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30 01:37:20
“七翻身行情”是大反轉的可能性很小。不過,三大混沌的背后,市場也有三大清晰。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趙笛
每經記者 趙笛
五、六月股市持續下跌,在經歷“五窮六絕”之后,“七翻身行情”即將出現。分析人士認為,今年的“七翻身行情”有著太多的“混沌”——經濟前景不明、政策欲松還緊、資金面難以大幅放松。“七翻身行情”是大反轉的可能性很小。不過,三大混沌的背后,市場也有三大清晰——歷史規律顯示反彈一觸即發,估值處于底部難以深跌,一批企業中期業績向好涌動著機會。
就在6月的最后一個交易日,滬指上演逆轉行情,指數形成“陽包陰”形態,“七翻身行情”似乎已經展開。
七月 三大混沌
5月,市場擔憂希臘危機;6月,西班牙危機卷土重來。
中國經濟明顯不景氣,期待中的政策大舉刺激并沒有出現,政策面未來依舊霧里看花。
這些前景未明的因素構成了七月的“混沌”,“七翻身”的變數。
七月之經濟混沌
如果說5月的下跌是因為市場擔心希臘危機,6月的下跌是市場恐慌西班牙等國風險的話,遺憾的是7月份市場看不到任何改善的利好。
在海外方面,5、6月份持續困擾投資者的歐債問題以及美國經濟增長問題并未得到實質性緩解。
5月22日,經合組織的經濟展望報告認為,如果不采取正確的政策措施,歐元區恐將陷入惡性螺旋式下滑。據經合組織預計,歐元區實際國內生產總值 (GDP)今年將下滑0.1%,明年有望增長0.9%,均弱于去年11月的預估。
東興證券分析師譚凇指出,與2011年年底全球主要發達和新興市場經濟體PMI觸底回升相反,當前外圍經濟的共同特征是PMI均已呈現回落。這表明外需環境的改善仍需時日。
回頭看看中國經濟,7月也難見利好。繼4月份經濟數據全面下滑,發電增速數據幾乎停滯之后,5月份的官方PMI數據結束反彈掉頭向下。進入6、7月,全國出現北旱南澇,這無疑更制約了原本脆弱的投資步伐。加上高溫,莫尼塔分析師張志洲指出,7月份國內經濟活動將逐漸走入淡季,經濟數據難有徹底好轉的跡象。
經濟下滑將導致企業盈利的下降。申銀萬國分析師李鵬指出,經濟下臺階過程中,企業盈利能力下滑是大概率事件。
顯然,當前經濟無法給力股市。
◎經濟不佳下的股市混沌
今年,困擾國內投資者的兩大風險因素是歐債危機和美國經濟復蘇。顯然,若海外因素不確定性無法在7月份得到顯著緩解,則市場難以迎來階段性反彈行情。
單從經濟下滑來看,股市也難逃下跌。齊魯證券分析師羅春鵬指出,在穩定環境中,股市與盈利更相關;經濟波動環境下,股市起伏與經濟短期指標更相關。
羅春鵬指出,由于全球經濟沒有走出舊有的陰霾,2009年以來經濟波動明顯加劇,在這樣的背景下,經濟數據能明顯影響投資者情緒,從而影響股市短期的起伏。盡管國內企業的盈利能力在2009年上半年觸底反彈,但股市從2009年三季度以后就走入震蕩行情,表明投資者對實體經濟和企業盈利走強的持續性存在疑慮。
申銀萬國指出,經濟急速下臺階,股市持續下跌概率大;緩慢下臺階,股市則跟隨經濟及企業盈利周期波動。比如,上世紀90年代的首爾股市和中國臺北股市,經濟帶動企業盈利在震蕩中下滑,股市也和經濟及企業盈利周期一樣經歷了若干次漲跌周期;上世紀70年代紐約股市整體呈膠著狀態,估值整體幾乎沒有上漲,其間跟隨經濟劇烈波動。
由此可見,在當前經濟尚無起色的情況下,指望股市走強是不現實的。
七月之政策混沌
不可否認的是,當前的政策已經偏暖,但趨暖的力度遠遠低于市場預期。
由于近期通脹的超季節性回落,央行在6月8日下調了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莫尼塔分析師張志洲指出,對于消費驅動的發達國家而言,通脹回落對應著購買力的提升;而對于中國而言,通脹回落意味著政府“穩增長”的空間加大。
然而,期待中的政策出手空間,實際上并沒有那么大。在5月16日,國務院會議推出節能減排扶持基金后,市場期望更多的刺激計劃出爐,特別是投資基建政策的出爐。隨后,地產、機械、水泥等基建類個股大幅上演。但火爆僅持續了短短幾天。由于市場并沒有等到一個新的4萬億,哪怕是一個2萬億也沒有出現,政策“潛行”或是“緘默”讓市場失望。
實際上,當前的市場消息面充斥著“欲松還緊”的政策。
在松的方面,市場消息稱廣西、貴州出臺優惠電價措施,河南等地醞釀。此類傳聞為傳播期已達一個月之久。但消息至今依舊只是傳聞。
而在緊的方面,央視 《新聞聯播》對房地產價格提醒關注后不久,市場便有了上海樓市政策進一步收緊,河南新政未被兌現的消息。
為何明顯是經濟下行到了不得不救的地步,政策的力度并不強呢?
