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 2025-07-21 20:28:14
溫暖囑托
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中之重,把生活富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中心任務,扎扎實實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
——2018年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成都市郫都區唐昌鎮戰旗村視察時指出。
【回訪看變】
夏日,成都市郫都區唐昌鎮戰旗村,水墨畫般的川西民居鱗次櫛比,連片水稻長勢喜人,千畝生菜郁郁蔥蔥,許多游客慕名而來,一睹“戰旗風采”。
2018年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戰旗村視察,提出要在鄉村振興中繼續“走在前列,起好示范”的發展要求。7年過去了,戰旗村牢記囑托,感恩奮進。
有“名”——多年蟬聯“全國文明村”,獲中國幸福村、全國鄉村振興示范村、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國家4A級旅游景區等榮譽。
有“實”——聚焦現代農業、農副產品加工、休閑旅游和研學培訓三大領域,探索出一條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子,村集體資產突破1億元,去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超4萬元,以產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戰旗飄飄,名副其實。
深耕農業
杏鮑菇出口10余個國家
“這里常年恒溫15℃,最適合杏鮑菇生長。”7月15日,記者走進成都中延菌菇業有限公司育菇車間,一股“涼意”遍襲全身,生產經理許丁山指著多層立體出菇網架,只見密密麻麻的杏鮑菇從成千上萬的菌棒里“鉆”出,粗細不一,但菇柄長度卻保持一致,都在15厘米左右。
為什么菇柄如此整齊?許丁山介紹,該公司今年4月新投產5條制袋生產線,通過機械化原料分裝,提高了杏鮑菇培育的均勻性,實現原料分裝效率和杏鮑菇品質雙提升。
“這幾年,公司通過設施設備更新、生產工藝革新,年銷售收入達到8000萬元,較2018年增長60%。”許丁山說,該公司還實現了出口“零的突破”,去年有4000多噸杏鮑菇出口至越南、馬來西亞、泰國等10余個國家。
戰旗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高德敏帶著記者走進戰旗萬畝糧經現代農業園區,機械化插秧的稻田里,一株株水稻排列整齊,在艷陽下拔節生長。
一街之隔的戰旗片區烘干中心于去年8月投用,日烘干量約150噸,徹底解決了戰旗村“規模化種植后沒有曬場”的歷史問題。
水稻還在生長期,生菜即將迎來成熟季。
午后,村民彭躍華在地里除著雜草,她家里種有約50畝生菜,“一年分四季種,去年畝產有七八千斤,預計今年收成也比較好。”彭躍華說。
高德敏介紹,戰旗村目前種植生菜上千畝,去年產值超過3000萬元,已成為戰旗村發展特色農業的代表作物。
農業蓬勃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也在發力。在成都市富友綠色調味品有限公司,生產工人陳正福將翻曬好的郫縣豆瓣灌裝到成品袋里,通過機械化操作,直接裝箱。“攪拌、調配、翻曬、灌裝,全部實現機械化,這在幾年前是不敢想的。”該公司銷售經理楊溢涵曬了一筆賬:7年來,員工增加不到10人,年產值卻從2000萬元增加到7000多萬元,全國各地都有經銷商。“今年投資500多萬元,新投產了晾曬生產線,下一步還準備投入多元化的產品線,打造郫縣豆瓣的升級產品,不斷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
文旅融合
去年接待游客超百萬人次
當天上午,來自省內外的一撥撥游客、考察團陸續來到戰旗村。在游玩、考察線路中,鄉村十八坊是必不可少的點位。
2018年8月開業的鄉村十八坊,是集生產、研學、體驗、展覽等功能于一體的文旅項目,由戰旗村自籌資金、自主設計經營。這里有郫縣豆瓣、蜀繡、唐昌布鞋等30余種非遺手工作坊,采用“前店后坊”的川西傳統作坊模式,還原舊時生產場景,游客可以沉浸式感受非遺工藝的魅力。
記者走進鄉村十八坊的醬園坊,負責人劉暢熟練地把醬缸里的手工釀造醬油打到醬油瓶里,雙手遞到游客手中。
劉暢是一名返鄉創業大學生,“以前在外地做銷售,2018年,聽說村里正在打造鄉村十八坊,就和朋友合伙開辦了醬園坊。”劉暢說,家傳的老手藝依托戰旗村日漸火熱的鄉村旅游,家庭收入約是原來的3倍,大部分顧客來自外地。
和劉暢一樣,葉林也是一名返鄉創業者。2020年初,葉林看到家鄉的游客越來越多,回到戰旗村開起了“鄉也民宿”。
盛夏時節,“鄉也民宿”里三角梅、小雛菊、風車茉莉等10余種花卉爭奇斗艷,游客在這里可以賞花、品咖啡、看電影、吃燒烤,“周末和節假日全部滿房。”
“村里共有9家民宿,都是2018年以后開的。”高德敏介紹,近年來,戰旗村深入挖掘當地農耕文化,進一步豐富鄉村文旅業態,鄉村十八坊、天府農耕文化博物館、壹里小吃街、天府戰旗酒店等項目陸續投入運營,沉浸式體驗、主題研學、文創開發等新場景不斷涌現,2024年接待游客已超100萬人次。
戰旗飄飄煥新顏。
2023年,戰旗新村項目啟動。戰旗村整合盤活土地資源,引導部分散居村民適度集中居住,一棟棟川西民居風格的房屋拔地而起。目前,戰旗新村項目已經完工,近期將分房。65歲的村民范玉君走進戰旗新村,感慨地說:“現在住的房子很破舊,有幾十年了,今年底就要搬新家了,生活越來越有盼頭。”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