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18 03:31:10
每經記者 葛翠翠 發自北京
投資是保險公司業績的重要驅動因素,但2010年較為復雜的投資環境考驗著險資的投資能力。在各種關于險資投資壓力的討論聲中,險資會交出怎樣的成績單?
昨日 (8月17日),人保財險(02328,HK)在港交所公布了2010年上半年業績報告。在上半年,公司實現整體盈利26.45億元(人民幣,下同),超出機構預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報告中發現,人保財險的投資與承保顯現出“東方不亮西方亮”的態勢——公司報告期承保業務扭虧為盈實現承保利潤19億元,與此同時,資本市場的陰霾使已實現和未實現投資凈收益同比大降至2800萬元。
投資凈收益降至0.28億元
昨日公布的人保財險半年業績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6月30日,人保財險及子公司資產1862.91億元。截至2010年6月底,人保財險已實現和未實現投資凈收益僅為2800萬元,較2009年上半年的4.54億元減少4.26億元。根據報告,這一減少主要是由于以公允價值列示且其變動反映于損益表的金融資產未實現投資收益減少了5.37億元,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實現投資收益僅增加0.27億元,對上述影響起到微小的抵消作用。
中期業績顯示,2010年上半年,人保財險大手筆買入證券,買賣債券類和權益類證券凈支付款項共為150.09億元,同比大幅增加149.42億元。人保財險在報告中指出,投資凈收益的下降源自資本市場的低迷。
分析人士認為,險資在2010年面臨著不明朗的投資環境。“一方面是因為經濟增長和政策退出的矛盾使得資本市場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二季度以來房地產調控引發市場的大幅調整,權益投資收益大幅縮水;另一方面是利率處于低位,中長期債的收益水平較低,保險公司在中長期債的配置上處于兩難境地。而與此同時,新增保費與到期再投資的資金較多,加上去年積壓的未有效運用的資金,保險業面臨較大的資金配置壓力。”國都證券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
不過,人保財險的投資業績或許并不具備行業代表性和典型性,根據保監會上半年監管會議透露的消息,截至6月底,保險機構股票資產凈值增長率好于上證指數,債券投資收益率高于同期限的國債收益率,今年上半年,保險投資收益率為1.93%。至于下半年的情況,剛剛過去的7月份顯現出不錯的開局:7月上證綜指上漲8.67%,與保險投資相關性更高的銀行指數7月上漲7.8%,扭轉了4~6月份連續下跌的局面。
另外,在投資業績中,人保財險的利息、股息和租金收入同比增加4.28億元至17.96億元,其中利息收入同比增加2.37億元,股息收入同比增加1.87億元人民幣。“主要是因為本公司及子公司投資資產規模有所擴大。”人保財險在報告中指出。
承保實現利潤19億元
雖然投資業績不盡如人意,但2009年上半年,人保財險在承保利潤上卻有所進益。
業績中報顯示,公司2009年上半年承保利潤為19億元,其中,車險、企財險、責任險、貨運險、意外傷害及健康險分別實現承保利潤10.77億元、4.72億元、0.32億元、1.43億元和100萬元。而2009年同期,其承保虧損15.34億元,其中,車險虧損20.88億元、企財險虧損0.19億元,責任險虧損0.38億元、意外傷害及健康險虧損1.05億元。
在承保利潤的拉動下,人保財險實現了整體盈利的大幅增長,凈利潤由2009年上半年的0.8億元人民幣增加25.65億元人民幣至2010年上半年的26.45億元人民幣。2010年上半年母公司股東每股基本盈利為0.237元人民幣。
這一業績超出了機構的預期,此前,摩根大通預期其上半年純利19.29億元、核心純利7.45億元;花旗估計其純利20.05億元,核心純利4.65億元;里昂預測純利10.72億元,核心純利8.28億元。
財險業務中占大頭的車險實現盈利對公司實現整體盈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10年上半年,人保財險及子公司機動車輛險的營業額為588.46億元,較2009年上半年的463.28億元人民幣增加了125.18億元。
“2010年上半年,政府繼續推行汽車下鄉、購置稅補貼政策,并提高以舊換新補貼額度、擴大新能源汽車試點城市,一系列利好措施的實施刺激了汽車銷量的同比大幅增長。公司機動車承保量明顯增加。”人保財險在業績報告中指出。
人保財險的承保盈利與行業趨勢相一致。保監會指出,今年上半年,全國財險業保費收入2018億元,同比增長33.5%,實現承保利潤39.64億元,實現承保盈利的公司24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3家。相關報道指出,太保產險上半年實現了凈利潤15億元,同比增加137%,實現其保盈目標的也是車險業務。
目前,在產險市場上,人保財險的市場份額約為39%。
此外,業績中報顯示,人保財險償付能力仍屬充足I類:根據監管規定,人保財險今年6月底須保持的最低償付能力額度182.37億元,目前,其實際償付能力額度為213.01億元,償付能力額度充足率為11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