渤海證券分析師周喜指出,雖然在經濟增速和通脹水平雙雙回落的情況下,刺激政策的推進空間得以拓展,但是調結構的需要以及通脹潛在回升的壓力都令刺激政策在推進時需保持必要的節奏控制,其亦步亦趨的態勢依然不會發生根本性扭轉。
◎政策不力下的股市混沌
正是由于政策從表象上看“無作為”,股市便陷入“跌跌不休”之境地。
在經濟增速回落背景下,市場觸底上行的催化劑很大程度來自于政策。然而,政策變化相對于實體經濟的變化,往往具有明顯的跟隨性或滯后性。
周喜則指出,業績和政策兩因素的交錯博弈依然是決定身處 “業績壓制”和“政策支持”環境中A股市場走勢的核心。由于政策調控以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為目的,而非刺激其增速在短期內大幅回升,那么一旦經濟增速企穩回升,政策刺激力度必然隨之減弱,反之刺激政策必然持續加力。因此,業績和政策對市場影響的合力在下半年內尚難以向同一方向持續加力,這就導致A股市場將繼續保持大箱體震蕩的總體態勢,該趨勢改變的核心在于上市公司業績的有效改善,而且是出自內生增長的可持續改善,并非借助外部政策刺激的短期改善。
東興證券指出,為消除增長前景的風險、避免經濟過快下滑,政策調整圍繞三大邏輯展開。一是降息周期開啟,持續降息可期,政策從預調微調轉換為適度寬松;二是從事關經濟全局、產業鏈長的行業入手,將從基建投資的放松延伸至促進耐用消費品的合理增長;三是將平抑經濟短期波動與促進長期結構調整相結合,鼓勵和加快民生領域的投資成為當前投資的重要著力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注意到,上述三條均屬于慢療法,和2008年底的4萬億強心針存在天壤之別。這也就是說,股市期望“大救市政策”不現實,股市很快扭轉頹勢也不現實。
七月之資金混沌
降息是資金放松的重要指標,隨著2008年以來的首次降息的出現,資金面狀況真的放松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
目前,銀行間資金面看起來比較寬裕,R07D從年初的7.7%,回落到目前的2.7%。實體經濟部門(特別是小微企業)對資金的需求也出現了回落。票據貼現利率趨勢性回落,從2011年底的11%,一直回落到目前的3.3%。
然而,企業的融資成本卻還處于高位。3個月SHIBOR利率通常是短期貸款利率的定價基礎,雖然從2011年6月份以來有所回落,但目前仍為4.1%,還處于高位。此外,一季度我國人民幣貸款加權平均利率高達7.61%,比2008年9月的7.39%還高,即使一般貸款的貸款利率為7.97%,比2008年9月要低,但是基本持平于2011年12月的8.0%。資金面狀況依舊未見明顯放松。
此外,從熱錢的角度看,由于人民幣貶值預期,以及出口增速放緩,今年前5個月新增外匯占款只有2535億,樂觀估計全年新增外匯占款1萬億,大幅低于2011年(新增2.78萬億)。資金面狀況之差可見一斑。
雖然經濟下行趨勢明顯,但從目前的情況看,貨幣政策大幅放松的可能性并不大。
東北證券分析師王國兵認為,由于貨幣存量資金過大,貨幣政策總體不會形成新的大規模放松。王國兵指出,目前我國M2/GDP的比值維持在1.8的高位,并且2009年、2010年的天量資金曾游離在實體經濟外,據推算,目前仍有2萬億~3萬億的資金未有效吸納,也可能成為國內的熱錢。
◎資金不濟下的股市混沌
2006年~2007年的大牛市是資金推動型行情,2009年的大反彈同樣是4萬億資金刺激的結果。如今,在經濟加速下行的背景下,沒有資金面支持的A股,顯然難有大機會。
渤海證券分析師周喜指出,由于市場利率的回落并不必然導致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成本的下降,加之去庫存對企業盈利能力的抑制以及終端需求不足對產能擴張的壓制,企業對中長期貸款的需求并不旺盛,還有可能激起企業加大杠桿以增加產能的積極性。既然大幅放松貨幣調控難以有效提升經濟增長動力,且還可能導致未來通脹風險的高企,那么管理層在貨幣政策上的決策目的就是維持宏觀經濟流動性環境的整體平穩,即避免市場利率的大幅走高。基于這一判斷,2012年下半年希望貨幣政策出現大幅放松是不現實的,于是源自流動性擴張對A股市場估值的推升作用不會十分顯著。
七月 三大機會
