的高利貸市場一樣,已接近瘋狂。
資金去向可疑,有些低效僵尸公司還在繼續受資金供血,以央行公布的去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看,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同比增長11.1%,同比少增4835億元。從期限看,中長期貸款比年初增加4.6萬億元,同比多增1.7萬億元,在新增人民幣貸款中占比達51.6%,比2012年高16.5%。這兩年一直是中長期貸款占主導,而中小民營企業很難獲得中長期貸款,資金流向明確。
打個比方,決策者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希望經濟轉型,資金流向新型高效企業,但下面有數根大水管分流,本來就減少的水量被扭曲到了大項目、大工程中,其他地方更饑渴。
這種金融模式是不正常的,如果低效企業不能退出,存貨不能出清,這一模式難以持久。俄羅斯高收益市場只維持了10個月,崩盤了。重新洗牌、重新定價,勢不可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