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10 01:11:42
美元貶值和人民幣升值預期背景下,投機性熱錢進入中國的速度加快。為應對外資流入壓力,外管局對熱錢的監管再出舉措。
每經記者 賀麒麟 發自上海
10月底,外管局對9家違規辦理外匯業務的銀行分支機構給予了點明通報并處罰,其中包括四大國有銀行。昨日,外管局對熱錢的監控再次加碼,將對銀行按照收付實現原則計算的頭寸余額實行“下限”管理,來料加工收匯比例統一由30%調整為20%;同時,外管局還特別加強了對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短期外債的管理,強化了銀行在辦理外匯業務時的真實性審核義務。
以美國QE2為標志的新一輪“印鈔”行動,再次加劇了市場對新興經濟體資產泡沫的擔憂,監管層再度出拳打擊熱錢,功效又有幾何?
美元貶值和人民幣升值預期背景下,投機性熱錢進入中國的速度加快。為應對外資流入壓力,外管局對熱錢的監管再出舉措。周二(11月9日)外管局發布《關于加強外匯業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加強外匯業務管理,防范跨境資本流動帶來的金融風險。
專家分析,流向上,房產調控使樓市的熱錢轉而流向農產品市場和股市;流量上,9月份熱錢流入規模環比提升1倍,而房產調控、人民幣升值預期進一步明確、美元指數反彈、官方監管加強等四個因素,將遏制熱錢未來進一步流入。
業內專家指出,對于熱錢的流入,央行可能通過多種工具和政策的組合來對沖;下一階段的貨幣政策方向很可能將趨緊,如果CPI沒有回落趨勢,不排除年內再次加息的可能性。
新進熱錢首選農產品
美聯儲的定量寬松政策引發了市場對于國際游資泛濫的擔心,監管部門對于熱錢流入更是心存警惕并未雨綢繆。
央行行長周小川上周就曾表達過對于美國量化寬松政策可能導致熱錢異常流入中國的擔心。外管局副局長鄧先宏周一(11月8日)也對熱錢表示不安,他表示中國雖然不存在大規模熱錢流入,但在主要國家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下,大量資金凈流入的壓力加大,違規套利熱錢主要瞄準樓市、股市。
熱錢研究專家黎友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最新進入國內的一筆熱錢,規模較之過去大出許多,大部分流入了農產品市場和股市。“新進入的這筆(熱錢),首選進入農產品市場。”
黎友煥指出,9月份新一輪房產調控以來,樓市里的熱錢也流向了農產品市場和股市。“具體規模很難估算,主要是追蹤熱錢的痕跡。”
此外,他進一步指出,在國際熱錢的攪局下,國內的炒作資金也進入了農產品市場。
根據商務部最新公布的數據,近期農產品上漲大于預期,且農產品價格的漲勢沒有緩和跡象。“這一輪的漲價周期很可能持續幾個月。”某券商行業分析員稱。
周二發布的《通知》,是監管層為防范國際熱錢對中國資本市場和物價造成沖擊而采取的最新舉措。業內人士分析,此舉昭顯在外匯流入壓力加大的背景下,中國的外匯管理趨緊。
根據《通知》,為防范跨境資本流動帶來的金融風險,外管局將對銀行按照收付實現原則計算的頭寸余額實行“下限”管理,來料加工收匯比例統一由30%調整為20%。
《通知》還要求,嚴格出口收結匯聯網核查管理,嚴格金融機構短期外債指標和對外擔保余額管理,加強外商投資企業境外投資者出資管理;將嚴格對違規銀行進行處罰等。
外管局稱,《通知》的出臺進一步規范了貿易、外商直接投資、返程投資、境外上市等渠道的資金跨境流動,特別是加強了對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短期外債的管理,強化了銀行在辦理外匯業務時的真實性審核義務,有利于進一步打擊各種違法違規資金流入和結匯,防范“熱錢”跨境流入帶來的金融風險。
9月熱錢規模環比升1倍
