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5 09:23:24
每經編輯|肖芮冬
7月24日半導體板塊震蕩走高,截至收盤,半導體設備ETF(159516)、集成電路ETF(159546)、芯片ETF(512760)、科創芯片ETF國泰(589100)分別收漲1.39%、1.37%、1.30%、0.90%。
資料來源:Wind
消息面上,據新華社華盛頓7月23日電,美國白宮23日發布一份人工智能(AI)行動計劃,列出特朗普政府未來將采取的數十項聯邦政策行動。一些媒體分析認為,此舉意味著特朗普政府撤銷拜登政府時期的多項政策,并放寬對AI發展的監管措施。
AI浪潮為半導體領域注入了強勁且持續的成長動能,臺積電在Q2法說會上預計AI半導體市場需求強勁。Tokens的數量增長,AI模型的使用,意味著很多的計算需求和芯片投入。預計2025年公司收入增速接近30%,主要是N3N5平臺和HPC平臺驅動。
資料來源:臺積電
此外,據PanSemicon信息,長江存儲在推動“全國產化”制造設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首條全國產化的產線將于2025年下半年導入試產。國產自主進程再上新臺階。
估值層面,以半導體材料設備指數(931743)為例,截至最新交易日2025年7月24日,PETTM為67.17x,上市以來55.95%分位。盡管從估值分位來看,半導體材料設備指數目前估值不在低位,但是,首先,AI已成為半導體行業新的敘事,半導體成長屬性顯著加強,估值歷史分位參考意義降低。此外,A股估值中樞整體提升,優質資產迎來重估時刻。半導體行業代表了我們國家工業制造的最高水平,或享受此次紅利。目前上證綜指已接近去年高位,但半導體相關指數相較于去年高點仍存在較大幅度回撤,因此目前仍有較大成長空間。
總體上,AI大模型自2023年來加速發展,到如今已經漸進入深水區。算力硬件的底層邏輯是半導體芯片,海外IC設計、IC制造等龍頭廠商已見明顯的成長動能。一方面,中國GPU市場規模超過千億元,國產廠商目前體量仍然較小,長期看自主空間廣闊。另一方面,伴隨全球AI升級成國家戰略高度,中國發展AI的必要性提升。全產業鏈齊心協力,有望逐步攻克GPU設計和制造難點,實現國產算力自主化,半導體產業鏈迎來新的敘事和成長機會。建議關注半導體設備ETF(159516)、集成電路ETF(159546)、芯片ETF(512760)、科創芯片ETF國泰(589100)等產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