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9 17:00:54
上半年以來,上海高端住宅市場多點開花,不論是傳統板塊還是新興板塊都錄得較好的銷售表現。
近日,上海靜安區大寧板塊的地王項目大華·靜安年華取得預售證,正式開啟認購。
作為深耕上海房地產市場37年的本土企業,大華集團從“平方公里營城專家”向“城市微雕”蝶變,助推上海更新進程,在城市空間畫布上連綴成一個個坐標。
“空間是永恒的,而城市微雕是在時間長河里寫下的嶄新詩行。”展望未來,大華希望成為人文主義修復師,通過微小而精細的雕琢,為區域注入宏大而久遠的能量,打開城市生活的無限可能性。
靜安區大寧板塊,上海內中環少有的“全能六邊形戰士”——交通、商業、醫療、教育、生態和產業六個維度滿格配置,是較為成熟的人文居住區。
大華·靜安年華落子于大寧板塊更靠近內環的黃金C位,依新老靜安的縱向軸“滬太路-恒豐路-石門二路”,居住者既能享受大寧國際社區的活力與煙火氣,又能感觸靜安寺商圈的百年繁華。
靜安一直是上海熱門置業板塊之一,而大寧板塊內近兩年以來一直沒有新盤上市。
今年3月,大華集團在數家開發商67輪激烈競爭中,以24.86億元摘得靜安區大寧111-21地塊,樓板價達到92659元/㎡,刷新單價地王紀錄。
根據項目公示的規劃設計方案,大華·靜安年華擬建1棟24層高層、3棟5—6層的疊拼住宅,房源共計僅175席。
總體設計融入了周邊環境、城市面貌和肌理相結合的思考邏輯,在業態布局上打破常規,采用臻稀“高層+別墅”高低配設計。其中,高層105戶、疊墅70戶,以北高南低的科學布局,保障了高層住戶的采光與景觀視野。
項目以108~123M2戶型為主,盡可能提供足夠的寬展面,充分利用南側以及側向山墻的日照、景觀視野,增加全景飄窗和未來適宜改造的陽臺空間。
大華·靜安年華充分考慮住戶對于情緒價值、生態環境等體驗的要求,在項目270度轉角飄窗以及陽臺的處理方式上,更加超前且更具有儀式感,特別是推出的板塊內首個“全系三陽臺”產品。
如123M2戶型四房,以約6.6米的大面寬以及相對獨立的電梯入戶體驗,獲得較以往住宅產品更大舒適度的提升。
通過一系列創意而實用的戶型設計,大華·靜安年華希望在無形中帶給購房者更多實惠與更高得房率。
作為靜安的高端居住標桿,靜安年華如何重新定義新海派高端住宅?大華認為,新海派高端住宅不在于其是否更奢華,而在于精準回應當代上海人獨有的精神氣質。
“建筑是世界的年鑒”。海派精神在文化和建筑中鑄就并顯現,一切都可能融入構成上海,但是上海的特質卻絕不消融,它的根源是重塑與創新。
大華·靜安年華以“海派新韻”為核心理念,在外立面方面,項目引入“新故輝映”概念,演繹傳承海派古典的裝飾主義及設計語言,結合現代高技幕墻節點——超大窗墻比呈現以及輕盈通透的立面形態。
得益于設計和開發團隊是上海本土成長起來的企業背景,項目更加強調對于上海本地化特色的挖掘與尊重,提出新古典與鄔達克相結合的設計方式,在立面構成上采用對稱三段式,同時融入更多創新的形式,形成整體立面特色和邏輯。
立面設計以柱廊、櫥窗等經典元素為骨架,通過材質與色彩的層次變化,形成富有韻律與節奏感的視覺語言,展現出海派文化的現代演繹與城市美學的完美融合。
與傳統住區不同,大華·靜安年華業主下樓即可沉浸在豐富多元的商業業態之中,享受觸手可及的便捷生活。項目引入“浮島理念”,打造2300平方米的超大商業底盤,形成“樓下繁華商街,樓上靜謐生活”的獨特格局。
這種設計靈感,與紐約曼哈頓等高端住宅將商業、居住、休閑功能立體融合的街區開發理念不謀而合,打破傳統社區封閉邊界,創造國際化的高端居住體驗。
大華集團深耕上海37載,在陪伴這座城市長期發展的漫長時光里,擔當城市更新運營商使命。從約3.5平方公里的大華社區,到約3.3平方公里的錦繡華城,再到近1平方公里的北上海板塊......大華在上海不同區域打造多維城市更新封面。
作為上海本地房企、造城專家,近年來入市的大華·錦宸府、大華·星曜和大華·星樾等得到市場熱銷。
大華攜帶往昔深厚的平方公里營城經驗,站在未來的時間象限,選擇向“明天的城市更新”出發,以更具前沿性和趨勢性的探索,為城市更新編年史添加新的批注。
據易居研究院統計,2025年上半年,上海高端住宅市場呈現積極和活躍態勢,總價在3000萬元及以上新房成交套數達到1096套,連續兩年高端住宅交易超過千套。若將最近兩年上半年平均水平與2017—2023年平均水平做對比,交易量增速達到214%,認購高端住宅的市場動力強勁。
高端住宅交易作為全國樓市的重要風向標,其活躍表現代表了各類資金的流向。
大華·靜安年華的入市,不僅填補了大寧板塊高端住區的空白,也為市場提供了上海內環旁又一稀缺疊墅社區新選擇。
預售證號:靜安房管(2025)預字0000293號
(廣告)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