七月,經濟下行與見底;7月,政策面欲松還緊;7月,資金面大幅放松困難。三重混沌的壓制下,市場難有大機會。
但是,同樣在七月,一些確定性因素有望讓股市迎來“七翻身”反彈行情。
清晰的“七翻身”規律
從以往若干年經驗看,“五窮六絕七翻身”是市場應驗的股市規律,今年同樣有望繼續上演。
資料顯示,“五窮六絕七翻身”最早出自香港股市。在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當時的經濟分析員在參考歷年香港股市的升跌后得出的結論:股市每逢5月都容易下跌,6月更會大跌,但到了7月,股市卻會起死回生。
由于這一預期在發表之后數年都持續出現,當時不少股民都深信不疑。從而致使不少人在3月份大舉沽售,待到6月再大量買進。
“其實這個預期在A股市場也存在,不然也不會有那么多資金冒著風險抄底。”一位私募人士這樣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對于A股而言,“五窮六絕七翻身”雖不是年年出現,但只要五、六月行情不佳,七月行情出現轉機的幾率就比較大。
比如,2007年5月上證綜指上沖回落,6月出現7.03%的跌幅,7月則走出“陽包陰”,漲幅為17.02%;而2003年、2004年的7月均在前期下跌的情況下出現了反彈。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相信“七翻身”,資金往往提前介入導致“七翻身”行情在6月底就出現了。
2011年6月21日A股結束5、6月的下跌開始反彈,反彈行情持續至7月18日,差不多就是一個月。
◎七月反彈機會清晰
雖然,前面所述的多重“混沌”狀況讓股市大漲很難實現,但“七翻身”下的反彈性機會卻符合歷史規律。
2012年5月,滬指開始向下,全月下跌1.01%;6月,股市繼續下行,滬指當月跌幅接近8%——“五窮六絕”已經應驗。“七翻身”即將出現。
從指數上看,兩個月的下跌已經使得A股跌去了約9%,滬指點位已經跌破了3月底的2242點底部,距離年初的2132點底部已經不遠。由于2132點被絕大多數主流資金看作階段性大底,由此,當滬指越接近該點位,進場抄底的資金就會越多。
從量能來看,本周滬市單邊的成交額不足500億元,雖然這一成交額還沒有低至去年底約360億元的地量水平,但考慮到今年以來市場依舊大幅擴容,該成交額實際上已經到底了。所謂“地量見地價”,反彈也為時不遠了。
從技術上看,周線上的KDJ值早在上周已經破“0”,超-15的J值已經超賣,指標有修復的需要。同樣,從布林線看,滬指連續4個交易日與布林線下軌粘合,同樣有反彈的需要。
實際上,就在6月的最后一個交易日,滬指上演逆轉行情,指數較前一個交易日形成“陽包陰”形態,“七翻身”行情似乎已經展開。
清晰的估值底部特征
當前A股,特別是主板股票的市盈率處于歷史低位,甚至就是底部。雖然這并不能說估值即將見底反彈,但至少可以說,向下的空間不大。
渤海證券分析師何翔指出,從近10年A股歷史上的估值低點看,上證50在2005年市盈率最低時10.7倍,2008年市盈率最低12.58倍;滬深300在2005年市盈率最低時13.06倍,2008年市盈率最低12.31倍;全部A股在2005年市盈率最低時18.68倍,2008年市盈率最低13.36倍。而目前的上證50與滬深300市盈率均仍低于歷史上這幾個低點,僅全部A股PE估值13.87倍還略高于2008年的低點,并且距當時低點僅有4%左右的溢價。
何翔認為,即使考慮到上市公司業績的低迷,A股的波動底線大致在2000點左右。
大通證券分析師李哲明也指出,股指的估值區間隨著全流通的比率提高而逐漸降低,今年上半年的估值區間為11~14倍,隨著未來宏觀環境的轉暖,下半年的合理估值區間會相應提高,預計上證指數PE波動范圍在12~15倍左右。
以去年12月31日收盤2199點為基點,按照2011年業績增速10%計算的上證綜指PE值為12.39倍。以此為基礎,按照5%業績增速,結合PE區間(12~15倍)計算,2012年下半年上證指數的波動區間為2200點~2700點。極端行情下,悲觀預期下(0%業績增速)波動下限為2100點,樂觀預期(10%業績增速)波動上限為2900點。
◎估值結構性機會清晰
實際上,2000點或2100點的底部是業績增速極端情況下的預測,若A股上市公司業績依舊能保持增長,估值提升就有了可能。
