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05 01:38:02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郭夢儀 王霞 王雅潔 孫衛濤 發自北京、上海
每經記者 郭夢儀 王霞 王雅潔 孫衛濤 發自北京、上海
娃哈哈、可口可樂、多美滋、可瑞康等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品牌,正因為新西蘭乳品巨頭恒天然再次爆發的食品安全問題而面臨危機。
有人士指出,洋奶粉問題頻出,暴露出我國相關國家標準缺失的問題,有關部門應盡快完善相關標準,才能提升監管力度。但一名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制定專家曾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可行的辦法是在貫徹好即有標準的前提下,打通全產業鏈的有力監管,這一點在乳制品產業鏈中顯得尤為重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8月4日)上午從國家質檢總局官方網站獲悉,現初步確定有4家中國境內進口商進口了可能受到肉毒桿菌污染的新西蘭恒天然的產品。
根據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名單,杭州娃哈哈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和杭州娃哈哈進出口有限公司進口濃縮乳清蛋白14.475噸;上海市糖業煙酒(集團)有限公司進口濃縮乳清蛋白4.8噸;多美滋嬰幼兒食品有限公司進口原料乳粉208.55噸。其中,上海糖業煙酒將公司進口的產品全部供給了可口可樂飲料(上海)有限公司,目前已采取隔離措施。
記者采訪獲悉,目前娃哈哈相關產品用于鈣好喝等酸性產品,產品已基本銷售完畢,公司對市場庫存進行核查并啟動相關召回;可口可樂主要用于個別批次的美汁源果粒奶優,公司正追溯相關產品并召回;多美滋相關原料主要用于部分優階貝護和多領加2段產品,公司啟動召回12批次產品。
進口公司啟動召回
多美滋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來聲明,公司已獲知一些多美滋產品使用部分批次恒天然生產的濃縮乳清蛋白粉可能存在潛在質量問題,公司已經查明部分優階貝護和多領加2段產品可能受到影響,共涉及12個批次,分別為F3144、1F3171、2E3170、1E3182、1C3170、2C3180、2E3172、1E3181、1H3172、1H3180、2H3166和2H3181。多美滋表示,其中部分已被封存,未流入市場。公司已啟動召回程序,將對以上產品實施預防性召回,并全部銷毀。
上海糖業煙酒公司表示,公司是恒天然在國內的進口代理商之一,相關產品的最終客戶為可口可樂飲料(上海)有限公司。可口可樂大中華區昨日向記者發來聲明表示,根據恒天然公司提供的批號,相關的4800公斤原材料中4775公斤已被安全隔離,其余25公斤已用于生產個別批次的美汁源果粒奶優。目前公司正在追溯受影響產品的生產和發貨記錄,并予以召回。
而根據娃哈哈的聲明,公司進口了恒天然去年5月份生產的批號為JW22的WPC-80乳清蛋白計14.475噸,用于鈣好喝等酸性產品中。目前公司的相關產品已經基本銷售完畢,但是公司已要求銷售人員全面核查市場上零售商還有無該批號所涉產品,若有將立即召回。
此外,公司表示對去年至今年2月使用該乳清蛋白的產品的出廠檢測記錄進行復查,并未發現肉毒梭狀桿菌及肉毒毒素,公司還對市場上的產品庫存進行了緊急排查,尚未發現食品安全方面的問題。“同時我們已委托國家權威機構對我司產品的留樣進行肉毒梭狀桿菌及肉毒毒素的檢驗”。
記者昨日走訪上海幾家超市發現,娃哈哈爽歪歪營養酸奶飲品和娃哈哈AD鈣奶配料表中均標示含有濃縮乳清蛋白粉,但公司聲明中并未明確涉事原料是否用到了這些產品當中。
可口可樂僅用了25kg問題原料?
根據新華社報道,娃哈哈的相關產品在去年10月份就已經投入市場,目前已經基本銷售完畢;根據上海市質監局的相關信息,多美滋問題乳粉已使用105.45噸,庫存103.1噸,已制成較大嬰兒配方乳粉成品664.118噸 (已售420.188噸,庫存243.93噸)、幼兒配方乳粉成品62.434噸,尚未售出。
此外,有業內人士提出質疑,按照生產工藝,可口可樂生產不可能一次只用25公斤原料。為何可口可樂4.8噸的涉事乳清蛋白粉中,只有25公斤用于生產?
