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智庫 2012-07-30 11:50:28
經濟學博士黎友煥認為,奧運會對舉辦城市綜合實力的提升不容忽視,但對經濟總量大的國家來說,對經濟影響有限。
每經編輯|趙慶
北京時間2012年7月28日迎來2012倫敦奧運會的開幕式,距離2008年北京奧運會已經整整4年了,如果說一國在奧運會上的表現是其綜合國力的相應的體現,那么能夠取得申辦奧運會的機會更能說明一國或一地區的綜合實力,但成功舉辦奧運會能否給舉辦城市或一國經濟帶來巨大的推動作用卻不能一概而論。
通常在奧運籌備期舉辦地的投資會得到較快增長,但在奧運年過后,由于接連而來的需求不足,有可能產生經濟增速放緩、投資下降等不同程度的“奧運低谷效應”,不過也不是每一次奧運會過后都必然會出現這種低谷效應。奧運經濟事實上更大程度上是對舉辦城市經濟的拉動作用更明顯,而對于經濟總量大的國家來說,奧運對一國經濟的影響甚微。應該說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對于一國提高國際影響的作用更加明顯。
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新南威爾士州獲得了63億美元的收益,在籌備奧運會的四年里,新南威爾士州出現投資大幅增長的現象,奧運年后投資不僅大幅下滑,而且出現了負增長的情況,2002年之后才開始逐漸恢復。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支出超過80億歐元,占希臘全部GDP的3.2%,且大大超出了預算。巨額超支影響了希臘在奧運后經濟的持續增長,2005年希臘經濟增長成為9年來的最低點。
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從2001年申奧成功,到2008年奧運會順利舉辦,北京的經濟在這籌辦的七年里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年均增長率達到12.4%,北京市人均GDP增加至7654美元,推動了北京市經濟結構的轉型,奧運因素對北京的進步有很大作用,奧運年之后,北京的經濟依然保持了穩定增長。
倫敦奧運會能否為目前顯得疲軟的英國經濟改善帶來明顯效果,還難以直接得出結論,“根據2000年悉尼奧運會同期的經濟增長情況,英格蘭銀行預測:倫敦奧運會將使英國第三季度的GDP上升0.2%。不過,隨著日常經濟活動的恢復,預計第四度的經濟增長將重新回落下來。”剖析最近六屆奧運會,后奧運時期巴塞羅那、悉尼和雅典經濟增長的速度減慢,而首爾,亞特蘭大和北京經濟依然保持穩定增長。
應該說,奧運會后主辦城市經濟發展情況與其所處發展階段、產業結構特點、宏觀經濟環境等因素密切相關。而同時應該注意到,在歷屆舉辦的奧運會中,事實上亞特蘭大奧運會對于美國經濟,北京奧運會對于中國經濟的總體影響都是有限的,奧運經濟的意義在更大程度上是相對于其舉辦城市來說的。
根據有關數據,北京奧運產生的間接經濟影響大約2500億元,直接經濟影響3467億元,北京奧運創造了約210萬個就業機會,城市建設,投資,軟硬件設施,環保等各方面得到了新的發展,奧運會的舉辦對北京的經濟推動作用明顯,但是在整個中國的經濟發展中起到的作用有限,在2008年8月溫總理在看望季羨林先生時就提出過要“審慎態度去規避”后奧運經濟風險“,防止奧運主辦城市的”白象效應“(奧運場館閑置造成經濟浪費)和”蒙特利爾現象“(政府增稅填補舉辦奧運會的巨大虧空)”,不過事實證明,北京奧運會取得了盈利,而北京在后奧運時代經濟依然穩步發展,北京奧運會的舉辦,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威望,同時也為北京的進步注入了新的活力。
綜上所述,奧運會的舉辦對舉辦城市綜合實力的提升是不容忽視的,但對經濟總量大的國家來說,奧運的經濟影響相當有限,因此對于奧運會的舉辦奧運會的影響要客觀評價,不要過分夸大其在舉辦國能夠產生的正面效應,舉辦奧運會應該要建立在成本收益分析上進行投資,注意協調各方利益,注重其社會效益,而同時,需要警惕奧運會后的例如低谷效應、白象效應、蒙特利爾效應等負面效應,使奧運會能夠真正發揮其對一國一地區的正面帶動作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