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深圳房價創3年新高 調控及保障房建設難題待解

      2013-06-19 01:25:37

      深圳住房均價由7040元/平方米漲到今年5月的22322元/平方米,漲幅高達217.1%,收入增幅遠遠落后于房價漲幅。

      每經編輯|每經實習記者 葉燕婷 發自深圳    

      編者按

      5月,69城房價同比上漲,深圳房價創3年新高,一線城市地王頻現……新一輪上漲已經到來?

      一邊是房地產調控不斷加碼,另一邊卻是地王頻出、房價不斷上漲的現實。歷年來地產調控大棒是否都變成了繞指柔?中國的房地產調控還有哪些招數可使?中國地產市場走勢又將如何?

      每經實習記者 葉燕婷 發自深圳

      近日,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披露,深圳5月新房均價已高達22322元/平方米,創下2010年3月以來的新高。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深圳房地產信息網數據獲悉,今年前5月,深圳新房月均價都高于去年18900元/平方米的年均價,而其中單價突破2萬元大關的也有3次。

      調控與房價的“糾葛”/

      今年深圳的房地產市場到底有多火爆?半年內,熱盤遭搶購,萊蒙水榭春天開盤四小時,八成房源已被搶購;萬科翰鄰城、金地名峰等項目更是在夜間悄然開盤,當晚銷售均達九成。除此之外,二手房市場3月份爆發的上萬套成交量也讓人記憶猶新。

      歷年資料顯示,從2005年起,深圳新房成交均價一路從7040元/平方米上漲至18900元/平方米,2010年這個數字更是達到20205元/平方米,2011年至2012年稍有回落。

      另外,買房難問題也較為突出。從2005年到去年底,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1494.40元增加到40742元,增幅達89.5%。同一時期,深圳住房均價由7040元/平方米漲到今年5月的22322元/平方米,漲幅高達217.1%,收入增幅遠遠落后于房價漲幅。

      而根據中企資本周刊統計數據顯示,1993年到2012年,全國城鎮平均房價20年間從2381元/平方米上漲到5791元/平方米,20年上漲143%,年均遞增10.3%。其中,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的漲幅更是分別達到365%、500%、261%、233%。

      就在房價一路上漲的這幾年,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不斷加碼。

      其中,稅收政策是調控的重心之一。2005年起對非普通住宅的交易及持有期限未滿5年的普通住宅的轉讓征收5%的營業稅;2011年起在重慶、上海兩地實施房產稅試點,并確定今年內將擴大試點范圍;2013年2月的“國五條”要求“二手房交易個稅按個人所得的20%征收”。

      信貸方面,20年間二套房首付由30%上升至60%;2010年房價瘋漲時,銀監會要求商業銀行暫停發放第三套房貸;2011年開始要求嚴格實施差別化住房信貸。

      在土地方面和住房建設上,2005年至今國務院多次要求增加住房建設用地和普通住宅的供應;2006年“國六條”中明確規定新增住宅供應必須符合“70/90標準”。

      其中,“限購令”被普遍視為殺傷力較大的應急性調控手段。2010年4月 “新國十條”(《國務院關于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出臺后,包括北上廣深等49個房價過高的城市相繼頒布限制家庭購房套數的規定,被稱為“限購令”。

      一線城市“地王”頻出/

      知名地產專家和評論人、亞太城市研究會房地產分會會長陳寶存認為,地價漲小產權確權、農地流轉、宅地上市會讓幾乎所有的老百姓獲得收益,農民帶著土地產生的財富也可以進城了,這對城鎮化是個良性的過程,土地應該大量放出。

      事實上,土地供應量卻在不斷下降。從2011年的21.8萬公頃到今年的15.08萬公頃,國家已連續3年降低全國住房用地供地計劃。而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300個城市實際共推地15.8億平方米,同比下降8.2%,其中住宅用地推出5.4億平方米,同比下降17.3%。

      去年,深圳住宅用地全年累計供應僅50萬平方米,同比減少61%,降幅最大。而在商辦類用地方面,深圳全年累計供應量也不超過百萬平方米,同比減少78%。

      陳寶存認為,土地供應減少,政府沒有足夠的資金,新的土地的收治和“七通一平”工作隨之難以高效開展。他表示,現在北京都是通過銀行貸款來做土地收儲,土地整備速度跟不上,導致一線城市開發商想拿地政府也拿不出來,或者只拿出毛地,不給凈地,開放商拿地成本大大增加。

      今年一線城市的土地供應依然維持“僧多粥少”的情況,各大開發商為一塊地舉牌拼殺數百輪的并不鮮見。5月份,廣州白云區同寶路8號、10號地塊,番禺萬博商業區地塊四,海珠區一臨江地塊分別刷新了同地區的樓面地價紀錄,“地王”接連不斷地出現。5月29日,上海長寧區新華路街道71街坊地塊又以46億元的成交價刷新了上海今年以來的總價“地王”紀錄。

      地王頻出也令土地出讓金呈現爆發式增長。據中原地產統計,前5月北上廣深的土地出讓金已接近去年一線城市的土地出讓金總額,同比上漲350%。其中,北京與上海的土地出讓金均超過500億元。

      對此,北京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土地市場價格是滯后市場的,實際這一輪地王的出現是因為去年以來房地產市場價格的上漲,不僅房價上漲了,開發商資金寬裕了,整體市場的預期也出現了扭轉。

      同時,易居房地產研究院數據顯示,5月10個典型城市在土地成交面積同比增幅45%的情況下,土地成交均價同比暴增215.7%,達3015元/平方米。業內人士表示,整體而言,地價最終會體現在房價上,供應量上不去,資金相對充沛的開發商只能以高價搶地,最終還是購房者承擔不斷推高的房價。

