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28 00:52:59
國家現行的家用洗衣機標準,并沒有強制保護兒童安全。但在標準外,有不少家電企業會選擇使用童鎖的安全裝置,顯然企業也是意識到了兒童發生危險的潛在風險。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孫衛濤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孫衛濤 發自北京
“南昌兩女童死于洗衣機內”事件連日來引發廣泛關注,就在各方等待最終結果時,圍繞洗衣機安全的討論已經展開。
一位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國家現行的家用洗衣機標準,并沒有強制保護兒童安全。但在標準外,有不少家電企業會選擇使用童鎖的安全裝置,顯然企業也是意識到了兒童發生危險的潛在風險。家電行業觀察人士劉荷清認為,拋開事件本身,單從消費者角度而言,家電企業應該設定多種保護措施,因為消費者的生命安全才是最高原則。
國標無兒童保護內容
雖然事件真相尚未水落石出,但是大部分消費者已開始關注洗衣機的安全問題。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在洗衣機現行的國家標準中,沒有考慮兒童安全問題。
國家現行的家用洗衣機標準GB4706.24-2008《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洗衣機的特殊要求》中明確表示:涉及在家庭或其周圍環境中所有人員可能遇到的器具產生的普通危險,然而通常不考慮這些人員(包括幼兒):身弱、感知或智力能力缺乏;或缺少知識和經驗。GB4706.26-2008《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離心式脫水機的特殊要求》明確,所涉及的器具存在的普通危險,是在住宅和住宅周圍環境中所有的人可能會遇到的,并未涉及無人照看的幼兒和殘疾人使用器具時的危險;幼兒玩耍器具的情況。換句話說,國家對洗衣機安全的強制標準,不考慮兒童使用這類器具引起的可能危險。
但實際上,世界范圍內的洗衣機傷人事件并不少見。有媒體報道,根據美國消費者安全委員會的報告,2003年美國發生兩起因為洗衣機引發的小孩死亡事故和超過500起小孩受傷的事故。2005年~2009年,兩名未滿5歲的孩子死于洗衣房事故中。
2010年,韓國家電企業LG宣布召回105萬臺大容量滾筒洗衣機,原因就是這種型號洗衣機對兒童存在安全隱患,韓國一名7歲兒童在父母不注意的時候,爬進LG滾筒洗衣機玩耍,因無法從內部打開洗衣機門而死亡。
另外一個現實情況也在加大兒童潛在的危險。在歐美國家,洗衣機大部分放在整體櫥柜里,隱蔽性較好,中國大部分家庭把洗衣機放在廚房或者陽臺,更易讓兒童接觸到,所以應該更重視這方面的安全。
中國香港的消費者委員會認為,洗衣機是較易出現涉及兒童意外和火災的家庭電器,所以經常會對市場上的洗衣機進行抽查測試,尤其注重兒童安全設計并發布消費提示。該委員會曾在其官方月刊上建議,波輪式頂揭洗衣機廠商改良設計,自動啟動兒童安全保護功能。
國家家用電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驗部部長魯建國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我國的國家標準基本上與歐洲標準一致,但讓一個標準保護所有人這不現實,而且成本也承受不了,所以安全都是有限安全,制定標準也是為了分清責任,保護幼兒主要是監護人的責任。
業內建議增加安全措施/
有業內人士表示,此次“南昌兩女童死于洗衣機內”事件,對企業和行業敲響了一個警鐘。
魯建國表示,雖然國家標準中沒有明確強制洗衣機必須保護兒童安全,但是大部分家電企業其實也意識到兒童安全這一問題,所以在多數產品中都有一些安全裝置,比如洗衣機中的兒童鎖和自動斷電功能,在工業設計時不吸引兒童等等。
海信洗衣機有關負責人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我國的洗衣機產品很早就設計有童鎖功能,當初設計這一功能就是為了避免兒童或其他限制行為能力的人,因好奇等誤操作而導致危險。
昨日(9月27日),記者在北京各大賣場發現,除少數價格低廉的老式雙桶、波輪以及滾筒洗衣機外,現在國內外品牌洗衣機基本上都有兒童鎖裝置或者門鎖標示,但是大部分洗衣機都沒有自動斷電功能。自動斷電功能是指,洗衣機在一段時間內沒有操作的話會自動斷電,以起到安全保護作用。
家電行業觀察人士劉荷清對記者表示,現在洗衣機產品中超過6公斤以上的大容量洗衣機正在成為主流產品,而大容量洗衣機更容易讓兒童發生危險,因此企業和標準的制定者應該重視起來。
“消費者的生命安全應該是最高原則。”劉荷清建議,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即使危險發生概率再低,企業也應該增加多重安全保護措施。比如洗衣機檢測系統,發現異物立即報警并終止運行,甚至加入指紋鎖,只有事先錄入的指紋才可以啟動洗衣機。
但任何保護措施的增加都會涉及成本的增加。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透露,一般在電路板上增加一個模塊,會增加4美元的成本,最終體現到終端價格會增加16美元,接近100元。
北京銳致聰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師陳樂對記者表示,兒童鎖只是多個開關程序改變一下設置時間,自動斷電理論上可能需要加點東西,但從電路成本上來講,并不需要花多大成本,如果是上萬元的高檔洗衣機才可能需要更好的硬件設計。
中怡康副總經理彭煜對記者表示,在增加多重保護的同時,更應該加大對消費者的安全教育,許多消費者并不知道兒童鎖這些安全功能,在導購產品時增加對消費者的安全教育等,才是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體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