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8-05 22:10:35
賽諾菲停止波立達在中國市場的供應,停供主要是由于全球供應問題,以及公司心血管市場策略和管線優化。波立達曾被賽諾菲視作“心血管領域革命性新藥”,但在中國獲批僅五年便面臨退市。對此,上海市第七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莊少偉表示,臨床已有多種可替代藥物,患者無需焦慮。
每經記者|許立波 每經編輯|張海妮
近日,市場上流傳一份由賽諾菲發布、題為“關于波立達(阿利西尤單抗注射液)的告知函”的文件,落款時間為2025年7月1日。其中提到,賽諾菲決定停止波立達在中國市場的推廣。
波立達曾被賽諾菲視作“心血管領域革命性新藥”的降脂產品,在中國獲批僅五年。8月4日,賽諾菲方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證實,賽諾菲停止波立達在中國市場的供應,停供主要是由于全球供應問題,以及公司心血管市場策略和管線優化。
波立達“短命”背后,折射出降脂藥特別是PCSK9市場正加速邁向“紅海”的激烈競爭格局。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上海市第七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莊少偉表示,長期使用波立達的部分患者也無需為此感到焦慮,臨床層面已有多種可替代藥物。
就在波立達退市的消息傳出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系到一位此前長期使用該藥的患者。當記者問到是否會為“波立達退市”而焦慮時,這位患者表現得較為淡定:“沒啥感受,換個藥繼續用,這是長效藥,誰也說不清區別。”
這位患者回憶,自己過去幾年先后使用過三款PCSK9抑制劑,除波立達外,還有安進/安斯泰來的瑞百安(依洛尤單抗)和國產信達生物的信必樂(托萊西單抗)。“三種藥都有效,也都沒有明顯副作用。”
至于哪款療效最好、哪款更耐受,他則說:“你問我,估計找不到論據,屬于醫生給啥用啥,醫保能報就行。”
從記者接觸的多位患者的感受來看,波立達退市更多是一種“悄無聲息的撤退”——沒有引發劇烈反應,也沒有因用藥問題而造成明顯困擾,這也提醒公眾:即便是曾被稱為“革命性新藥”的產品,也可能因為市場變化而匆匆離場。
莊少偉向記者介紹,膽固醇升高已經被公認為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最危險的因素之一。“如果膽固醇長期升高而不進行干預,將顯著增加動脈粥樣硬化風險,誘發冠心病、腦梗等。”
在治療手段方面,莊少偉指出,他汀類藥物問世已有三四十年,PCSK9抑制劑則是近幾年才開始廣泛使用的藥物,但已經在臨床研究中被證實能夠顯著降低膽固醇,療效也非常明確。“從我的臨床經驗來看,PCSK9抑制劑對膽固醇的降低效果并不亞于他汀類藥物中的高強度品種,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而且這類藥物通過靶向PCSK9通路起效,不經過肝腎代謝,副作用相對較小,患者耐受性較好。”莊少偉說。
此前一直使用波立達的患者在突然更換藥物后是否會出現不適應?對此,莊少偉回應,從臨床經驗來看,患者的這種擔憂大可不必。“無論是波立達、瑞百安,還是國產的PCSK9單抗如托萊西單抗等,它們的作用機制都非常接近,都是針對PCSK9蛋白,降脂效果相似。”
莊少偉強調,膽固醇升高造成的傷害是一個長期積累的慢性過程,不會因為幾天或一兩周的變化而帶來重大影響,所以,即使波立達退市,患者也無需擔心,藥應該是能夠自然切換的。
針對在治療過程中臨時更換藥物可能造成的影響,上述患者也對記者稱“換藥(后)并無不適”。今年5月,該患者就從波立達更換為信必樂,起初他還曾疑慮“不知道效果怎么樣”,換藥三周后的報告結果顯示出積極的療效,“低密度膽固醇指標還是可以的”。
波立達退場,大致可以總結為三大原因:一是市場競爭加劇。正如賽諾菲方面在告知函中表示,“在《2025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中,更多國產PCSK9抑制劑被納入膽固醇管理的醫保報銷治療方案,使市場更為多元化”。二是原料供應問題。“受到全球原料供應形勢緊張的影響,波立達在中國市場也正面臨供應方面的挑戰。”三是賽諾菲自身在調整商業策略,重心將從波立達轉移至其他創新產品。
賽諾菲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公司于2024年底收購箕星在大中華區獨家開發及商業化Aficamten的權益,近期也宣布了獲得維亞臻在研藥物“普樂司蘭鈉注射液”大中華區的權利,公司在華的心血管產品策略將進行整體升級,持續提供不同領域的創新產品,以滿足中國患者的需求。
公開資料顯示,波立達于2015年在美國首獲批準,并于2019年12月進入中國市場,成為中國首個同時獲批兩大適應證的PCSK9抑制劑——用于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預防,以及原發性高膽固醇血癥治療。
2021年醫保談判后,波立達在進入醫保目錄的同時價格也遭遇大幅下降——由最初的1982元/支降至306元/支,降幅超過80%。即便如此,面對激烈的競爭,波立達的市場份額仍然在被競品不斷蠶食。
根據PDB數據,國內2018到2019年上市的兩款高膽固醇血癥用藥中,2020年至2023年瑞百安銷售額由1.3億元增至13.23億元,波立達由0.17億元增至6.29億元。在銷售數據上,波立達已被其直接競爭對手顯著趕超。
與其對壘的還有國產勢力的迅速崛起。2023年以來,信達生物的信必樂、康方生物的伊喜寧、君實生物的君適達、恒瑞醫藥的艾心安等國產PCSK9單抗陸續獲批上市。以信必樂為例,該藥物于2024年進入新版醫保,2025年起正式執行報銷,上海市醫保藥品比價數據庫顯示其均價為286元/支,患者年治療費用預計在7500元左右,且大部分可由醫保報銷。
從臨床療效來看,波立達也沒有顯著優勢。據開源證券梳理三款PCSK9抗體藥物的關鍵Ⅲ期數據,瑞百安、波立達和信必樂降低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百分比約在55%~75%區間。粗略對比,波立達24周降低LDL-C的數據為56%,在三款藥物中排名最后。
更有甚者,諾華的siRNA(小干擾RNA)新藥英克司蘭鈉注射液(商品名:樂可為)憑借半年注射一次的給藥頻率、較佳的依從性和不輸抗體藥物的長期有效性,正成為PCSK9賽道的新寵。開源證券稱,英克司蘭鈉注射液已在歐盟、美國、中國和日本相繼獲批上市,目前正處于全球高速放量階段。
莊少偉也向記者指出,盡管波立達即將退出中國市場,但這不會對臨床用藥造成太大影響:一方面,瑞百安仍在正常使用;另一方面,國產的PCSK9單抗也已陸續上市,如信達生物的托萊西單抗等。此外,還有諾華推出的siRNA類降脂新藥英克司蘭,優勢是半年注射一次,屬于長效方案。同時,經典的他汀類藥物仍然是一線基礎治療藥物,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大量研究所證實,“因此臨床上完全有多個替代方案可選,所以我覺得波立達這個藥的退市應該不會影響我們臨床上的應用”。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