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26 00:47:16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蒙湘林
每經記者 蒙湘林
光大證券烏龍事件的負面影響并未完全消退,從目前的上證指數走勢看,上周整體表現雖平穩,但重心仍在下移;而在外圍市場方面,9月份可能出現的歐債危機 “續集”、QE退出引發的海外資本加速外逃,也使得“外患”壓力有所增加。
然而,市場的利好因素也不少,其中8月份匯豐制造業PMI指數重歸榮枯線上方,初值達到50.1,顯著高于7月終值47.7,創下三年來最大升幅,此外,有關經濟“金九銀十”的觀點再次出現。基于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采訪了北京星石投資總裁楊玲、廣東煜融投資董事長吳國平、深圳挺浩投資董事長康浩平和成都豪業資本總裁張浩,一起研判9月的經濟情況及股市行情。
“外患”壓力影響有限
NBD:近期亞太股市暴跌,美聯儲QE3退出預期大增,海外資本出逃加速,會對中國經濟和股市造成什么影響?
楊玲:美聯儲QE3退出預期大增,造成新興市場國家資金大規模回流美國,股票等資產價格暴跌。作為新興市場國家之一,我國也感受到了美聯儲QE3退出預期的影響,資金外流壓力增大,新增外匯占款下降甚至為負,基礎貨幣投放減少,沖擊國內流動性,對A股形成利空,但是我國與東盟等新興市場國家有所不同,宏觀經濟運行較為健康,外匯管制、人民幣升值預期仍在,外匯儲備雄厚、央行流動性管理能力強,美聯儲退出QE3預期對我國的沖擊較為有限,A股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NBD:9月,多個歐元區高負債國將面臨償債挑戰,有觀點認為新一輪的歐債危機將爆發,將對中國經濟及股市造成什么影響?
楊玲:歐元區經濟逐步復蘇的態勢基本得到確認,出現一些反復是不可避免的,9月份歐元區多個國家再次面臨償債挑戰,但爆發新一輪歐債危機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歐元區是我國重要的貿易伙伴,對我國外需的增加具有重要意義。隨著內需的逐漸啟動,我國對外需的依賴程度已經明顯降低,因此即使歐債危機再次爆發,我國經濟和股市受到的影響也較為有限。
“內憂”減弱經濟漸企穩
NBD:如何看匯豐發布的8月份PMI數據?
楊玲:二季度宏觀經濟數據表現不佳,但隨著穩增長措施效果逐漸顯現,大中型企業和國有企業率先受益,官方PMI數據回升;短暫的時滯過后,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也明顯受益于穩增長,匯豐PMI數據開始與官方數據形成共振,宏觀經濟企穩回升的態勢進一步明朗。8月份匯豐中國制造業PMI初值大幅回升,重返榮枯線上方,顯示中國制造業重新開始擴張。相對官方PMI數據而言,匯豐PMI數據能夠更好地代表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的狀況。
張浩:中國8月份匯豐制造業PMI出乎意料出現V型反轉,說明小企業活動有所增強。倘若匯豐數據能與國家官方數據吻合,那么經濟企穩回升的跡象將是非常明顯的。屆時,股市將回到基本面的軌道上,反復震蕩的壓力將得到緩解。
9月行情好于8月
NBD:9月的經濟形勢會否出現較大的好轉?股市是否能迎來行情?
楊玲:調結構是政府經濟工作的重心,穩增長是為調結構提供更好的環境和更大的空間。經濟去產能、金融去杠桿的過程剛剛開始,未來仍將延續,穩增長僅僅是托底經濟,不大可能大規模刺激經濟;流動性方面,受美國退出QE3預期增強影響,新增外匯占款下降甚至為負,未來流動性保持中性偏緊狀態的可能性較大。而股指在經濟企穩的情況下或許會有積極的反應,因此下半年相關經濟政策的落地將成為影響股市的重要因素。
張浩:考慮到近期利空因素不少,9月將可能出現間歇性的投資機會,大資金有機會利用政策預熱期對相關概念板塊進行投機,9月份整體的行情機會應該比8月份好。
NBD:9月份可以關注的板塊有哪些?
吳國平:新一屆政府的經濟微調政策涉及面很廣,比如新型城鎮化和新興產業等,當前行情下,電子信息板塊依然呈現相當瘋狂的演繹格局,局部牛市依然在繼續,其中的機會依然值得重點關注;此外,隨著行情反轉,短期持續壓抑的地產板塊有望迎來較有力度的反彈,這也是接下來股指可能突破向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康浩平:電力,食品飲料,環保和TMT(科技、媒體、通信)等板塊有一定的投資機會,這些板塊符合國家倡導的新興產業發展導向,具有可持續性,從這些板塊中選取個股,回調風險也小很多。
張浩:符合政策預期的板塊都有機會,比如醫藥、消費和互聯網概念等,但要注意兩點,其一,規避業績明顯缺乏持續性的權重股,因為回調風險太大;其二,規避創業板估值過高的個股和板塊,大行情下多選擇周期性的消費板塊更加穩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