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3-12-25 11:26:42
若將鏡頭推向縱深,不少上市儲備企業處境更為艱難,有些已經倒在路上——他們甚至來不及聽到IPO開閘的集結號。
必要的IPO改革
對于眾多擬上市公司來說,游戲規則的改變,意味著他們要以更嚴格的標準和更負責的態度對待上市
據統計,近一年以來,終止審查的企業數是去年全年中止審查企業總數的4倍多。
北京某券商投行人士分析稱:“撤單的原因主要有三:首先,就是財務造假,業績注水;其次,是因經濟和行業周期,公司業績走下坡路,例如紡織材料和光伏行業‘傷亡’慘重,恒基光伏電力(行情 專區)科技已經進入破產程序;第三,是企業覺得成本太高扛不住了。如果趕上行業不好,排隊公司每年多繳的稅、社保等各種成本可能比不想上市時多出2000多萬元,累積到四五年就有一個億了。不過這種原因還是少數,畢竟公司已經扛了這么久,只有實在撐不住了才會撤。”
證監會前段時間公布的對萬福生科、天能科技、新大地案的行政處罰,均涉及財務造假、欺詐發行,屬于證監會近期重點打擊的案件。 “以前IPO涉嫌造假只要撤材料就行了,現在一經發現直接移送稽查局乃至司法機關。這讓日后申報IPO的企業更加謹慎。”保薦人稱。
近期,在網上很火的原投行人士班妮(“百樂門小艷紅”)在其新書《親歷投行》中寫道:“很多企業上市開慶功酒會了,財務總監卻一點高興不起來,他們在琢磨著上市這一年大量的管理費用對當年的利潤得有多大影響,如何才能保證企業上市當年業績不下滑。”
這樣的壓力,在當下的改革背景下,無疑將更加凸顯。
IPO注冊制成為看得見的未來。但監管部門反復強調,注冊制并非簡單的備案登記生效,更不等于證監會的監管職責放松了,市場上垃圾股會變多;同時,要實施注冊制,還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改革和條件,包括必須修改現行證券法。
對于眾多擬上市公司來說,游戲規則的改變,意味著他們要以更嚴格的標準和更負責的態度對待上市。
近日,記者再次聯系到前述防彈背心企業人士,對于上市計劃的問題,對方的答案已經變為,“我們打算上新三板了。”
這也是不少等不及IPO的企業重新選擇的融資渠道。新三板最大的吸引力在于,今后,達到股票上市條件的,可以直接向證券交易所申請上市交易,從而點燃了市場對新三板轉板的想象。
關于新股發行制度改革,保薦人稱,“雖然從上市條件來說,對財務條件的放寬會讓公司上市更加容易;但是對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以及公司和中介機構需要承擔的責任來講,實際上更嚴了。尤其是作為第一責任人的上市公司,包括控股股東、董監高等對披露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的責任比以前更大了,處罰也會更重。”
而從保薦人的角度來看,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意味著保薦人的責任和壓力驟增。
該保薦人說,“壓力太大了!主要是因為對信息披露的要求更嚴了,好比一場考試,原本考到80分就過關,以后必須考到90甚至100分才行,不允許出錯。”
“今后保薦機構肯定將進一步加強內部考核制度建設,保證不出問題。”上述保薦人稱,“改革后,預計公司造假上市的情況會減少。”
文章鏈接 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45,20131225348493731.html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