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30 00:55:12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劉明濤
每經記者 劉明濤
昨日(10月29日)滬指可謂跌宕起伏:開盤前媒體傳出有關 “優先股制度推出在即”的報道,令銀行股盤后引領滬指成功返回半年線之上,但對流動性的擔憂仍讓步履蹣跚的指數跳水。
眼看即將撤離失守半年線這一關口,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時意外傳出央行重啟逆回購的消息,舒緩了資金恐慌情緒,滬指最終在多頭反擊下收于2128.86點,下跌0.23%,縮窄了與半年線的差距。
流動性緊縮預期減弱
當前,多空雙方爭奪半年線的“暗戰”正在上演。
自從證監會表態優先股試點的相關文件將盡快發布實施,市場對于優先股的推出預期越發強烈。昨日,中證報報道稱“優先股制度推出在即”,這一信息令資金對于銀行板塊再度重視,不少銀行股早盤快速拉升,同時帶動股指上揚,反彈看似一觸即發。然而,對流動性的擔憂令股指隨后快速跳水。
事實上,周二是一個敏感的時間窗口,對于眼下渴望資金的資本市場更是如此。上周二,央行再停逆回購,銀行間隔夜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亦繼續上升,資金面驟然轉緊令A股不安,股指隨即連續走陰。在昨日開盤前,滬指已是五連陰,為今年首次出現,且量能大幅萎縮。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流動性緊張曾讓市場猝不及防,在資金利率不斷攀升之際,央行也于7月30日在公開市場進行了自春節以來的首次逆回購操作。此后央行基本上保持著每周7天期、14天期逆回購操作“鎖長放短”的節奏。截至上周,央行連續第三次暫停逆回購,在公開市場未進行任何操作,再引市場對資金面的擔憂。
不過,這一擔憂在昨日總算得到緩解,央行昨日上午開展了13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分析人士認為,這有望緩解短期市場上對于貨幣政策趨向收緊的擔憂,資金利率或將階段性見頂。
海通證券首席債券分析師姜超指出,央行還是通過逆回購向市場“放水”了,此次逆回購主旨還是為了穩定貨幣市場利率。
券商:關注2050點支撐
之前暫停逆回購表明央行不愿看到流動性過度寬松,刺激信貸和物價超預期增長,但央行同樣也不愿意看到流動性過于緊張,影響到金融體系的穩定。
流動性緊張的陰霾暫時散去,市場資金也漸顯活躍,昨日滬指盤中跌破2100點后展開逆轉,最終收于2128.86點,全天小幅下跌0.23%,值得注意的是,滬市昨日成交1173億元,3個交易日后成交重回千億元大關。
技術派分析人士認為,昨日滬指日K線形態收出一根“螺旋槳”線,這表明多空雙方正在激烈搏斗,原來的空方主導也受到了挑戰,短期或出現一定程度的反彈。
昨日,各大券商也紛紛發表了對后市的看法。東吳證券表示,短期流動性緊張對市場的負面影響仍然存在,但實體經濟良好的運轉態勢以及“383”改革路線圖將會提振市場信心,后市需重點關注2050點~2100點平臺的支撐力度,預計在此區域有望形成短線技術性反彈。同時,有分析人士也表示,三中全會召開在即,市場對于政策預期的題材概念股可能存在矛盾心態,一方面擔心 “見光死”,另一方面也可能隨著會議議題的持續釋放而再度炒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