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11 01:01:21
每經編輯|每經實習記者 皇甫嘉
每經實習記者 皇甫嘉
上周四 (3月7日),華策影視(300133,收盤價21.13元)高調宣布,擬以超募資金1800萬元,收購有“臺灣星媽”之稱的吳翊鳳旗下海寧華凡公司60%的股權,這也意味著華策影視正式介入藝人經紀行業。
由于今年一月成立的海寧華凡注冊資金僅有200萬,部分投資者對此表示質疑。但一位傳媒界研究員認為,從目前的劇集制作能力來看,華策影視已具備布局藝人經紀業務的資質,吳翊鳳的藝人資源和個人魅力值得期待。
業內人士認為,近年來電視演員快速增長的片酬,給影視劇制作公司的成本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這也是華策影視進軍藝人經紀業務的考量之一。
1800萬牽手臺灣“星媽”
資料顯示,海寧華凡是為本次收購專門成立的公司,成立于2013年1月4日,目前注冊資本為人民幣200萬元,主營業務是藝人經紀業務,西安金策影視持有海寧華凡100%的股權,實際控制人為業內知名金牌經紀人吳翊鳳。目前海寧華凡簽約藝人近40位,在《甄嬛傳》、《天涯明月刀》等熱播影視劇中都有其簽約藝人參演。
“1800萬元買一家剛成立、沒有業績的公司60%股權,不等于先送給對方1680萬元的大禮包嗎?真是匪夷所思。”一位華策影視的投資者對此質疑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吳翊鳳曾在2001年創建了星之國際演藝經紀有限公司,曾是林心如、林熙蕾、劉德凱、焦恩俊、劉雪華、孫興、吳辰君的經紀人,創建星之國際以后,又陸續簽下賈靜雯、陳莎莉、葉全真、俞小凡、陳昭榮、陳柏霖、侯湘婷、尹馨、王琳等數十位兩岸三地的藝人。
“買吳翊鳳2001年成立的星之國際娛樂公司60%股權還算湊合,買海寧華凡看不懂。”上述投資者補充道。
華策影視則在公告中表示,海寧華凡為輕資產公司,僅以資產作為定價依據不能體現其價值,其價值主要取決于運營團隊的經營能力,吳翊鳳是業內知名金牌經紀人,曾掌管瓊瑤公司的演藝經紀部,是臺灣第一位送藝人到大陸拍戲的經紀人。
某券商傳媒行業研究員對記者表示,華策影視發展模板可參考香港TVB,按照優秀電視劇制作公司的發展慣例來看,具備600權益集數制作能力的公司,可將觸角延伸至上游藝人、頻道、發行等產業鏈,公司此舉實為布局藝人經紀業務,目前與國內同行相比起步略晚,但吳翊鳳的藝人資源和個人魅力值得期待。
“在此次收購中,海寧華凡對未來三年的業績有所承諾,從市盈率的角度來看,此筆收購還是比較合算的。”上述研究員補充道。根據公告,海寧華凡2013~2015年的業績承諾分別為450萬、585萬、760萬元,若業績未達標,將按約定標準調整股權轉讓款。
值得注意的是,在宣布收購海寧華凡60%股權當日,華策影視還擬用超募資金1.1億元補充影視劇業務營運資金,繼續推進公司產能的擴張,目前華策影視的影視劇年均產量已接近600集。
切入上游 給片酬“踩剎車”
在收購報告中,華策影視著重提到,雖然公司在演員成本的控制上一直具有優勢,但近年影視劇制作成本不斷上漲,演員勞務報酬上漲尤為突出,因此需建立更專業化的管理模式,防范成本不斷上漲的風險。
業內人士認為,近年來電視演員不斷增長的片酬,給影視劇制作公司帶來了巨大的成本壓力,這也是華策影視考慮進軍藝人經紀業務的一個因素。“近年來,電視劇網絡板塊的銷售情況不如人意,而演員的片酬占電視劇制作很大一塊成本,電視臺為了保證收視率,往往青睞已成名的演員,這種需求造成優秀劇集對知名演員的高度依賴,因此片酬短期內都看不到下調的趨勢。”
“優秀的演員目前大多集中在電影拍攝中,電視劇似乎成了被大腕們遺忘的角落。”上述研究員對記者介紹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近期不少影視明星在拍攝電影時均簽署與票房掛鉤的片酬協議,如 《泰囧》演員黃渤曾以片酬入股,但該研究員表示,電影和電視劇的片酬協議區別很大,同時浮動相對較小,因此不具備可比較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