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9-22 22:00:45
每經記者|周逸斐 每經編輯|張益銘
近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介紹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情況,并答記者問。出席新聞發布會的還有生態環境部副部長于會文、郭芳、李高。
視覺中國圖
發布會上,黃潤秋表示,“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五年,黨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動從重點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向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跨越式轉變。
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
黃潤秋詳細介紹了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新成效。
黃潤秋說,生態環境部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以更高標準打好幾場標志性戰役。在藍天保衛戰方面,因地制宜推進北方地區清潔取暖改造,累計完成散煤治理4100萬戶;“十四五”期間淘汰高排放車輛近2000萬輛。聚焦重點區域開展攻堅行動,2024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細顆粒物(PM2.5)濃度分別比2020年下降18%、10%和20%。
在碧水保衛戰方面,全面開展排污口的“查、測、溯、治”,共查出入河排污口36萬余個、入海排污口6.3萬余個,七大流域和重點海灣整治完成率分別達到90%和93.3%;全國3000多條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縣級城市黑臭水體消除比例也超過90%。
在凈土保衛戰方面,實施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基本完成132個重點縣農用地土壤重金屬的污染溯源,累計完成10萬余個行政村的環境綜合整治,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45%以上。
在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方面,高標準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部署開展非法傾倒處置固體廢物、重金屬環境安全隱患專項整治,組織實施新污染物治理行動,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此外,著力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截至目前,全國共有11.2億千瓦的煤電機組和9.5億噸的粗鋼產能完成全流程或者重點工程超低排放改造。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并穩定運行,覆蓋了全國60%以上的碳排放量,還啟動了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加快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綠色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明顯提升。
積極推進碳市場建設
今年是“雙碳”目標提出5周年。李高介紹,生態環境部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積極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和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推動構建和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的政策體系。生態環境部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進能源、產業轉型升級和重點領域的綠色低碳發展,推動建成全球最大、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體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總量已提前完成2030年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十四五”期間,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生態環境部還積極控制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發布甲烷和工業氧化亞氮控排方案,將氫氟碳化物納入配額管理,將煤礦瓦斯排放的限值從30%加嚴到8%,強化對甲烷的排放控制。
積極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建成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范圍還在進一步擴大,今年新納入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實現了對全國6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有效管控。生態環境部還啟動了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推動出臺《關于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加強全國碳市場建設的意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先后制定30余項制度規范,初步形成多層級、較完備的碳市場法規制度體系。市場活力進一步激發,截至2025年9月18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配額累計成交量達到了7.14億噸,累計成交額達到了489.61億元。
牽頭構建產品碳足跡的管理體系。指導發布了100多項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上線了國家溫室氣體排放因子數據庫,填補了國內數據空白。定期發布全國電力碳足跡因子數據。幫助企業積極應對國際涉碳貿易壁壘,推動碳足跡規則標準實現國際的銜接互認。
深入推進適應氣候變化的工作。生態環境部聯合多個部門印發實施《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明確我國中長期適應氣候變化的目標任務。深化39個氣候適應型城市試點建設。推動提升重點區域氣候韌性,加強青藏高原等關鍵脆弱區域氣候風險評估。發布早期預警促進適應行動方案,打造氣候適應伙伴關系。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