何翔指出,若2012年上市公司整體業績提升15%左右,上證指數未來一年的波動高點在2012年將上移至3000點~3200點左右;而即使從2012年一季度全部A股業績實際同比下降0.44%,滬深300業績同比僅上升了3.34%來看,2012年業績增速預期至5%~10%左右,下半年上證指數波動高點也將相應下調至2600點左右。市場在估值提升下蘊含一定的投資機會。
從行業的角度看,通過2012年一季度行業盈利增長的PEG估值比較可知,餐飲旅游、食品飲料、金融服務等少數行業是具有比較優勢的行業。此外,家用電器、信息服務、公用事業、醫藥生物、房地產、采掘這些行業處于第二梯隊,而其他行業的一季度盈利大都是出現了負增長。
李哲明認為,2012年是A股的“估值重估”年,A股的估值重估不僅僅指中小型高估值股票的系統性調整趨勢,更需關注“成長溢價”和“風險溢價”帶來的估值分化。具體的講,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實現歷史性對接之后,投資者會要求業績存在下滑風險的股票價格折讓出“風險溢價”,以平衡未來潛在風險帶來的或有損失,不具備成長性的垃圾股將進一步被市場拋棄;另外,具備高速成長潛質的股票將享受 “成長溢價”,當估值重構完成之時,正是挖掘高成長股的戰略性布局之日。李哲明建議從發展戰略新興產業、擴大內需、通脹預期等角度進行行業配置。建議超配農林牧漁、信息設備、家用電器、黑色金屬、機械設備、公用事業、食品飲料、房地產、金融服務、新能源、水利、傳媒、環保等行業或板塊。
清晰的中報業績預增
雖然,2012年上市公司業績尚不明朗,但市場仍能夠從中報業績預告的角度清晰地捕捉“七翻身”下的投資標的。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粗略統計,A股市場共有870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12年中報業績預告。這其中,業績預增的股票有378家,占比不到44%,遠低于2011年中報業績預計向好的63%。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業績預增的板塊來看,醫藥、服裝、科技、飲食服務、磁性材料、家裝等子行業預增的公司相對較多,這表明上述行業逆經濟周期錄得景氣。
據新時代證券統計,截至2012年6月19日,74只中報大幅預增的股票,從5月8日至今平均漲幅3.02%,同期滬深300指數漲幅-5.86%,同期跑贏大盤8.88個百分點。
◎中報預增機會清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總結各機構的觀點,機會來自于三個方面。
首先是已經公布業績預增的個股機會。在中報業績預增的個股中,郭鵬個股建議關注加加食品(002650,收盤價20.9元)、威創股份(002308,收盤價9.85元)和捷成股份(300182,收盤價23.5元)。
其次,一批基本面改善的個股,也有望處在業績見底,甚至中報超預期的可能。比如電力行業,宏源證券分析師魯儒敏指出,由于煤炭價格下跌將經歷一個港口煤炭價格逐步向內陸地區傳導的過程,沿海地區購買較多港口煤炭的公司受益最為明顯,主要有:華能國際(600011,收盤價6.45元)、華電國際(600027,收盤價4.19元)等;靠近沿海地區,也能較快受益于煤價下跌,主要有大唐發電(601991,收盤價5.63元)、皖能電力(000543,收盤價7.01元)。
最后,ROE上升的成長股值得持續關注。齊魯證券指出,ROE持續上升的行業,如金屬新材料、飲料、醫療器械以及中藥等,其收益率明顯居前;而ROE提升不大的行業,如航運、鋼鐵、港口、園區開發的收益率則明顯靠后。
ROE能持續提升是選擇成長股的關鍵,根據行業研究員的成果,建議關注電子、農業、醫藥、飲料、TMT行業中的公司,如鴻利光電(300219,收盤價9.8元)、圣農發展(002299,收盤價14.44元)、大北農(002385,收盤價19.4元)、眾生藥業(002317,收盤價23.74元)、昆明制藥(600422,收盤價18.63元)、華錄百納(300291,收盤價57.42元)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