那么究竟有多少熱錢流入國內?目前機構對熱錢規模的核算,主要是根據新增外匯占款規模剔除FDI(外商投資)和貿易順差所得余額這一口徑。
央行數據顯示,9月份中國新增外匯占款2895.65億元,較8月增加19.19%,創下年內新高。
在9月份外匯占款創新高的同時,中國9月貿易順差大幅收窄至168.8億美元,創5個月來的最低水平。央行表示,從外匯占款和貿易順差“一高一低”的表現來看,9月熱錢凈流入的壓力較大。業內人士表示,10月份熱錢凈流入有可能還會創出更高的水平。
“根據市場主流的統計方法,9月份熱錢流入規模為1200億元,相對8月份的550億元提升了1倍多。回流的態勢很明顯,10月份 (熱錢流入)規模很可能比9月份更高。”東方證券宏觀經濟分析師李立峰對 《每日經濟新聞》表示,10月份的新增外匯占款將達到3000億元規模的峰值,比9月份略高,外商投資較為平穩,因此10月份熱錢流入規模也將高于9月份。
不過他還指出,新增外匯占款的規模,到今年的10月份或11月份可能會達到峰值,在12月份或明年一季度將有所回落。“應多關注外匯占款增量。”
國金證券亦表示,初步判斷10月份可能就是熱錢流入速度的高點,但是數量上的拐點將滯后至2011年2季度。
此外,業內人士分析指出,11月份起,房產調控、人民幣升值預期進一步明確、美元指數反彈、官方監管加強等四個因素,將遏制熱錢未來進一步流入。
“目前房地產調控將有效地減少熱錢的進入,限購使得熱錢流入樓市的空間受到壓縮。”熱錢從樓市的流出,意味著在房地產調控背景下,熱錢流入不會長期保持目前的水平。
同時,人民幣升值幅度的預期進一步明確,有利于防止熱錢流入。此外,美元貶值的走勢在11月后將會有一些變化。“隨著美國中期選舉這個節點的過去,美元指數將有一個階段性上漲。”
國內對熱錢的監管也勢必加強。目前,外管局、商業銀行對熱錢已處于嚴密監控的狀態。“盡管沒有太好的辦法全面監控熱錢,但是全面從緊,逐步杜絕了正規商業銀行的熱錢流入渠道,使熱錢的流動越來越困難。”
央行應對:貨幣政策“組合拳”
在熱錢加速流入和通脹預期劇增的雙面壓力下,央行貨幣政策陷入了兩難抉擇。業內人士指出,對于熱錢的流入,央行可能通過多種工具和政策的組合來對沖;下一階段的貨幣政策方向很可能將趨緊,如果CPI沒有回落趨勢,不排除年內再次加息的可能性。
長江商學院金融教授周春生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目前的貨幣政策的確面臨著兩難抉擇。
“近期通脹壓力預期強烈,市場普遍預計10月份的CPI會超過4%,居民對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的感受強烈。大幅加息會對經濟造成負面影響,強化人民幣升值預期,擴大熱錢的流入規模;但小幅加息對抑制物價上漲的作用有限。”
東方證券宏觀經濟分析師李立峰認為,央行可能會先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再選擇加息。“歷史數據顯示,當新增外匯占款增加時,央行往往會啟動存款準備金率上調,來限制新增外匯占款擴大帶來的流動性增加。”
“如果10月份的CPI大于4%,存款準備金率調整后,12月中上旬有加息的可能性。”
東北證券宏觀經濟分析師表示,央行很可能通過多種政策的組合來對沖熱錢的流入。“比如現有的公開市場操作、定向央票發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也不排除適當的股市擴容等新舉措。還是以數量化工具為主,如果11月份的CPI仍沒有回落的趨勢,不排除年底加息的可能性。”
上海一貨幣政策分析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在目前的低利率時代,市場能夠承受一個季度加息兩次。“不過監管層要看效果,這倒確實是阻止再次加息的重要因素。”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