上海市糖業煙酒(集團)有限公司新聞發言人告訴記者,該公司主要經營進出口貿易,公司只是第三方物流,不涉及生產領域,該批次原料于去年12月份抵達上海口岸,通過檢驗檢疫后入關。
“我們拿到產品之后,也會進行檢測,我們3月份把一包產品提供給可口可樂做樣品,可口可樂檢測發現沒有問題,因此就接受進行使用了,也就是這包有問題。”該人士表示,目前其他的原料剛到可口可樂的倉庫。
可口可樂方面相關發言人在回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次只涉及到25公斤,是因為公司同時用幾包,只有這一包產品是涉嫌問題批次產品。”
行業影響
質檢總局發風險警示 奶粉代購行業風聲鶴唳
昨日 (8月4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國家質檢總局獲悉,該局剛剛接到新西蘭政府有關部門通報,稱新西蘭紐迪西亞公司(Nutricia)發布公告,召回其在新西蘭市場上銷售的3個批號的嬰幼兒配方乳粉。質檢總局表示,雖然涉事產品未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但如有以個人攜帶、郵寄或網購等方式購買了這些產品的,請勿食用。
這一聲明再次將奶粉代購行業推上臺前。東方艾格咨詢的乳業分析師陳連芳對 《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國家要對海外奶粉代購行業嚴管,只是目前相關細則還沒有出臺。
3批次可瑞康奶粉被召回
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的消息顯示,紐迪西亞決定召回的是出廠批號為3169、3170的“可瑞康”1段(供0~6月嬰兒食用)和批號為D3183的“可瑞康”金裝版2段嬰兒配方奶粉(供6~12個月嬰兒食用)。這3個批次奶粉的保質期分別為2016年6月17日、2016年6月18日和2014年12月13日。
經查,上述產品未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國家質檢總局表示,如有以個人攜帶、郵寄或網購等方式購買了上述批號產品的,請勿食用。
可瑞康進口商達能嬰幼兒營養品(香港)有限公司昨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來聲明表示,經過紐迪希亞調查確認,目前所有中國官方渠道在售的可瑞康(Karcare)金裝全系列產品均未使用受到污染的原料。
達能嬰幼兒營養品一位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公司正在與新西蘭方面協商如何處理可能流入中國市場的相關產品。
或加強奶粉代購監管
在中國嬰幼兒奶粉銷售中,有很大一部分奶粉是通過海外代購渠道進入國內的。這也是可瑞康涉嫌被污染的奶粉并未在中國銷售,質檢總局仍發布警示的原因。
北京陳先生自孩子出生就一直讓孩子用海外代購的奶粉。“一罐惠氏在國外一罐就是150~160元,網店一般賣250~260元。我們代購奶粉,主要是因為價格便宜,質量穩定。”陳先生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資深乳業分析師陳渝對記者表示,“業內估計海外代購奶粉數量和國內每年進口小包裝奶粉的數量差不多,估計在8萬噸到10萬噸”。
記者調查發現,在某電商網站上搜索“代購奶粉”,可找到相關店鋪14126家,排名靠前的賣家月銷售量在上萬罐。
對于奶粉代購,日前有消息稱,海關總署將在9月實施更嚴厲的管制措施。不過這一消息隨后被海關總署有關人士否認。但該人士表示,國家肯定會在不遠的將來出臺新的管理措施。
陳連芳對記者表示,國家一定要對海外代購奶粉進行監管,否則消費者利益無從保護。目前國家已經表態要嚴管海外代購奶粉行業,只是有關細則沒有出臺。
企業回應
為何遲報4個月?恒天然稱“不是常規檢測項目”
恒天然8月3日就2012年5月在其一家新西蘭工廠生產的3批次特殊類型的濃縮乳清蛋白的質量問題向包括3個中國客戶在內的共8家客戶發出了提醒。
但記者注意到,恒天然早在今年3月份的一次檢查就發現了相關風險,直到今年7月底才證實在一個樣本中可能存在會導致中毒的肉毒桿菌。為何恒天然4個月后才通報相關結果?
恒天然方面在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新西蘭基于牧草養殖的模式,梭菌屬微生物并非常規檢測項目,“但我們混合各種原料進行生產時,我們對梭菌屬微生物進行了檢測,而進一步的混合生產是在各種原料生產幾個月以后發生的。”
此外,公司表示,恒天然自身品牌旗下的消費產品都不會含有肉毒桿菌,沒有相關質量問題,
乳業專家王丁棉對此表示,恒天然在發現問題的苗頭時就應該采取臨時應急措施,叫停產品的生產銷售,然后再去查,等待檢測結果最終確認沒有問題后再重新出售,從而降低食品安全風險。
新西蘭貿易部長格羅澤4日說,這些問題乳清蛋白粉于去年5月生產,但恒天然集團卻在今年7月31日才最終檢測出肉毒桿菌,并于8月2日向政府報告。
事實上,恒天然在今年3月的一次檢查中就發現了這一潛在的質量問題,梭菌屬微生物指標呈陽性。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恒天然對產品樣本進行了更進一步的檢測。7月31日,檢測結果顯示,在一個樣本中可能存在會導致肉毒桿菌中毒的梭菌屬微生物菌株(肉毒桿菌)。
而對于滯后4個月才通報的疑問,恒天然表示,公司為一個客戶執行常規亞硫酸鹽還原梭狀芽孢桿菌測試(SRC)時發現梭菌屬微生物,但沒有具體確定是肉毒桿菌。“乳業公司通常不檢測肉毒桿菌,因為它極少出現在乳品中,恒天然產品中之前從未檢測出此微生物。最初的連續測試并不能確定其菌種,我們進而開展了一系列的更詳細的測試。”
恒天然稱,目前沒有任何關于因食用含這些批次乳清蛋白的產品而導致疾病的報道。鮮奶、酸奶、奶酪、黃油和超高溫滅菌牛奶等日常乳制品不在受影響的產品之列。
恒天然集團昨日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來聲明表示,公司確認旗下消費品牌產品均不在8月3日公布的質量事件的影響范圍之列。
記者了解到,目前恒天然在華銷售的奶粉產品主要有旗下安滿孕婦奶粉、嬰幼兒奶粉以及安怡中老年人補鈣奶粉。記者昨日走訪發現上述產品等正常銷售。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