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25 01:23:54
本月30日,大型年度投資特刊——《春寒2014》將隆重面世。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劉明濤 發自成都
每經記者 劉明濤 發自成都
舊一年的尾聲,往往孕育著新一年的期盼。
每逢歲末,《每日經濟新聞》都將為讀者提供精心烹制的 “投資大餐”。本月30日,大型年度投資特刊——《春寒2014》將隆重面世。
預測宏觀經濟走勢、研判股市起伏、探究產業投資機會、調研行業機構……自2008年全新改版以來,由每經研究院策劃,舉全報社之力推出的年度大型投資特刊,已成為《每日經濟新聞》的“保留節目”。
因敢于亮出觀點,且屢屢研判中的,從2008年末首次推出《復蘇2009》開始,到2009年的 《增長2010》、2010年的《矛盾2011》、2011年的《冬儲2012》,2012年的《起點2013》,每期特刊都成為廣受投資人追捧的投資參考圖。
《春寒2014》特刊將延續往年的經典風格,同時推出更豐富、更有價值的報道。“股市的春天即將來臨,牛市的大門或將徐徐開啟。但是,在春天來臨之前的料峭春寒,也在隨時提醒我們,牛市之路并不平坦。”在發刊詞中,您將看到《每日經濟新聞》對2014年大市的基本判斷。
當然,《每日經濟新聞》并未人云亦云,而是明確指出,2014年的A股市場,盡管已站在了春天的門前,但仍需注意各方風險,并及早做好準備,明年的A股春天或許帶著一絲絲冷意。
這并非標新立異,而是經過了深入分析和冷靜思考后得出的結論。《每日經濟新聞》認為,宏觀經濟轉型期下的內需拉動、經濟考核變化、出口限制、通脹抬頭等因素,將會對繼續深化改革的中國經濟產生深遠影響,自貿區、新土改等波瀾壯闊的改革進程所揭示的機會也將顯現;同時,穩健下變化著的金融政策增加了投資的變量,流動性偏緊、利率市場化、銀行業深化改革以及人民幣匯率變動等因素,都應納入研盤時重點考慮。
反映中國經濟晴雨表的A股市場,是廣大投資人關注的重點。在2012年歲末推出的 《起點2013》中,《每日經濟新聞》為讀者挖掘出十大值得關注的價值公司。一年過去了,這些公司的股價表現令人驚嘆,這再一次印證了每經研究院眼光“精準”。
我們該如何看待A股有史以來最長的6年熊市?
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貨幣政策與股市新政交織影響下,上證指數、創業板指數將沿著什么線路前行?投資的機會在哪里?這次每經研究院又將挖掘出哪些值得關注的價值公司?《春寒2014》特刊都給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供投資者參考。
趨勢、機遇、市場、風向……春意雖漸濃,春寒仍料峭。《每日經濟新聞》年度大戲《春寒2014》,敬請期待。
《復蘇2009》
《每日經濟新聞》于2008年12月27日以《期待春暖花開的日子》開篇,推出《復蘇2009》特刊,旗幟鮮明地高唱,“2009年,將會產生大量的投資機會;2009年,將是A股的‘復蘇之年’。”之后的一年里,A股觸底反轉,成就了近年最好賺錢的一年。
《增長2010》
經歷2009年復蘇之旅,《每日經濟新聞》將2010年定位為 “增長之年”,并提示投資人可能面對“增長的煩惱”。由于2009年的4萬億流動性釋放迅猛,通脹壓力下股指接連調整,與該期特刊的投資觀點“不謀而合”。
《矛盾2011》
2010年底,《每日經濟新聞》對來年市場判斷關鍵詞為“矛盾”,充分揭示2011年增長、結構轉型、產業升級、通脹、流動性、緊縮、房產調控等所存在的矛盾沖突,看平全年走勢,讓投資者靜候下一次機會。最終,市場走勢充分驗證了這一判斷。同時,特刊中提及的唯一市場機會 “并購重組”類股票,在當年走牛。
《冬儲2012》
面對2012年,《每日經濟新聞》給出了“冬儲”這一關鍵字,極度看衰行情。具體到操作上,就是建議投資者2012年需抱團取暖,儲糧過冬。實際情況也是如此,2012年市場起伏變化,機會難覓。另外,特刊對時任證監會主席郭樹清的履新政策猜想,與實際情況有很高的契合度,特刊的高度前瞻性不言自明。
《起點2013》
《起點2013》特刊,給投資者一個全新的視角。當期特刊從股票供應和減持套現、改革觀望情緒、宏觀經濟繼續走弱、央行貨幣政策難以改變、美聯儲寬松貨幣政策改變五大不利因素分析得出:2013年市場仍會極度疲弱,其間也可能出現波動性行情,但也很可能跌破2000點或1949點低點。而今年大盤的最低點為1849點,也驗證了這一基本判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