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昆山臺企協會會長蘇來得負債失蹤“套”住國資擔保公司
2010-12-03 01:41:11
每經記者 孫嘉夏 發自昆山
“有時候,人在社會上必須要來承擔所有的責任,這是必須要盡的一個義務。”這是原昆山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以下簡稱昆山臺資企業協會)會長蘇來得曾經的話語。
蔣小東如今對這句話嗤之以鼻。在整整11天試圖尋找蘇來得無果后,蔣小東放棄了這個念頭,并轉而向旗下員工解釋自己為什么至今還沒能向他們發放10月份的工資。
原因簡單而明了:蘇來得掌控下的唯君電子(昆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唯君電子)與蔣小東任總經理的昆山匯盈精密模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盈模具)之間,尚有約130萬元的款項未能結清。蘇來得突然“消失”后,唯君電子也隨即被當地法院查封。
昨日(12月2日),疲憊的蔣小東看到一絲曙光。這一天,和蔣小東有類似遭遇的中小企業主們與相關部門進行了對話,并得到了答復。“最好的解決結果,還是有企業接盤重組。”該部門人士認為。
“光環”迷惑供應商
措手不及的不只是蔣小東,不少向唯君電子供貨而未能及時拿回貨款的中小企業也深陷其中。此外,為唯君電子提供擔保的昆山市創業擔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昆山創業擔保公司)亦有千萬資金被套其間。
在此之前,以原昆山臺資企業協會會長身份出現的蘇來得光環耀眼,在昆山廣有人脈,并因此贏得不少民營企業主信任。
“我與蘇來得從2001年就開始合作了。”蔣小東說。當時,蔣創立的匯盈模具剛落戶昆山不久,而唯君電子早在1996年即落戶昆山,并發展迅速。開始時,雙方保持著3個月一清賬的默契。但此后的合作卻漸生變端,“并不是一分錢不給,也給,但只是陸陸續續地給,支付的金額少了,時間跨度長了。直到現在,也僅僅支付到去年5月份的貨款”。
11月22日,當匯盈模具的司機滿載著成品模具來到唯君電子的廠門口時,才發現幾張醒目的 《昆山市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已張貼在唯君電子綠色的外墻上。其中一份文書稱,申請人昆山創業擔保公司于2010年11月20日因擔保合同糾紛,向法院提出訴前財產保全申請,要求查封被申請人唯君電子價值3300萬元的財產,落款日期為2010年11月22日;另一份文書中,申請人周登、楊月珍等員工因勞動爭議糾紛,向法院提出訴前財產保全申請,要求查封唯君電子價值80萬元的財產,落款日期為11月20日。在另外的數張紙上,則密密麻麻地列出了唯君電子當前的財產清單,其上有昆山人民法院的印章。
負債或近5000萬元
有熟悉該案情況的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據其掌握的數據,目前已申報的債權總額在1700萬~1900萬元之間。另據知情人士透露,供應商欠款加上擔保公司貸款兩類款項相加,唯君電子所需負擔的債務已近5000萬元。
蔣小東等人聘請的代理律師卜賢生告訴記者,目前尚處于統計債權人具體債權金額之時,其后法院方會立案。
同樣被欠款的昆山創業擔保公司黨政辦人士向記者解釋,該公司為國有企業,相關信息發布由昆山宣傳部門統一進行。昨日,昆山市委宣傳部新聞科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目前并無相關情況可以發布。
在《靖江日報》一篇名為《靖江外向型經濟學昆山報道》的文章中提及的細節顯示:2008年,唯君電子設備投資密集,急需融資,公司董事長蘇來得情急之下,直接撥通市委書記張國華手機,“你看看是不是直接到我們市的創投擔保公司去?”張國華直接回復。“10天后,唯君電子拿到了融資款一千多萬。”
蘇來得提及獲得擔保公司擔保時曾說,“因為我們的設備投資比較密集,所以需要的資金比較大。有一次,我打電話跟張書記說我現在急需要融資,但是我去找銀行都行不通。”“書記聽到這個信息以后,他就直接跟我提到說,是不是直接到我們市里面的創投擔保公司去,馬上去解決這些事情。結果很快的,在10天以后融資款就下來了。”
而當初獲得政府支持的蘇來得最終卻將麻煩留給了當地政府。“我們已經拿出了70多萬元,先墊付了工人工資等費用。”昆山市巴城鎮石排工業區管委會主任沈雪良表示。
上述熟悉情況的人士告訴記者,依昆山創業擔保公司的申請,所查封的3300萬元資產應高于唯君電子所獲得的貸款,亦即意味著昆山創業擔保公司將很可能不會遭受損失。
內外交困推倒唯君電子
上述知悉情況的人士稱,蘇來得的企業這幾年“發展得不是太順,也不是太好”。
“唯君電子最鼎盛的時候,年產值有1億元。”蔣小東說,唯君電子主要生產印刷線路板(PCB),可應用于電腦、DVD、顯示器等電子產品中。“但現在主要受到勞動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影響,唯君電子的利潤率也越來越薄,基本上以跑量為主。”
同處昆山地區、同處PCB行業,由臺商吳禮淦家族控制的滬電股份(002463,SZ)透露,PCB行業供求變化受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較大。滬電股份招股說明書中透露,金融危機引發電子行業投資下降,境外市場需求和訂單減少,另一方面金融危機致使PCB行業內部市場競爭加劇,各生產廠家為市場份額競相壓價惡性競爭,PCB整體銷售價格下降。
蔣小東告訴記者,“有原材料供應商因無法拿到貨款,已經停止供貨,或許也成為唯君電子倒下的原因之一。”
“資金周轉不過來也是主要原因。”上述熟悉情況的人士告訴記者,“唯君電子每月的虧損額都在幾十萬元,后來蘇來得一度試圖轉型升級,生產多層板,但最終失敗,訂單量非常少,而巨額的先期投入資金也打了水漂。在這種情況下,也根本不可能獲得銀行貸款。”
“上多層板項目的方向沒有錯,其毛利率非常高。”蔣小東說。
“唯君電子的產品質量不高。”熟悉PCB行業的人士稱,“唯君電子的管理人員、一線工人更換的頻率非常高,這導致工人生產積極性不高,新來的工人也很難在短時間內迅速掌握足夠的生產技能,以致產品不良率很高。長此以往,唯君電子便很難再拿到訂單。”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