      保障房建設仍存難題/

      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分析,調控政策的初衷是限制樓盤均價,但實際上只是推遲了高價樓盤的開盤時間,打亂了新房上市的節奏,致使當地出現新盤供應不足的狀況。今年“國五條”20%個稅推出后,減少了二手房的上市量和成交量,市場因供給不足出現“量跌價漲”的怪圈。

      另外,由于各項調控政策都在試水初期,效果也難以達到預期。如房產稅,目前試點城市只針對新購置的住房征收,并未對投資客已持有的多套住宅下手。陳國強表示,如果未來仍然只涉及“增量”而不觸動“存量”,或稅率稅基無明顯的上升,那么短期內對房價的影響比較有限。

      在抑制投機性需求方面,采取了征收個人所得稅、調高按揭成數、加息等措施。陳寶存則認為,在相關交易環節加大征稅力度,表面上在一定程度內抑制了炒房,實際上卻是阻止了房源的流通和房地產市場的配置,不少賣主將稅收成本轉嫁到買主頭上,最終又刺激了房價的上升。

      中投顧問房地產行業研究員韓長吉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我國樓市發展體系不完善,監管不到位等加劇了房價調控的難度。另一方面,財富效應過度集中于樓市,投資與剛性需求結合在一起,更加導致調控難以發揮實質性作用。

      保障房缺失一直以來都被視為房價不斷攀升的原因之一。中國房地產與住宅研究會副會長顧云昌曾尖銳地指出:“保障房的問題有五個:誰投資、誰建造、怎么建、保障誰、怎么管,現在還沒有搞清楚,光是把任務定出來了。”

      2010年,《國務院關于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提出,當年完成建設保障性住房300萬套、各類棚戶區改造住房280萬套的工作任務,共計580萬套的目標,最終完成情況大打折扣,根據國土資源部發布2010年全國住房用地供應計劃執行情況公告顯示,保障性住房(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用地完成計劃的65.2%;棚改房用地完成計劃的40.2%。

      2011年,國家對于保障房建設的規模要求進一步擴大,“十二五”期間計劃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3600萬套,其中2011年新開工建設1000萬套。

      財政部曾在《廉租住房保障資金管理辦法》中明確指出,2008年起,土地出讓凈收益資金中將有不低于10%的比例用于廉租住房保障。而公開信息顯示,2012年,全國保障性安居工程財政支出3800.43億元中,來自土地出讓收益支出的僅為593.01億元,對比1.95萬億元的當年全國300個城市土地出讓金,用于保障性住房的土地出讓金占比僅為3.04%,遠遠未達到10%的標準。

      近幾年由于大面積的保障房建設,帶來的是財政投入資金和住房用地的壓力不斷增大。以深圳為例,2012年新開工保障房7.3萬套,建設資金總需求140多億元,而統計的資金缺口高達110億元。為了籌資,政府推進企業利用自有用地、城市更新用地等存量土地建設保障性住房并用企業集資、商品房配建保障房等方式解決資金和土地問題。

      陳寶存認為,這些保障房數量是上去了,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各類職工集資建房與普通老百姓關系不大;其次目前大量的保障房是開發商在建商品房時配建的。保障房建設由開發商完成,建得越多,商品房成本越高。反過來老百姓對房價預期提高,最后保障房、商品房都會漲價。

      多因素助推一線城市房價/

      近期,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課題組完成的 《土地制度改革與新型城鎮化》報告提出多種土地改革方案,包括改革土地招投標拍賣制度為零地價或低成本價供地、地方政府的賣地收入歸中央、政府不再參與基礎建設、公共設施以外的土地征收、出讓過程等。

      但對于此方案,很多業內人士并不買賬,認為方案過于理想化。張宏偉認為,減少土地收入后,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將大幅減少,在找到新的可替代“盈利”模式之前,這種財政結構很難改變。陳寶存也表示,城鎮化過程中,土地出讓金存在是必要的。它是政府治理土地的資金來源,另外,目前的保障房建設、教育、水利水電等都要要從土地出讓金中拿出,“零地價”是不合理的。

      未來房價如何?張宏偉認為,一線城市供需面緊張,未來房價上漲是必然的。

      根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全國主要的一二線城市中,截至6月初的庫存為171.73萬套,相比年初的180萬套減少了5%,四個一線城市的住宅庫存也從年初的22.7萬套減少到19.98萬套。

      同策咨詢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一線城市商品住宅的供求比平均值為0.63,巨大的市場需求,加上供應有限,使得一線城市住宅市場陷入供不應求的局面,出清周期持續下降。

      張宏偉表示,目前所有的調控政策更側重于打擊投機性需求和完善整個征稅體系。只要投資性需求不過多地干擾房地產市場,房價的漲跌還是取決于市場需求。陳寶存亦表示,城鎮化過程中,剛需導致房價上漲是一個趨勢,但必須嚴格控制漲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综合成人亚洲区|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在线观看 | 久久狠狠高潮亚洲精品| 亚洲熟妇无码八AV在线播放|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琪琪| 亚洲码和欧洲码一码二码三码| 精品亚洲成在人线AV无码| 99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毛片|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久九| 亚洲热妇无码AV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AV第一页| 国产亚洲精品看片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自慰| 亚洲精品V欧洲精品V日韩精品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亚洲综合色区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日韩视频观看|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亚洲av日韩aⅴ无码色老头| jzzijzzij在线观看亚洲熟妇|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网站| 亚洲色精品vr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亚洲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DV|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 |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国内成人精品亚洲日本语音| 亚洲中文无韩国r级电影|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 亚洲爱情岛论坛永久|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公牛电影院|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国产|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 老汉色老汉首页a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