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8 00:43:37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李卓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李卓 發自北京
隨著“雙十一”最后倒計時,今年5月底成立以來一直低調的菜鳥網絡,終將揭開神秘面紗。
昨日(11月7日),阿里方面宣布,“雙十一”期間所有的物流保障,與全國快遞公司的協同配合均由菜鳥網絡承擔。這是菜鳥網絡的物流數據平臺首次全面接入購物狂歡節的物流體系,更是菜鳥成立后的首場大考。
不同于其他電商的自建物流,阿里系在物流戰略上,祭出的仍是平臺策略,通過聯合社會化物流體系,打通社會化物流平臺的大數據。
菜鳥網絡相關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物流的數據平臺中找到關鍵細節和節點,打造數據看盤、物流的數據預警雷達,都是菜鳥網絡擔當‘雙十一’的物流數據平臺與往年最不同的地方。”
記者了解到,原阿里物流事業部在今年9月完成與菜鳥網絡的整合,實現物流數據平臺的初步打通。在今年的“雙十一”中,菜鳥網絡將根據歷史數據以及商家名單、備貨量等信息進行綜合的數據分析預測,通過已掌握的大數據應用能力和物流數據的信息分享,指導商家備貨。
不過,巨大的壓力依然存在。“191億元成交額,7800萬件的包裹量”,這是天貓去年“雙十一”一天創造的交易奇跡,而依照國家郵政局最新的預計,今年天貓“雙十一”或將產生3.23億件的包裹量。
針對如何最大程度幫助快遞公司分撥不爆倉,菜鳥網絡昨日表示,推出了一項物流數據雷達服務,提供詳細的區域和網點預測,不僅可以監控到中轉站,還可以監控到縣區和服務網點的層面,這些數據將更加客觀地幫助電商平臺和快遞公司作出決策。
菜鳥方面透露,菜鳥網絡的數據平臺也已經與國家郵政局數據信息中心實現了互聯互通,雙方將在數據應用和指導方面開展更緊密的合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